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人女人都爱苏东坡?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7/27 9:37:3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二
但有貌有才有趣,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们对苏东坡的情感。他还“有情”,他对爱人朋友兄弟,情感炽烈,不可替代。
苏东坡以朋友多著称,他这一生遭遇了很多小人,但结识了更多的朋友。他对小人发过脾气,表达过愤怒,但他一生不恨人。他年轻的时候有个朋友叫章惇,后来成了他的仇人,下手甚狠,恨不得整死苏东坡。苏东坡晚年还被流放到海南,就是拜他所赐。垂垂老矣,他终于得以渡海回来,而章惇却失势被贬到海南,章家唯恐苏东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皇上面前落井下石。但苏东坡回信给章惇长子章援,仍称章惇为丞相,信写得很动情:“轼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
他并非装,他本性如此,一颗赤子之心,曾对弟弟苏辙说过这样的话:“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临终前,他跟儿子说:“我生平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
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朋友?他蒙难时,小人固然想置之于死地,但更多的是四处奔走救援的朋友。苏东坡也珍惜他的朋友,好友、画竹名家文与可去世时,他一直哭了三天。
苏东坡一生先后有三个伴侣,结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和侍妾王朝云。他深爱她们。他18岁的时候,娶了15岁的王弗,这是一个贤内助,遗憾的是,王弗在26岁的时候就病逝了。他把妻子的灵柩千里迢迢送回四川老家,然后在祖坟所在的山上,种了三千棵松树,此后他离开老家,从此再未回去。
在王弗去世十周年的时候,苏东坡在梦中遇到亡妻,他想起了老家,那一片松林中的孤独的坟茔。他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记梦》,这是千百年来写夫妻之情最成功、最动人的词章之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对弟弟苏辙的兄弟之情,却往往被人忽略。苏辙也是一位大家,仕途比兄长顺利,后来官至宰相。兄弟感情之深,是今天独生子女一代无法理解的,在古人中也不多见。双双走上仕途后,兄弟俩聚少离多,彼此珍惜相聚的日子,有一次弟弟曾在大雪中送哥哥几十里,直到黄河边。“乌台诗案”中,哥哥罹祸,弟弟上书,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最后同遭惩治。哥哥出狱时,弟弟去迎接,用手特捂其嘴,以示三缄其口。在给弟弟的一首诗中,苏轼这么写道:“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世未了因。”
因为思念弟弟,苏东坡写出了公认的最好的中秋词,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水调歌头》,末几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的不是男女之情,而是兄弟之情。
苏东坡在常州病重期间,给弟弟写了一封信:“即死,葬我于嵩山下,子为我铭。”兄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后来弟弟给哥哥的墓志铭上这么写道:“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兄弟俩都没有叶落归根。弟弟将哥哥葬于河南嵩岳余脉莲花山前,此后每睹兄长遗墨,都欷歔落泪。他不忍哥哥独眠他乡,便嘱其妻子待自己死后,也葬此地与兄作伴。苏东坡走后11年,苏辙病逝,终于与哥哥长眠一起,再不分离。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