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伟人关注黄河治理
伟人关注黄河治理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14 10:02:5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治理黄河极为重视,变害为利,造福于人民。毛泽东主席特别关心黄河的治理,他曾两度到开封考察关注黄河治理工作,视察期间叮嘱“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视察黄河,这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出京巡视。他亲自确定考察黄河的路线,从黄河下游考察起,溯黄河而上,考察完历史上有过黄河水灾的流域。具体的路线为:先到山东境内,从济南黄河段考察起,然后到江苏的徐州,再进入河南省境内,到兰封县(当年的河南省所设的县,后与考城县合并,合称兰考县),考察过去黄河决口的地段,然后到古都开封,再到郑州、安阳。毛泽东确定的这条路线,覆盖了历史上黄河水患频繁的黄河下游地区。
    王化云在《深切的怀念——回忆毛泽东同志对治理黄河事业的关怀》中回忆,毛泽东此次视察黄河是从10月26日在济南洛口看黄河开始的,次日到徐州登云龙山眺望了明清黄河故道,10月29日由徐州转道陇海线西上,到了兰封(今兰考)车站。10月30日上午,他在时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副主任赵明甫及河南省黄河河务局长袁隆等陪同下,前往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地方,即今兰考县东坝头察看。专车驶抵东坝头险工,放眼望去,黄河正从这里转向东北奔腾而去。毛泽东查看了解放后新修的石坝和大堤,了解修堤、修坝的情况和防洪能力。
    看完东坝头后,毛泽东提出要去开封柳园口看看“悬河”。10月30日下午,河南省地方干部带毛泽东来到柳园口大堤。他站在黄河大堤顶上向北眺望,得知黄河水面比开封城地面高三四米,洪水来时会更高时,他深有感触地说:“这真是悬河啊!”并询问身边的河南省主要领导如果河水涨到天上去怎么办。他还走下黄河大堤向河边走去,在一片滩地上抓了一把泥沙,细细地看,问泥沙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有多少。他看着大堤内外的悬差和坐落在低洼处的村落,望着远处开封城中隐隐绰绰的铁塔和龙亭,陷入了沉思。他嘱咐说:要把大堤、大坝切实修好,修牢固。发大水时,有危险,党政军民要一齐上,万万不能出事。当晚,毛泽东就下榻在开封红洋楼的河南省军区司令员陈再道的卧室。大家都休息了,他还在灯下兴致很高地阅读《河南通志》《汴京志》等。毛泽东返回专列,嘱咐送行的当地领导:“你们不要送了,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们都能睡个好觉。”如今漫步柳园口,仍能看到为纪念毛泽东视察黄河而建的纪念碑,上面书写着“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几个大字。
    1958年8月7日下午,毛泽东再次乘专列来到兰考东坝头,视察黄河治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了解沿黄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后来,兰考人民在此修建了雄伟的黄河大堤和九道壮观的导洪大坝。1978年,为纪念毛泽东两次到兰考视察,兰考县在东坝头杨庄小学紧临黄河大堤处,修建了一座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如今,这里不仅是纪念毛主席的胜地、近观黄河的绝佳去处,也成为该县一处红色景点。
    正是在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黄河下游先后进行3次大修堤,相继修建了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水库等干支流工程;开辟了东平湖、北金堤分滞洪区,初步形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依靠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加上沿河军民的努力防守,共战胜12次1万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创造了伏秋大汛70年不决口的历史奇迹,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的险恶局面,保障了黄淮海大平原上的郑州、开封等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昔日桀骜不驯的黄河已经岁岁安澜,使黄河沿岸重现勃勃生机。

(作者:刘洋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