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视点 >> 规划支招 >> 正文
旅游文化“联姻” 撬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
http://www.hnta.cn 2009-9-29 17:47:34 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

    目前的上海旅游业正处于恢复期。据介绍,世界经济明显放慢,入境游客减少,已成为影响上海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旅游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本市旅游主管部门推出了部分旅游景点“周二半价游”、上海都市旅游卡促销等活动,对内需的拉动效用逐步显现。据统计,上半年本市接待国内旅游者共5940.1万人次,同比增长7.72%。在国内游增长的同时,入境游也开始复苏。今年上半年,本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仅290.27万人次,同比下降10.9%;星级酒店平均出租率仅为46.7%。7月份市场环境有所好转:入境游人数达到54.23万人次,同比增长6.3%,出现了金融危机14个月以来首次正增长。8月份市场继续向好,入境游超过50万人次。

  旅游文化产业既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又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产业,是后工业化时代全球经济当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逐渐增强,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为后工业化提供转型机遇

  “我的看法,上海已经是工业化后期的状况。”魏小安直言:上海要实现关键性的突破,就要按照后工业化的视角看待现有产业结构,形成一个根本性的转型。

  在不少与会专家看来,松江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突破,因为旅游资源为松江提供了转型的机遇。作为“上海之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生态资源的松江,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营销学会副会长沈祖祥说,松江打造上海旅游文化之城,可以在文脉和地脉找到融合。“我觉得松江的旅游在上海逐渐显示出松江现象,或者说松江模式。它依托的不是资源,也不是产品,而是依靠松江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更多的创意,一种资源和文化形成的文化创意,这才是关键。”

  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夏丽卿说,前不久,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上海市委研究室和松江区政府研究室,共同对上海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做了评估,认为它为上海市民创造了一个环境优良、大众休闲的度假区域,体现了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同时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带动。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状况还是不能满足需求。你的功能辐射出去了吗?不是到此一游就结束了。所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还必须进一步开发和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夏丽卿提出,自然生态和人工度假和谐共融,比如除了大路还要有幽静的、有一点情趣的小路,此外还需建设很好的旅游标识引导系统。

  据论坛透露,松江已找到在上海为数不多的温泉。特意用汉语演讲的日本观光学会会员德村志成说,分析日本大受欢迎的温泉产业,结论就是要做精做细,而不是做强做大;要有细腻的构思,才能体现精细的服务,用“温”情打造旅游文化产品。

  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顾晓鸣建议,好好利用24个节气,把松江田野24个节气的景观做成一本画册,让画册告诉人们,中国古老的智慧就是随着这片大地而转变。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不单单是休闲,还“应该是生命的喜悦、生命的成长”。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教授单世联也认为,发展松江,要平衡上海中心的过度城市化和文明化,“不希望搞得太豪华、太时尚、太热闹”。

  “文化产业已经是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南京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顾江说,放眼国内外,文化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都超过50%,这才能称其为国际化、地区性的大都市。“新兴的服务业———文化产业在哪里?我认为,松江必然是上海未来发展重要的文化产业贡献地。”
作者:陶健 林环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