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联姻” 撬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
http://www.hnta.cn 2009-9-29 17:47:34 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次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而如果要撬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这个“支点”又在哪里?旅游文化产业是否可以成为突破口?
在9月27日世界旅游日,由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和解放日报共同举办的“2009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松江举行,十余位知名专家观念激荡的,正是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探讨旅游文化发展规律,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旅游与文化全面“联姻”
“文化没有旅游就是魂不附体,旅游没有文化就是灵魂出窍。”
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在演讲中引用了一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的话,以证明旅游与文化的密切互动关系。
文化与旅游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坚钟说,近一年多来,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与文化部的产业司、市场司进行广泛调研,在文化跟旅游的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认识上的高度一致。9月23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出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会上有新闻媒体提到,这次发布会意味着文化与旅游的全面“联姻”。
“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自觉融合已经成为各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张坚钟说,在当代旅游业中,任何一项旅游活动、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的,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各项环节或多或少蕴含着各种文化因素。
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潘立勇则从哲学观念阐述,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人的文化活动。“我反复强调人是一个文化的存在,人旅游的需求就是高层次的需求,最核心的就是满足旅游者的体验。”
可以说,旅游的本质即为一种文化体验,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应有之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在旅游中的核心功能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的阶段之后,文化越来越成为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有专家认为,旅游业是富有创造性的产业,创造的核心就是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比如深圳,从上世纪80年代前的小渔村成为今天中国主题公园的领跑者,文化功不可没。
“文以化之,文以注之。”多年从事旅游规划项目设计管理的英国阿特金斯顾问公司上海分公司高级咨询师李雪峰,以此为主题道出了她的观点:要把文化这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化到旅游发展当中,要把文化这个独特的资源注入到旅游发展当中。比如依托博物馆的文物展品开展学术研讨、教育培训活动,并从这个产业链往下延伸,引发游客的体验。“意大利就有一个体育鞋博物馆,游客可以在博物馆里面看到各个体育明星穿的鞋子,也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制作鞋子。”
“通过小一点的项目构造出一个大格局。”魏小安总结道,明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以从新城市主义发展到新生活主义是一个根本性的追求。
能带动100多个行业增长
上海已经逐渐入秋了。从上一个秋天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在寒冬中生长。经济越不景气,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就越加体现。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可见旅游业在扩大内需、应对经济危机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旅游文化消费是综合性的,它可以拉动国内消费,也能够吸引外来消费,它还具有一条超长的产业链,如果算上吃、住、行、购物、娱乐等各个上下游行业,旅游业能够直接和间接带动100多个行业的增长。旅游文化消费也是最终消费,它是敏感性强、恢复能力强的消费,完全有可能成为消费政策刺激下率先启动的消费。
上海市旅游局副局长沈山州说:“旅游文化产业是优化和提升城市经济结构的新兴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综合性强、成长性强、带动面宽,是发展现代城市服务业的引擎产业之一。在城市现代服务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产业优势明显,产业边际宽泛,理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如果要撬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这个“支点”又在哪里?旅游文化产业是否可以成为突破口?
在9月27日世界旅游日,由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和解放日报共同举办的“2009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松江举行,十余位知名专家观念激荡的,正是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探讨旅游文化发展规律,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旅游与文化全面“联姻”
“文化没有旅游就是魂不附体,旅游没有文化就是灵魂出窍。”
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在演讲中引用了一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的话,以证明旅游与文化的密切互动关系。
文化与旅游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坚钟说,近一年多来,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与文化部的产业司、市场司进行广泛调研,在文化跟旅游的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认识上的高度一致。9月23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出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会上有新闻媒体提到,这次发布会意味着文化与旅游的全面“联姻”。
“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自觉融合已经成为各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张坚钟说,在当代旅游业中,任何一项旅游活动、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的,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各项环节或多或少蕴含着各种文化因素。
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潘立勇则从哲学观念阐述,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人的文化活动。“我反复强调人是一个文化的存在,人旅游的需求就是高层次的需求,最核心的就是满足旅游者的体验。”
可以说,旅游的本质即为一种文化体验,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应有之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在旅游中的核心功能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的阶段之后,文化越来越成为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有专家认为,旅游业是富有创造性的产业,创造的核心就是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比如深圳,从上世纪80年代前的小渔村成为今天中国主题公园的领跑者,文化功不可没。
“文以化之,文以注之。”多年从事旅游规划项目设计管理的英国阿特金斯顾问公司上海分公司高级咨询师李雪峰,以此为主题道出了她的观点:要把文化这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化到旅游发展当中,要把文化这个独特的资源注入到旅游发展当中。比如依托博物馆的文物展品开展学术研讨、教育培训活动,并从这个产业链往下延伸,引发游客的体验。“意大利就有一个体育鞋博物馆,游客可以在博物馆里面看到各个体育明星穿的鞋子,也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制作鞋子。”
“通过小一点的项目构造出一个大格局。”魏小安总结道,明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以从新城市主义发展到新生活主义是一个根本性的追求。
能带动100多个行业增长
上海已经逐渐入秋了。从上一个秋天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在寒冬中生长。经济越不景气,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就越加体现。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可见旅游业在扩大内需、应对经济危机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旅游文化消费是综合性的,它可以拉动国内消费,也能够吸引外来消费,它还具有一条超长的产业链,如果算上吃、住、行、购物、娱乐等各个上下游行业,旅游业能够直接和间接带动100多个行业的增长。旅游文化消费也是最终消费,它是敏感性强、恢复能力强的消费,完全有可能成为消费政策刺激下率先启动的消费。
上海市旅游局副局长沈山州说:“旅游文化产业是优化和提升城市经济结构的新兴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综合性强、成长性强、带动面宽,是发展现代城市服务业的引擎产业之一。在城市现代服务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产业优势明显,产业边际宽泛,理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陶健 林环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临沂出台旅游规划兴起“文化消费” 2009-10-10 17:10:44
- 关于发展庐山区“农家乐”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2009-10-9 17:24:33
- 扬八大山人品牌 促文化产业发展 2009-10-9 17:17:38
- 河北迁安市山叶口景区旅游规划通过评审 2009-10-9 17:14:43
- 唐河新旅游高人一筹 融入南阳经济圈 2009-10-8 17:22:34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