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古都许昌,特色小吃非常受欢迎,而且多姿多彩。有些小吃是在许昌土生土长的,有的小吃根源不在许昌,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洗礼,渐渐有了许昌特色,不仅家喻户晓,而且风靡全国。
热豆腐
热豆腐是鄢陵县的传统特色小吃。热豆腐的制作方法和市场上的豆腐相同,所不同的是卖主用50公分见方的木斗子,将点好的豆腐脑用布单稍微一揽,使豆腐成块,软硬度以手托起不烂为准。售时将烙馍皮儿展开,用割豆腐刀将豆腐划成一口吞得下的菱形块儿放在豆腐皮上,浇上麻油、辣椒酱,豆腐皮包起放在盘子里。食客们看着美观,吃起来鲜嫩可口,而且还有扑鼻的麻酱香味儿。热豆腐入口即化,豆腐皮儿筋劲耐嚼,别有一番风味。
长葛水煎包
水煎包是长葛著名小吃,以皮喧软、底焦黄、馅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水煎包加上胡辣汤是很瘦欢迎的一种早餐。
绿豆糊涂
绿豆糊涂是许昌特色小吃,选用优质绿豆,糯米,小米熬制而成,汤色为绿色,清热去火,甜香利口,深受人们喜爱。
马武糊辣汤
许昌马武清真胡辣汤,采用祖传秘方,选用上等20余种中药调料。以优质鲜牛羊肉为主要原料,文火慢沌制成高汤,再以海带,面筋、粉条、姜、葱段,配制而成,其汤肥而不腻,回味无穷,具有开胃,健脾醒酒养身之功能,2003年10月荣获河南名吃奖。
鄢陵高炉烧饼
鄢陵高炉烧饼又称吊炉烧饼、吊锅烧饼,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有许昌特色的面食之一,也是中原灿烂饮食文化中的瑰宝,鄢陵高炉烧饼源于北宋时期,胜于明清,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鄢陵高炉烧饼之所以成为鄢陵地方特色名吃,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是因为它选料十分考究,制作工艺极其严格,精细且独特,《中原文化记忆丛书》之《曹魏故都许昌篇》对鄢陵吊炉烧饼进行了详细介绍。
酸浆豆腐脑
热豆腐和大豆腐脑儿,是鄢陵县安陵镇的特色小吃,在附近县市是很难见到的。做大豆腐脑儿最好选用纯净的青豆,当然黄豆也可以,但没有青豆做的嫩滑又有劲道。
安陵镇的凉豆腐也是很有特色的,豆腐摊点上瞅一瞅,家家豆腐表层都是金黄色,不仅好看,而且发吃。你如果留意到个别处的豆腐,大都是通块白色,那种表层呈金黄色的豆腐,只有做豆腐的行家才能掌握这个技术。凉豆腐可以烹炸,可以灰浸,可以煎炒,可以做成多种美味佳肴。
近年来,吃豆制品成了人们的时尚,称它为绿色食品,客人们到鄢陵来观赏花卉、游览度假、住宾馆或上饭店,都要叫上一道热豆腐或麻辣豆腐,还可以喝上一碗大豆腐脑儿,还可以吃烙馍卷豆渣。豆渣掺一些韭菜或蒸或炒,过去庄户人家把它当饭吃,群众中曾流传一句俗话:豆腐渣炒三遍,给肉都不换。现在人们大鱼大肉吃腻了,弄个烙馍卷豆渣,品尝一下农家饭饭菜的淳朴风味儿,也是一种享受。
许昌烩面
许昌烩面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面筋道,汤鲜浓,味道鲜美,入味深,回味香,还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烩饼
烩饼是许昌特色小吃,主要选用精面粉,熟羊肉,黄花菜,木耳,粉条,青菜辅以各种佐料制成,鲜香利口,饼软汤浓。
禹州十三碗
正所谓:头碗“鸡” 二碗“鱼” 三碗上的“大肉皮” 四碗蒜菜 五碗甜米 六碗小酥肉 七碗金边豆腐 八碗合笼春卷 九碗豆腐条 十碗条子肉 十一山楂汤 十二丸子汤 十三鸡蛋汤
禹州十三碗是完全属于许昌(禹州所在地区)本土、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肴,主料为大肉、豆腐,辅料为焖子、粉条,取材仅限于家养的经年肥猪、自家磨制的豆腐、自家加工的粉条等,已有数百年历史,经历代乡厨不断改进,终于成就了如今的特色十三碗。十三碗具有深厚的乡土文化底蕴,折射出乡村亲朋邻里间浓郁质朴的亲情和独特的礼仪。很早以前,十三碗就成为禹州西部乡民取亲、嫁女、吃面条等重大庆典宴席必备之 “佳肴”。十三碗上菜顺序有着“严格”的规矩,选料考究,做工精良,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华夏饮食文化朴实无华的一面。
十三碗美食已有数百年历史,具有深厚的乡土文化底蕴,折射出乡村亲朋邻里间浓郁质朴的亲情和独特的礼仪。很早以前,十三碗就成为禹州西部乡民取亲、嫁女、吃面条等重大庆典宴席必备之“佳肴”。当地人无论贫富,喜庆宴席上十三碗的花色是不可缺少的。家底不丰者,所上十三碗往往以焖子打底,汤水较多,被戏称为“稀汤寡水”,家境殷实者则顶格走满十三碗,以彰显“大手、豪华”。
十三碗主料为大肉、豆腐,辅料是焖子、粉条。农家往往在取亲、嫁女、吃面条的喜庆之日,宰杀一头自家圈养经年的肥猪,用自家豆子磨上一筐豆腐,配以禹州西部山坡生长的优质红薯粉加工的粉条,请邻近闻名的三、五乡厨,精心料理、调制,就这样经历代乡厨刻意琢磨,传承发展,终成就十三碗一方特色。
禹州焖子
焖子是禹州常见的一款风味小吃。制作“焖子”,是把当地特产的禹州粉条和红薯粉芡、蛋清、水加以葱花、姜末、料酒、小磨香油、精盐等调味料调和均匀,堆成圆盘状放入蒸笼,大火焖蒸而成,因此而得名“焖子”。禹州焖子的食法多种多样,可与多种食材搭配。常见的是香煎、焖炒和烩菜。
许昌羊肉汤
羊肉汤的主料是羊腿骨。一般每天晚上小火慢炖,直到次日早上才卖,老板就将大量敲开的羊骨头置于近一人深、直径2米开外的大锅内,加入清水和自制香料,汤烧沸后,就通宵达旦地用文火熬煮。这样羊骨头里的骨髓、胶原体等就都熬到汤里了。
王洛红烧猪蹄
王洛红烧猪蹄是襄城县一道名吃,它历史悠久,制作讲究,色泽鲜艳,味道纯正,而且闻名遐迩。据传,春秋时期周襄王避难经源(现襄城王洛处),王妃在路旁店铺生一王子,故赐名此地为王落子店,后又改名王洛。当时,百姓曾以猪蹄炖汤供奉王妃食用,滋补身体。此后,王洛猪蹄盛名,并逐步传承至今,但制作程序及配料经逐步改善,形成了独具特色,迥然不同的美味佳肴。
长葛市正宗宋氏王洛红烧猪蹄成品呈酱红色,晶莹发亮,烂而不散,肥而不腻,甜香可口,使人常吃不厌,是增强营养、舒心开胃的良好美食,产品行销周边县市。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