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话说许慎文化及文化产业
话说许慎文化及文化产业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3 17:06:0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大众通用的交流工具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规范统一,大家都能够以一种方式、一种手段去使用这种工具,达到同样的效果。换句话说,公共交流工具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使用者的平等性和公正性。如果你使用的交流工具与别人使用的工具不一样,你能使用的别人不能使用,这种工具就成为无法被对方破解的密码,不具备交流的作用,也达不到交流的目的。语言是这样,记录语言的文字同样如此。
对比一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倡导的普通话和简化字,已经推广了几十年才达到目前这个样子,也就不难理解两千年前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是多么艰苦和漫长的一项事业。《说文解字》使官方和民间的汉字书写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后人有所遵循,得以沿用至今。《说文解字》广泛搜集了汉隶之前的篆系文字形体,以字形结构分析为主,形音义融汇贯通。这种正本清源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因而也就容易树立权威,使人信服,方便推广。《说文解字》的字形结构分析首先规范了小篆,从此以后,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可以共同遵循的文字系统,汉字的运用及其发展变化,得以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中国书协会员,漯河市书协副主席、秘书长潘清江书丹的《说文解字》碑林全拓本书影。
    二
    许慎所生活的汉代,在我国历史上曾经留下过前所未有的灿烂辉煌。那时,中华文明和多民族文化进入开放、融合的新时期。一方面来自印度的宗教文化和丝绸之路的另一端的西方异域文化进入中国,汉语言吸收了不少来自佛教、西亚国家的词汇;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凭借高度发达的汉字为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所借用,成为他们记录本民族语言的工具,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文字的片假名和平假名由汉字的楷书偏旁和草书写法演变而来,现在日语文字中仍保留一千多个汉字,特别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基本上还是汉字的楷书写法,即使已经拼音化的越南文字和朝鲜文字在此之前也完全是“汉字当家”。目前,在东南亚国家乃至世界各文化发达地区,仍然有不少的汉学家在研究汉字、研究汉文化。漯河作为许慎的家乡,历史上曾经为民族主流文化的发展和延续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漯河市的许慎研究以及许慎文化产业的兴旺发达可以预期。
    漯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漯河的文化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舞阳贾湖遗址出土过迄今所知人类最早的甲骨、陶器契刻符号。这些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的发现,已引起海内外学人对中华文字起源的丰富联想和关注。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又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释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文字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悠久历史文明的伟大成果。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汉字作为一种文字体系,其负载的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历史的悠久性和影响的广泛性,任何其他的文字体系都无可比拟。汉字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强大的超方言性和超地域性、严密的构形体系、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无与伦比的书法审美特征著称于世。可以说,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象征。汉字的发生、发展以及汉字的整理、研究都与中原、与漯河有着渊源关系。
    事实上,漯河市历史上一直在围绕许慎做相关文化的保护发掘和整理工作。“文革”时期,红卫兵要挖许慎墓,小许庄村许慎的后人以死相拼,使许慎墓得以保全;清代的重修许慎墓石碑同样得益于村民的保护,我们才有幸得见。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学术事业得到了全面复苏,激发起中原人民纪念许慎、研究许慎的热情。1985年,在河南大学教授、中国训诂学会顾问于安澜的倡议下,郾城县政府组织人力重修了许慎墓,在许慎长眠的地方修整坟冢、立碑植树、整理墓地。墓碑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训诂学会名誉会长陆宗达撰文,碑额上于安澜先生亲题“冠冕千秋”四个篆字;整修过的许南阁祠在保留祠堂格局的基础上,辟为许慎纪念馆,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亲题“许南阁祠”四个大字。郾城学者张汝鲤先生的“一部说文明古训,千秋学术仰宗师”楹联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许慎生前身后功名。同年4月,全国纪念许慎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专程到刚刚整饬过的许慎墓前拜谒。1989年在漯河市召开许慎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纪念许慎学术研讨会。1990年,二十余位许学专家共聚郾城,成立了许慎研究所。1991年,“许慎与说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漯河召开,同时成立了许慎纪念馆。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