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豫大齐国及其都城汴京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18 8:53:4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北宋王朝被金灭亡之后,形成了南宋和金的对峙局面。而在宋金之间,曾一度出现了一个由金朝扶植的刘豫大齐政权,且以北宋故都东京作为国都。刘齐政权仅存8年便被金国废除,其国都汴京也随之被撤销。刘豫大齐政权无疑是金国的傀儡,历史文献对其也多以反面形象加以贬黜,然而它与历史上开封的关系却是难以抹去的史实。
金扶刘豫建大齐国
宋靖康元年(1126年)秋天,金军分东、西两路第二次向北宋发起进攻。纵横驰骋的女真骑兵势如破竹,直逼东京开封。是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东京外城被攻破。金军经过大肆烧杀掳掠后,于翌年四月带走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全部俘虏和财物,撤兵北去,北宋至此灭亡。
金灭北宋之初,采取“以汉治汉”的统治策略。先是于东京册立张邦昌大楚傀儡政权。南宋建立后,仅存33天的张楚傀儡政权随即垮台。不久,金又以东、西两路大军全力攻打立足未稳的南宋王朝,企图将其一举根除。在宋军的奋力抵抗之下,加之北方人民抗金斗争风起云涌,金对南宋的作战并没有完全得手,不得不罢兵北返。为了实现“以汉治汉”的统治策略,金朝统治者策划在其占领的北宋原有土地上,重新建立一个傀儡政权。经过在降金的汉官中物色,最终选中了刘豫。
刘豫(1073年~1146年),景州阜城(今河北阜城县)人。北宋元符年间进士,政和二年(1112年)拜殿中侍御史,不久因多次上奏涉及礼制局事,引起宋徽宗赵佶的不满,被黜为两浙察访。宣和初年判国子监,宣和六年(1124年)出任河北西路提点刑狱。金军大举入侵时,他弃官避乱仪真(今江苏仪征)。
宋建炎二年(1128年),刘豫由枢密使张悫推荐,出任宋济南知府。当时山东到处都是抗金武装和乘乱而起的盗匪,社会局势很不稳定。刘豫要求改到江南任职,被朝廷拒绝,不得已赴济南上任。是年冬,金军攻济南,济南城中有猛将关胜,善用大刀(据说是《水浒传》中大刀关胜的原型),多次出战击退金军。金军遂遣人以利诱惑刘豫,杀害了抗金将领关胜,率众降金。金封刘豫为京东东路、西路、淮南安抚使。建炎三年(1129年),金兀术再次率军南下侵宋,又封刘豫为东平府兼诸路马步军都总管,节制河外诸军;封其子刘麟为济南知府,将金军控制下的黄河以南所有地盘都交给了刘豫。
宋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金兀术结束对南宋小朝廷的追击,但回军时遭到韩世忠和岳飞的痛击,大败于黄天荡,损失惨重。回军后,金朝开始商议册立傀儡政权事宜。金国的当权者粘罕(完颜宗翰)在金太宗完颜晟面前力陈刘豫可用,金将挞懒也为刘豫保奏。刘豫更是费尽心机,暗中活动。是年九月,刘豫被册封为皇帝,国号大齐,定都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先用金天会年号,不久改元阜昌。刘豫封张孝纯等为宰相,封其弟刘益为北京留守,封其子刘麟为尚书左丞相、诸路兵马大总管。金齐以黄河故道为界,齐统治金军占领的黄河以南地区。
大齐与南宋的对立
南宋朝廷对大齐颇为畏惧,居然以敌国之礼相待,在国书中称刘豫为大齐皇帝。刘豫的宰相张孝纯等人的家人都在南宋,宋廷居然也以礼相待。宋建炎六年(1132年),刘豫迁都原宋都东京,并改称汴京。金朝又把刚刚攻占的陕西地区交给了刘豫。刘豫网罗原宋朝故地的官僚,听命于金,充当金攻宋的军事帮凶。
刘豫自知,大齐政权作为宋金之间缓冲的屏障,只有与南宋政权不断摩擦才有存在的意义。因此,他一称帝就公开与宋为敌,大肆搜捕宋宗室,收编了许多流寇和宋廷叛将,并不断引诱金军南侵。宋绍兴三年(1133年)正月,宋襄阳镇抚使李横率军北攻大齐,攻占颍昌府,直逼汴京。刘豫向金求救,金兀术亲自率军支援,在金齐联军的反击之下,李横军孤立无援,一路败退到洪州(今江西南昌)。齐军乘势收复旧地,还顺手占领了襄阳府等六郡之地。大齐此时达到了势力的顶峰,既可以西向攻巴蜀,又可以顺流东下取吴越。刘豫还配合金军向北方迁移屯田,在各地征乡兵十余万作为“皇子府十三军”, 对南宋构成巨大的威胁。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宋高宗赵构命岳飞出师收复襄汉。岳飞不到3个月就连败金齐联军,收复六郡。九月,刘豫再次南侵,金军5万给予支援。这次刘豫避开岳飞,选择安徽进行攻打,被移师扬州的韩世忠在大仪镇打了个埋伏,惨败而归。十二月,金军转向淮西,又被赶来支援的岳飞打败。年底,金太宗完颜晟病危,金军北归,刘豫没有了金军的支撑,孤掌难鸣,只得退兵。绍兴六年(1136年)十月,刘豫又征发大军30万三路攻宋,结果又被韩世忠、杨沂中等击败。
[1][2]
(作者:郭书学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