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浓浓,春光无限,桃红柳绿,莺歌燕舞。2017年4月8日下午,“文明探秘中华源”2017全国百家网络媒体走进了河南省盛田农业有限公司,参观纯手工生产粉条十八道传统工序及全自动生产线和产品展示专卖店。
禹州市政府党组成员、产业集聚区副主任吴自强先生代表禹州市政府致欢迎辞
吴自强在致辞中强调,禹州市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农业资源丰富,自明朝以来就有种植红薯、加工红薯三粉的传统,红薯种植和加工是禹州最具特色的食品产业。全市三粉加工类企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共计200多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就是河南盛田农业有限公司。禹州市委、市政府把红薯三粉作为食品产业提升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政策扶持、成立协会、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三粉企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近年来共计投入财政资金2800多万元,支持企业更新生产设备、开展新产品的研发。比如盛田农业的速食保鲜红薯粉条、奔健三粉的黑豆粉皮和紫薯川粉、紫烨红食品的红薯果脯等,盛田公司速食保鲜红薯粉条还在去年杨凌农高会上获得后稷奖。
盛田农业牵头,在2015年组建了禹州市红薯制品生产行业协会,会员186个,并正在申报红薯三粉的全国地理标志商标保护认证,打造绿色、天然、健康的地道食品,提升禹州三粉对外知名度。
在支持三粉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禹州市还着力打造红薯加工产业化集群,拉长产业链条。目前以盛田农业为龙头的企业产业化集群,涵盖了农资供应、种苗繁育、红薯种植、技术研发、包装印刷、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多个行业,去年集群的关联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带动农户8000多户。
盛田农业董事长“粉哥”孙继周先生讲话
盛田农业董事长“粉哥”孙继周在讲话中提到,他是土生土长的华夏第一都——河南省禹州市人,他挚爱着禹州的这片热土。所谓“粉哥”,一是粉条的哥,二是粉丝的哥。他就是种红薯,加工红薯,卖红薯粉条的“粉哥”。
孙继周董事长还现场分享了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与盛田农业的一段情缘:2006年元月7号,中国传统的腊八节,季老在喝完他们用盛田农业在河南各个基地精选的五谷杂粮,禹州的红薯,许昌瑜林的小米等10多种河南特产熬制的八宝粥后。季老讲到:“民以食为天,吃饭什么时候都是天大的事,社会要和谐,人人要和谐,人要和谐,自身生命也要和谐,自然的,才是最好的,才是和谐的。你们要时时记住,人类要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天然,你们做的是传承。”说完这些,季老又给盛田送上了“盛世祥瑞,龙德在田”这句话。这八个字道出了盛田农业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了铭记季老的教诲,他们把“盛世祥瑞,龙德在田”确定为盛田农业的魂和根。还把“天然、原始、健康、和谐”确定为盛田农业的发展理念。由一根红薯到一碗粥,再到和谐的五谷养生理念,是季老对盛田的教诲,也是殷切希望,盛田农业一直遵循季老所说的自然、天然、和谐的健康理念,永远不会忘记和季老的这段情缘。
孙继周董事长还回忆了前年三月份,在三亚他有幸见到原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的往事:他当面向龙永图部长请教盛田农业的发展战略,当他提到盛田农业的第一步战略“沃土战略”时,龙永图部长说:“农业是中国的根,做农业的人要有情怀,要能坚守住。盛田农业是个大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你可以做小,也可以做大。做小,你可以做几百万,上千万玩玩,做大,你可以做几个亿,上百亿,甚至上千亿,像中粮集团那样,做成个大企业”。龙部长又说,当前中国面临三大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其实,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土壤改良,你提出的这个“沃土战略”很好,未来就是农业的大发展,你“盛田”就是要把地整好,把土壤改良好,让更多有情怀的人带着种子,带着梦想到盛田这块沃土上来,生根发芽,把我们的根留住。你这个“沃土战略”实际是平台战略的再一次升华,通过你们这一群人的实际行动来影响中国农业的现状。
一座古城,承载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一根粉条,二十五种营养,十八道工序,两千年传承。孙继周希望全国各大网络媒体的朋友们能够在盛田农业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共同追寻中国最纯粹的民族记忆,让禹州粉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禹州由“夏都、钧都、药都”变成“夏都、钧都、药都、粉都”,让禹州粉条走向世界,借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的资源,共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