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伊洛汇流:历史的回响(伊河故事10)
伊洛汇流:历史的回响(伊河故事10)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0 10:46:26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古老的伊河,是一条流淌着许多故事的河流。
    正如历史一回眸,便能看见洛阳,在这里,伊河和洛河一起撑起了河洛文化的厚重,照亮了华夏文明的源头。
    行走伊河,你看到的不仅仅是风景。
    伊汭与二里头
    夹河滩人崇拜的治水英雄黄守才,家住偃师市岳滩镇王庄村。伊河流经这里后,继续向东约两公里,就到了它与洛河汇流的地方——伊汭(ruì)。
    在历史上,随着河道改变,伊汭的位置不断东移,不过,它在华夏文明起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来没有改变过。
    据《逸周书·度邑解》记载,周武王欲营建洛邑,对周公说:“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毋固,其有夏之居。”也就是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就曾活动在古老的伊洛平原上。
    如今,从伊汭向西行约十公里,就到了举世瞩目的偃师二里头遗址。这里被视为夏都斟鄩所在地,有“最早的中国”之称。人们在洛阳博物馆里见到的乳钉纹青铜爵、大型绿松石龙形器等珍贵文物,都是从这里出土的。
    前天下午,当我沐着夕阳,来到偃师市翟镇镇二里头村时,孩子们正在村南的二里头文化广场上嬉戏。这里有刻着“二里头遗址”字样的巨石,还竖着一通“华夏第一王都”石碑,都在彰显着脚下这块土地的厚重。
    古本《竹书纪年》里曾记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太康是夏朝的第三位君主,在位时不务正业,被羿赶出都城,史称“太康失国”,所幸后来少康恢复了夏朝的统治。
    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国语·周语》称:“昔伊洛竭而夏亡。”伊汭与二里头,关系就是这么紧密。
    曹植与《洛神赋》
    伊河与洛河汇流后,称为伊洛河。这一带最著名的故事,当数曹植与他的《洛神赋》。
    那是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31岁的曹植来到京师洛阳,觐见自己的哥哥魏文帝曹丕。
    虽然是一母同胞,但曹丕和曹植的关系很一般。当初两个人争夺过世子之位,曹植还和嫂嫂甄氏传过绯闻。大概正因如此,生了太子曹叡的甄氏不仅没被封后,还被曹丕残忍赐死。

(作者:张广英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