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昔日黄大王 治水留美名(伊河故事9)
昔日黄大王 治水留美名(伊河故事9)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0 10:44:20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古老的伊河,是一条流淌着许多故事的河流。
    正如历史一回眸,便能看见洛阳,在这里,伊河和洛河一起撑起了河洛文化的厚重,照亮了华夏文明的源头。
    行走伊河,你看到的不仅仅是风景。
    治水英雄黄守才
    在伊河下游的偃师市岳滩镇一带,关于黄大王的传说有很多。人们提起黄大王,会尊称其为“黄爷”或“老黄爷”,语气自豪而亲切。
    这个黄大王,就是治水英雄黄守才。
    黄守才是岳滩镇王庄村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他自幼失去双亲,依靠舅父生活。舅父是个船工,黄守才也以船为业,年纪轻轻便识水性、懂河理。
    今天的伊河看上去风平浪静,然而以前的伊河、洛河及黄河中下游,水患时有发生。岳滩镇地处伊河、洛河之间的夹河滩,人们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在伊河边长大的黄守才,决心以大禹为榜样,治理水患,造福百姓。他认为“善治水者,惟思所以除水之害”,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
    如今,夹河滩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谷水、洛水泛滥,淹没了农田和村舍,洛阳城内的福王府也即将被淹。得知黄守才能治水,福王忙命人去请。黄守才察看两河形势后,很快拿出治理方案,两天后洪水就退了。
    黄守才治水的功绩,《河南府志》《洛阳县志》及《偃师县志》等均有记载。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黄河封丘段金龙口决堤,粮道淤塞,朝廷命工部侍郎周堪庚前去治理。周堪庚花费数十万两银子也没治理好,只得请黄守才出山,黄守才仅用三天时间就让黄河归了故道。第二年,金龙口黄河大堤再次决口,黄守才在河工党柱的帮助下,又一次将决口堵住,避免了一场灾难。
    皇帝敕封黄大王
    对饱受水患之苦的人来说,黄守才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在夹河滩一带,人们将他和大禹相提并论,称其为“活河神”。
    62岁时,黄守才病逝,葬于“偃师市佛光乡万安山九龙角”,当地人称黄爷坟。
    黄守才有三个儿子,大家盼他们子承父业,继续治理水患。不过,在黄守才的后人中,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治水奇才。

(作者:张广英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