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韵悠悠,茶烟暗浮,一场《宋风四雅》的非遗展演,将千年前的北宋风雅从容唤醒。
10月31日,“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文化和旅游贸易促进活动(非遗老字号专题)在河南开封启幕。
活动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开封市商务局、中国旅游报社、中传创展(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展演售体验一体的方式,搭建一个集展示、推介、交易、合作于一体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来自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和河南省政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开封市有关负责同志,各省市文旅部门、商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行业机构代表、媒体代表等出席活动。

开局即重磅
助力非遗老字号出海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不仅坐拥龙门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世界文化遗产,更滋养了灿若星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久弥新的老字号品牌。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向杰在致辞中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老字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金名片”,是文化贸易中最具特色、最具亲和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它们所承载的独特技艺、美学价值、文化基因和生活智慧,具有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永恒魅力。本次活动的举办,正是我们服务文化强国战略、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企业需求的具体行动。
“我们将助力非遗老字号企业守正创新,打通‘出海’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径、新模式,推动文化贸易从初级的‘产品贸易’向更高层次的‘品牌输出’与‘文化价值传播’跃升,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美誉度的文化精品,推动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走向世界,持续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王向杰表示。

开封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93名、非遗项目339项、老字号企业130家,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纽带。连续举办“开封非遗市集”90余场,吸引市民游客超500万人次,让非遗老字号走进“百姓生活日常”、焕发“新活力”。
开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肖文兴介绍,依托“两区一基地”(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开封综合保税区、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级开放平台及政策优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在迪拜、巴黎等海外城市成功举办“汴绣文化展”“官瓷技艺交流”等系列推介活动,推动非遗瑰宝、老字号产品“破圈出海”。“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守传统技艺的文化根脉,以创新驱动拥抱时代变革,让珍贵文化资源‘活’起来,让古老技艺‘潮’起来,助力支持引导非遗传承人、老字号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干货超有料
九大好物讲述非遗新故事
推介环节中,九个非遗老字号产品、服务及入境游线路依次亮相,既有传统文化的老味道,也有创新发展的新思考,全方位展现了非遗传承与文旅融合的多元可能。

作为开封人的 “舌尖记忆”,省级非遗项目百年白记花生糕传承近百年。河南省百年白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蕾以“香、酥、甜、脆”四字概括其特色,唤起人们对汴梁烟火气的集体记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网主任张宁以《非遗传承新路径:国内活化创新与国际传播赋能双轮驱动》为题,探讨了非遗如何通过活化创新融入现代生活,同时借助国际传播扩大影响力,为非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宁夏巴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徐伟涛分享了宁夏麻编与品牌联合的产业化发展经验故事,体现了不同地域非遗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特色路径;北京卡利姆茶业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魏闪闪围绕 “中国茶全球化” 战略,介绍了茶产业创新发展与国际推广的实践,让 “中国茶” 这一世界语言焕发新活力。

洛阳双元围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艳丽带来《国粹围棋 根在河洛》推介,将围棋这一非遗项目与地域文化深度链接,展现了非遗与生活场景融合的新形式;南京士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王子则聚焦中医非遗,分享了以非遗为核心铸就全球认同中医品牌的探索。

针对入境游市场,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刘东现场推介了开封入境游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这条线路串联起汴绣体验馆、朱仙镇木版年画社、清明上河园等核心景点,为海外游客打造沉浸式宋韵体验。
沉浸式文旅是当下文旅体验的热门方式,建业电影小镇推介官李雪瑶展示了以非遗为核心的沉浸式文旅产品,让传统技艺与现代演艺的创新融合。

最后,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副主任严敬群以《全球视野下的非遗产业发展路径》为题,从产业发展趋势、国际合作模式等角度分享先进经验,为非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总结参考。
交流发言环节,四位行业专家聚焦非遗传承创新、文化出海模式、法律风险防范等核心议题,带来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深度分享,为文旅贸易健康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打卡必体验
在“清明上河图”里赶个集
与主场活动相呼应,场外精心打造的“风雅宋韵”生活市集,以“展、演、售、体验”四维融合的模式,将千年前的宋式生活美学从画卷中请到眼前,成为观众可游、可感、可参与的沉浸式文化空间。

作为中华文明的视觉史诗,《清明上河图》不仅定格了汴京盛景,更是一部“行走的非遗密码本”。图中蕴藏昆曲、古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蚕桑丝织技艺、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活字印刷术、中医针灸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跨越时空与当代非遗、老字号形成精神共鸣。


本次市集深度融入了《清明上河图》所承载的宋韵非遗元素,步入市集,传统工艺、美术与中医药产品琳琅满目。观众不仅可以亲手拓印一幅朱仙镇木版年画,在点茶表演中品味风雅,还能亲手制作并品尝宋式茶点,体验古法润肤膏的细腻质感。

河南省级非遗黄河澄泥砚的展位前聚满了好奇的游客,只见砚台上,黄河母亲的拟人形象温润有光。“河南人对黄河感情很深,无论在哪捧起这黄河泥做的砚台,都好像回家了一样。”来自郑州的宋先生端详着作品,由衷赞叹。

市集一侧的舞台上,各地传统非遗音乐表演轮番登场。宋词乐舞的婉转、铜陵牛歌的质朴、鲁南五大调的悠扬,引得台下观众和着节奏轻轻击掌,连连喝彩。
登封窑展台前笑语不断,游客们正用免费套圈赢取水墨瓷、麦秆画茶具,将一份份东方雅趣带回家中。

“这种能把文化带回家的感觉,比买普通纪念品更有意义。”王先生是开封本地人,这次专程来“赶集”,兴冲冲地展示着他手中刚购买的几样非遗礼物,“希望河南非遗能走得更远,成功出海”!
今日的开封,为人们打开了一座活态的非遗百宝箱。从这里出发,沉淀于历史的文化瑰宝,正携带着时代的创意与温度,焕新为一件件引领潮流的“中国礼物”,郑重地递向未来,递向世界。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