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正文
省旅游局201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http://www.hnta.cn 2013-7-2 来源: 点击:

    今年以来,全省旅游系统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抓项目促增长、抓市场促消费、抓标准促服务、抓作风促形象,扎实推进全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截至2013年6月底,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31亿人次,同比增长12.65%,其中入境游客98.27万人次,同比增长10.81%;国内游客2.3亿人次,同比增长12.66%。旅游总收入1942.46亿元,同比增长15.02%,其中旅游创汇3.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67%;国内旅游收入1923.5亿元,同比增长15.05%。现将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突出项目带动,进一步提升河南旅游水平和档次
    1-6月,全省完成旅游投资136亿元、旅游招商引资380亿元,为完成全年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推动事关全局的大项目。利用中博会平台,成功举办了中部六省旅游投资洽谈会,本届投洽会上签约项目总投资1131亿元,单体平均投资为16.4亿元,与上届长沙投洽会相比增幅分别为21.8%、30.2%,投资规模呈大幅上升之势,其中我省签约项目22个,签约金额455.3亿元,在中部六省中签约数和金额均居首位。编制了《河南省重点旅游项目名录》,积极推动郑州华强、洛阳龙门、开封朱仙镇、焦作云台山、信阳鸡公山、驻马店嵖岈山等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旅游开发项目建设。
    (二)建设多种业态的新项目。积极引导旅游新型业态发展,推动旅游新产品开发。先后邀请中程国富投资集团来豫考察温泉旅游小镇项目,西班牙Asprocio集团来豫考察水上乐园类旅游项目。截止目前,全省已有郑州桃花峪、栾川伏牛山等10大滑雪场,南召莲花、鄢陵花都等10大温泉,郑州方特欢乐世界、清明上河园等20大主题游乐园,栾川重渡沟、内乡宝天曼、辉县八里沟、黄河三峡岩洞漂流等30大漂流,新型业态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开发惠及民生的好项目。与农业厅衔接,联合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创建工作。继续组织“十百千”乡村旅游创建活动,涌现出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6个乡村旅游示范户,828个乡村旅游带头人。举办晋冀豫三省红色旅游持续发展培训班,贯彻落实全国红色旅游二期规划纲要。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规模以上休闲农庄672家,农家乐12874家,带动51.4万农民就业。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专程赴重渡沟景区调研,对我省乡村旅游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重渡沟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样版。
    二、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扩大河南旅游影响
    上半年,我们以节庆活动、推介活动、区域合作等三类活动为抓手,积极整合政府、部门、企业、媒体、民间组织“五方力量”,以品牌营销为驱动,着力拓展高端客源市场,扩大河南旅游的影响力。
    (一)打造节庆品牌。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14个国家和地区共计3097名境内外嘉宾参加了此次旅游节活动,使该节庆的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组织人员赴西班牙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总部,与其官员就合作举办2014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多项共识。组织人员赴台湾举办了第六届“同根同源”豫台旅游高峰论坛,提高了河南旅游在台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了豫台两地旅游业的深入互动与共同发展。
    (二)做好宣传推介。组织郑州、焦作等省辖市旅游局和骨干旅行社,赴俄罗斯参加了“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开幕式上,我省少林寺武僧表演的《少林•红缨》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与会人员的赞誉。组织郑州、洛阳等9个省辖市旅游局、省内主要景区和国际旅行社等组成推介团,联合厦门航空公司先后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进行了系列航空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在CCTV-4《中国新闻》、《今日关注》栏目全年投放河南旅游宣传片,在主要门户网站播放《让心回家》微电影,已累计吸引4000多万次收看。建立使用河南省旅游局官方微博,并跻身全国政府机构官方微博40强。同时,还组织人员参加了西班牙马德里和德国柏林国际旅游展、韩国国际旅游展等一系列境内外宣传推介活动,并在2013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上荣膺“优秀展台奖”和“最佳组织奖”,进一步扩大了我省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三)加强区域合作。组织省内京广高铁沿线8市旅游局、主要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的负责人及新闻媒体记者,先后赴鄂湘粤、京津冀举办河南高铁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举办沿黄九省(区)旅游联盟年会,成立了沿黄九省(区)旅行社合作联盟,进一步深化了沿黄九省(区)的旅游联动。深入推进旅游援疆工作,打造以洛阳为起点的我省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筹备“千车自驾—中国丝绸之路万里行”旅游援疆系列活动。在天津、北京分别举行了河南旅游项目说明会,推介河南重点旅游投资项目86个,总计2070亿元。积极推动“南水北调中线5+13区域旅游合作联盟”、“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举办相关活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与交流。
    三、强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河南旅游环境
