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桥新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16 16:33:5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我们从《河南省古今地名词典·开封市地名词条选编》中找到了一个佐证,“后河街”条下有1986年的调查材料记载:
后河街,西起延庆街……解放前有一条又窄又臭的小河,后来群众陆续在两岸搭起席棚、盖草房,河沟逐渐被填平,形成街道。
后河逐渐变成街道之时,也就是州桥逐渐变成大路之时。如果按民国初期州桥彻底消失来算,那么,州桥形迹完全被埋地下至今不足百年。据《开封市志》第三册记载,民国二十年(1931年)中山路扩街,“路宽18米……泥结片石或乱石路基,泥结碎石路面” ,州桥关帝庙或后退东移。这是中山路第一次大修、改造,而州桥路段位于形似锅底的开封城的“锅底”地区,为了保持下水道的水平,在平整和取直时铺垫较高,这从与中山路州桥段相接的大纸坊街、自由路路面明显较低的事实中可得到印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原路基础上几经改造,修成白灰、粘碎石路基,沥青碎石路面”,到1984年州桥被发现前,中山路已被铺为沥青砂罩面,路面一再加高,州桥被深埋地下。自1931年扩街后,中山路60余年没有改建,州桥关帝庙及其改建的州桥小学,“文革”前后还在,笔者亲见,而州桥的巨大影响早已穿越了历史时空。
开发意义
开发位于古城中轴线上的古州桥,对于我们建设“全城一景”宋文化主题公园具有特殊意义。
其一,州桥作为老资格商业圈中心的地位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时期州桥完全消失之后,州桥商业圈风光不再。“州桥明月”景观诞生于宋代,到明代“州桥明月”景观作为汴京八景之一被记入《汴京遗迹志》,清代仍为八景之一被记入《祥符县志》,影响至今。如能复建观月饮酒之佳地——州桥西南遇仙楼、东南明月楼,恢复州桥商业圈氛围,再现州桥明月之胜景,我市旅游水平将再被提升。
其二, 南宋诗人范成大出使金国,经过汴京州桥,写下了动人心魄的名篇《州桥》诗,真切地表达了广大人民强烈而经久不衰的爱国热情,州桥几乎成为祖国大好河山的象征。州桥因此散发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其三 , 州桥正北直对宋皇城之地龙亭景区,正南直对朱雀门遗址南侧的大南门瓮城,东边是大相国寺,西边是开封府,在坐标之地州桥寻幽探胜,可以让人们更明显地感受到北宋东京城的城市格局。州桥是开封城市格局保持千年未变这一罕见奇迹的一个实证,也是人们亲眼目睹开封城摞城奇观的又一胜地。
[1][2]
(作者:杨庆化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