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夏朝都城的迁徙与定都老丘
夏朝都城的迁徙与定都老丘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17 9:41:0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夏桀九迁斟。《今本竹书纪年》卷上:“帝癸(一名发),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帝癸,即夏桀,又迁都于斟。 
    由此可见。夏王朝一迁阳城(山西),二迁阳城(河南),三迁阳翟,四迁斟,五迁商丘,六迁斟灌,七迁原,八迁老丘,九迁西河,十迁斟。夏王朝经历471年的历史,共有10次迁都。 
    三 :《今本竹书纪年》卷上记载:“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夏桀时期,夏王朝亡。夏王朝经历十四世、十七王、四百七十一年的历史。自帝杼在老丘建都,至帝廑(一名胤甲)元年己未,“居西河”止,夏王朝竟有帝杼、帝芬、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等夏朝的六世国王、经历216年的岁月。如果除掉夏王朝自太康失国,经过仲康、相,直至少康的60余年,因那时夏人并没有控制夏国家的政权,夏国家处于“无王”时期,再除掉大禹“公天下”执政的45年,那么夏王朝享国471年,仅在老丘为国都就216年。夏王朝十迁国都,在其他九个国都一共115年,可见老丘在夏代历史地位的重要。老丘时期是夏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老丘在开封陈留一带,也是大禹母族所居之地,是夏王朝的重要都城。但是由于开封地区受黄河泥沙的千年淤积,现在很难见到老丘遗址了。 然而考古工作者在距开封东北郊20公里左右的杜良乡发现一个名叫“国都里”的村庄。“国都里”确实比周围的地方高,据说过去黄河水泛滥时,周围居民都到这个村避水。相传“国都里”的地名就是根据夏人建都老丘而流传下来的。开封市文物工作队曾在这里进行过考古探查,用“洛阳铲”先地下探查10多米,发现一些夏商时期的陶片。但是由于这里是黄泛区,黄河泥沙淤积太厚,无法向下进一步探查。“1998年夏季,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商(丘)开(封)’高速公路建设所开展的文物勘探中,在位于‘国都里’村北1.5公里的刘京寨村北部,曾探明一处大型的古文化遗址,部分探孔在距地表12米~13米的深度,出土有明显具有夏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残碎陶片,这无疑为今后寻找夏都老丘遗址提供了重要线索。”“1989年~1990年,在与‘国都里’不远的杞县段岗、朱岗、牛角岗三遗址的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属于二里头文化的遗物,可见至少在夏代晚期,开封以东地区已经属于夏的版图。” 
    夏王朝灭亡之后,西周王朝又把夏人后裔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是为杞国,说明河南省杞县可能就是夏禹的故里和活动的故地。这些都向人们传递着大禹故里在今开封陈留的信息。 
    自帝杼在老丘建都,夏王朝竟有帝杼、帝芬、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等六世国王、经历216年的岁月在开封,开封老丘是夏王朝最重要的都城。帝廑(一名胤甲)元年己未开始“居西河”。帝廑“居西河”也可能是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如当时“天有妖孽,十日并出”; 也可能是东方商部族的兴起使帝廑感到压力,希望离开东部的老丘,迁居“西河”,以避其锋芒
(作者:李玉洁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我与河南大学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