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为什么男人女人都爱苏东坡?
为什么男人女人都爱苏东坡?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7/27 9:37:3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三

        有貌有才有趣有情,也不足以概括苏东坡的魅力。他是一个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内心充满浩然正气,用今天的话来,他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有品格的人。

        苏东坡仕途坎坷,他入朝做官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朝廷分裂为支持、反对两派,互相激烈攻击,宋朝祸害甚广的党争开始。苏东坡反对王安石,被迫离京,辗转多地为官,虽然政绩显著,却被政敌构陷,从他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将这位著名文人打入大狱,欲判死罪,差点得逞。被营救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职务卑微,他甚至不得不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在这里叫起的。

        等到变法的新党垮台,王安石的对头司马光得势,苏东坡也迎来了一段短暂的政坛黄金时代,回到京都后,短短八个月,连升三级,成为翰林学士,三品大员,替皇帝草拟诏书,靠近了权力的核心。但他很失望地发现,旧党取代新党后,不过一丘之貉,党同伐异,腐败堕落,视百姓命若草芥。他奔走呼吁,频频上奏,却无济于事,反遭诬告陷害。他陷入了一种困境: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无奈之下,他再度自求外调,去杭州,万民拥戴,修了惠及杭州千年的“苏堤”。但他口碑越好,朝廷的小人们越妒恨,他离开了杭州,又先后到扬州定州为官。噩运很快又来了:太后病逝,小皇帝执政,新党又再度掌权,苏东坡先被贬到宁远,接着贬到惠州,离中枢越来越远,到他62岁的时候,居然被贬到了海南岛儋州——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北宋时代,儋州的生活极其艰苦,“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但苏东坡仍然一如既往的苦中作乐。某一天,他在头上顶着一个大西瓜,在田地里边唱边走时,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就向他说:“翰林大人,你过去在朝当大官,现在想来,是不是像一场春梦?”苏东坡一听,这老太太挺像个哲学家嘛,于是就给她取了个外号,叫“春梦婆”,她也因为这个外号被史书记载下来。

        苏东坡与“春梦婆”的对话,被后人演绎甚多,多数人自以为是地认为,“春梦婆”是苏东坡的民间导师,让他明白了什么叫“人生无常”“富贵如浮云”。但这种解读,确实是小看了苏东坡。

        他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他不向邪恶低头,又能在一次次困境中找到人生乐趣。被贬到黄州时,他像农民一样耕作,享受收获的快乐,当孩子们跑过来告诉他:种子发芽了,他再跑过去看着针尖般冒出地面的绿苗,会欢喜得像孩子般跳起来;他在乡村酒肆喝酒,被粗野的醉汉推来推去,他在文章里记下了朋友们的名字: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悍妇。

        他是个著名的美食家,能够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经典的佳肴,比如在黄州,猪肉极贱,“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告诉人一个方子: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这就是著名的“东坡肉”。他还有一个做鱼的秘笈:先选一条鲫鱼,用冷水洗,擦上点儿盐,里面塞上白菜心,然后放在煎锅里,放几根小葱白,不用翻动,一直煎,半熟时,放几片生姜,再浇上一点儿咸萝卜汁和一点儿酒,快要好时,放上几片橘子皮,趁热端到桌上吃。他甚至专门为和尚朋友准备了一道素汤,浓郁醇厚,叫“东坡汤”。

        他在什么地方,都能迅速适应下来,即使被贬到海南后,当地无医无药,他却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他在海南乐此不疲地采草药,学酿酒和制墨,还办起了学堂。北宋开国100多年,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时至今日,苏轼还被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

        他有句名言:“守其初心,始终不变”,他是个始终率性真实活着的人,他着迷于物质享受,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但初心在,物质又怎么能够将他束缚?缺了物质,缺了高官厚禄,他照样活得很快乐。

        他这种人,怎么可能被打倒?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北宋状元梁颢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