    上半年,省旅游局紧紧围绕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以宣传贯彻《旅游法》为契机,以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核心,加速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企业集团化和旅游信息化进程。
    (一)服务中心大局。研究起草了《关于旅游业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力支持郑州航空港建设。启动了《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支持我省“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创新区”建设。编制了《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支持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
    (二)服务企业发展。开展了对河南省中旅集团、河南中原铁道旅游集团、中原国际旅游集团、河南中州国际旅行社等单位的调研,形成了《关于支持骨干旅行社做大做强的调研报告》。召开了8家上市后备旅游企业专题座谈会,加快推进我省旅游企业上市步伐。对河南省中国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等18个标准化试点企业开展了中期评估,提出了支持其规范化发展的措施。制定了《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划分与评定》,并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评审。与公安厅、省台办联合举办了赴台旅行社领队人员培训班。与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了“2013河南省旅游人才交流大会”,帮助旅游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服务广大游客。坚持依法行政原则,公平、公正处理旅游投诉,确保所有投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得到有效处理,上半年共受理旅游投诉案件178件,比去年同期220起下降19.1%,未发生重大旅游投诉。采用现场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33个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调查,完成了酒店、旅行社的满意度调查工作方案、指标体系等策划工作。通过开通“河南旅游”腾讯微博、微信,启用网站二维码等,打造与游客互动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加强旅游信息化进程,提高服务游客水平。
    四、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树立河南旅游形象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省旅游局先后制定出台了《河南省旅游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河南省旅游局机关财务管理办法》和《河南省旅游局“文明餐桌”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从改进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旅游行风等方面对全局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精简各类会议,2013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会期由往年的2天压缩到了1天,会议规模由往年的300人压缩到了200人,会议地点选择在省旅游局附近的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内部会议室,不悬挂条幅、不布置展板、不摆放花草。取消了原定的内部春节联欢会、年终聚餐和工作关系单位的相互宴请。简化节庆活动,中博会旅游活动招待酒会改为自助餐叙,取消了大型文艺演出,将黄河国际旅游节和中国旅游日庆祝活动合并举行且用时仅17分钟,整个会场没有鲜花、礼乐和地毯,只有务实、真诚与合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端正生活作风。在重大节日和干部人事调整等敏感时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集中治理党员干部违规收受现金、有价证券等问题。下发了《关于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坚决制止各种不正之风和奢侈浪费行为。通报了江苏泰州官员吃豪餐遭群众围堵被免职事件,警示广大党员干部勿存侥幸心理,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与省商务厅联合下发了《在全省餐饮行业理性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实施意见》,在星级饭店大力开展“励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等宣传活动,努力在全行业营造出拒绝浪费、理性用餐的良好氛围。
    (三)净化旅游行风。围绕全省旅游中心工作,制定了《河南省旅游局2012—2013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群众意见建议整改工作方案》、《河南省旅游局2013年政风行风责任制分工方案》、《河南省旅游局招投标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及时发现和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旅游行风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全省旅游政风行风建设。在全省开展赴台旅游专项检查工作,以赴台旅游为突破口,针对旅行社行业突出问题,采取广告监控、明查暗访相结合的办法,持续开展对重点单位、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治理,严禁企业之间拼价格、恶性竞争、擅自委托等行为,确保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下半年,全省旅游系统将根据省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议定事项,开拓思路、抓好落实,并结合旅游工作实际,抓住三个有利契机,进一步促进河南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抓住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建设契机,进一步推动我省旅游业对外开放。着力研究旅游业支持航空港建设的办法和措施,全力推动旅游业对外开放。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争取逐步给予境外客人入境免签或落地签政策。协助有关部门争取引进更多的航空公司或基地公司入驻河南,开辟更多国际直航航线。