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夏朝都城的迁徙与定都老丘
夏朝都城的迁徙与定都老丘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17 9:41:0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越来越丰富的古都研究成果表明,开封一带早在夏代以前就孕育着灿烂的人类文明,是我国华夏文明发祥、传承的重要地区之一。夏朝时期达到鼎盛,200多年的定都老丘即是明显例证。下面刊登的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洁撰写的关于夏朝建都开封老丘的文章,以充足的资料证明了这一点。由此不难看出,开封七朝古都的称谓是不准确的,至少应是八朝古都;而开封的最早建城时间距今也不是2700多年,应是4000多年。 
    一 :开封是一个古老的都城,学术界与社会各界大多认为开封是七朝古都,而实际上开封是八朝古都。夏王朝享国471年,仅以开封老丘为国都就有216年。夏王朝十迁国都,在其他都城一共105年,老丘时期是夏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都城也从黄河流域的山西南部高地向平原迁徙。有夏一代,共有九次迁都。 
    二 :夏后禹的阳城最早当在晋南。《史记·吴太伯世家》《索隐》云:“夏都,安邑。虞仲都大阳之虞城,在安邑南,故曰夏虚。”阳城所在指夏虚,即晋南安邑地区。 
    夏后禹为了避开舜势力的控制,将都城阳城向黄河之南的平原进行了迁徙。迁徙后的阳城,在远古时期的雒邑,即今河南洛阳一带。《逸周书·度邑解》:“自洛延于伊,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有夏之居”在河南洛阳一带,伊、洛二水之间。《国语·周语上》云:“昔伊洛竭而夏亡。”(吴)韦昭注曰:“禹都阳城,伊洛所近也。”《史记·封禅书》云:“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 
    1976年在河南登封郜城镇发现了一座春秋至汉代的古城遗址,其中出土的陶豆等器物上有“阳城”、“阳城仓器”字样的陶文,证明该城址就是春秋至汉代的阳城。地下出土实物与文献材料对照表明“禹都阳城”可能就在附近。登封郜城镇发现的阳城,当是夏禹从晋南迁到河南之后,将新的都城仍名为阳城之地。帝舜之都城为都(今山西临汾)。而当大禹建立了夏王朝之后,为避开帝舜的影响,大禹把都城迁到了今河南西部,即原来崇伯国的境内,今豫西古雒邑一带。 
    古籍上也有认为,阳城在今开封陈留一带。 
    大禹的母亲部族有莘氏,即古有莘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一带。《史记·夏本纪》“按《系本》鲧取有莘氏女”。(唐)张守节《正义》引 “《括地志》云: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陈留风俗传》云:陈留外黄有莘昌亭,本宋地,莘氏邑也。”有莘氏女生禹。有莘氏,姒姓,在今河南省开封市的陈留镇。 
    (宋)李等编著的《太平御览·州郡部一·叙京都》记载:“《世本》言‘夏后居阳城,本在大梁之南,于战国大梁魏都,今陈留浚仪是也’。按经传曰:夏与尧舜同在河北冀州之域,不在河南也。故五子歌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言自禹至太康与唐虞不易都域也。然则居阳城者,自为禹避商均时非都也。” 
    李认为,“河北冀州”指的是山西南部,而“本在大梁之南,今陈留浚仪”的“阳城”还不是夏的都城,只是禹避商均时的一个地方。然而这足以说明大梁之南的陈留浚仪是夏禹发祥之地。 
    也有人认为陈留是夏朝都城的。如(宋)王应麟在《通鉴地理通释·历代都邑考》“夏都”条下云:“《皇王大纪》禹都于安邑。《世纪》鲧封崇伯国在秦晋之间。禹受封为夏伯,在《禹贡》豫州外方南于秦汉属颍川,本韩地;今河南阳翟是也;受禅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世本》言‘夏后居阳城,本在大梁之南,今陈留浚仪是也’。” 
    李、王应麟都引用了《世本》所说“夏后居阳城,本在大梁之南,今陈留浚仪是也”的记载,说明宋代人还见过《世本》这部书。《世本》记载“夏后居阳城”,即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是有历史根据的。 
    但是在这里我们还不把开封陈留当做夏都,只是夏禹的发祥地。 
    夏后禹三迁阳翟。《汉书·地理志上》说:“颍川郡阳翟,夏禹国。”这个记载说明大禹的都城曾经迁徙到阳翟。《史记·夏本纪》亦云:桀“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夏台,又名钧台,即阳翟。阳翟,今河南禹县。《左传·昭公四年》云:“夏启有钧台之享。”杜预注:“启,禹子也。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盖启享诸侯于此。” 夏后启曾在阳翟钧台宴飨诸侯,阳翟当是夏后禹、后启的国都,是夏人三迁之都。《后汉书·郡国志》云:“阳翟,禹所都,有钧台。”(梁)刘昭注:“晋《地道记》云:去雒阳二百八十六里,属河南。” 
    太康四迁斟。《史记·夏本纪》《索隐》引《汲冢古文》云:“太康居斟。”《括地志》云:“故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斟,在巩县西南,当是夏后太康的都城。仲康亦居斟。 
    夏王朝到太康时期开始衰落,并且曾一度丧失政权,史称“太康失国”。《左传·襄公四年》记载:“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夏朝德衰,而后羿自(或说在今河南滑县)迁于穷石(约今洛阳市南)。羿在穷石灭了夏朝,夺取了夏的国家政权。《史纪·夏本纪》云:“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作五子之歌。”夏的政权一度为羿所夺。 
(作者:李玉洁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我与河南大学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