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吸引境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入驻河南,培育一批旅游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项目,提升河南旅游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二是大力开展对外招商引资。贯彻落实《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发挥政府旅游发展资金的奖补和贴息导向作用,引导各类民间资本参与全省旅游项目建设,特别是利用联合开展航空推介的时机,赴省外、境外进行旅游招商活动,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本、优势企业进入河南旅游。加大对已签约旅游项目的服务力度,举办签约重大项目与银行对接专题活动,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早见效。三是深度开拓高端市场。继续加大与港澳台、东南亚、东北亚、欧美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主体市场的交流合作。利用少林寺武术馆的平台,建立海外国际少林武术家协会分会、武术馆海外分馆和旅游推广中心等办事机构,作为河南旅游在国际市场的产品销售网络。与国际旅游组织和实力较强的国际旅游批发商建立河南旅游推广联盟,通过营销代理,加大河南旅游推介。四是着力提升旅游节庆品牌。进一步擦亮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这块“金字招牌”,赴西班牙拜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总部官员,就共同主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相关事宜进行深入沟通,力争将其办成具有世界影响的专业化旅游论坛,进一步提升河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二、抓住贯彻落实《旅游法》契机,进一步推动河南旅游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抓住时机、系统布局、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旅游法》的学习和宣传贯彻实施,努力实现“依法治旅理念全面确立、旅游市场规则基本建立、旅游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旅游管理职责健全明晰”的工作目标。一是开展全员培训。全方位、多层次组织学习培训。以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纠纷处理、法律责任等内容为重点,加强对旅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各级旅游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拟于9月下旬对省局及局直属单位持行政执法证人员全员进行《旅游法》执法内容闭卷考试,考试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执法。以强化守法意识、规范业务操作、保障游客权益等为核心,加强对旅游企业负责人的学习培训。按照工作职责,以掌握基本条款、提升依法服务水平为目标,加强对导游、领队等一线旅游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二是强化旅游执法。配合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启动旅游条例的修改工作,推进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促成召开《旅游法》贯彻落实主要相关部门专题联席会议,共同做好《旅游法》实施准备工作和后期落实工作。推动建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按照《旅游法》要求,修改完善各类旅游合同范本,在旅行社全面推广使用。加强旅游行业组织建设,加强行业自律。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发挥省旅游专家委员会和高校旅游院系作用,召开学习《旅游法》专题座谈会。依托各类媒体,举办《旅游法》知识竞答、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宣传《旅游法》相关规定。在10月1日《旅游法》实施当天和“12.4”法制宣传日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三、抓住贯彻落实汪洋副总理视察河南旅游讲话精神契机,进一步完善河南旅游产品体系。在抓好沿黄河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旅游带和伏牛山、南太行、桐柏-大别山等旅游板块的同时,按照汪洋副总理指示精神,继续抓好乡村旅游、名镇旅游、红色旅游等惠及民生的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形成城乡互动的旅游新模式,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一是抓好乡村旅游产品推广。制定《河南省乡村旅游指南》,制作河南乡村旅游形象宣传片。依托“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和“十百千”乡村旅游创建活动所确定的特色旅游村,加强与重点旅游景区合作,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推出10个特色旅游村、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二是抓好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积极开展‘红色曙光•雄秀太行’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大力推动晋冀豫“三省十一市”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全面开展鄂豫皖“三省六市三十六县”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活动。做好大别山红色圣地游、长征精神游、中原抗日故地游、中原解放战争战地游、时代精神游等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宣传打造工作。三是抓好特色旅游名镇创建。开展第三批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创建工作,力争新创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10个以上。重点推进建设嵖岈山温泉小镇、开封朱仙镇、赊店古镇等5个特色旅游小镇,年底前力争见成效。四是抓好都市休闲旅游发展。做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推荐及申报,指导其创建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国际旅游城市、休闲旅游名城以及智慧旅游城市。推动郑开、郑焦、郑许等地域相邻或资源互补的城市实行空间对接、旅游对接,形成良性互动、深度融合的大旅游城市群。

作者:
(责任编辑:周燕)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