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视点 >> 规划支招 >> 正文
临沂出台旅游规划兴起“文化消费”
http://www.hnta.cn 2009-10-10 17:10:44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八百里沂蒙是一座“文化富矿”:蒙山沂水,融进北国的粗犷与南国的柔美;悠久的历史,集纳“文韬武略”和“红色风情”。在这片热土上,正生长出文化创意的果实。山东省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凤云说:“文化是一张牢牢抓住市场的网,临沂市发起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硬攻略,使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为蒙山沂水增添了亮色。”
  为创造消费市场,临沂各路人才不断引爆“灵感”,广大民众、企业纷纷参与其中。古泉春集团生产出带有音乐的“沂蒙老曲”、“沂蒙老乡”酒,投向市场后,企业产值、利润实现成倍增长。民间艺人刘宝林设计的“文房四宝羲之酒”,将当地特有的徐公砚、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羲之酒串联在一起,形象地展示出“羲之聚贤饮美酒,曲水流觞书兰亭”的文化内涵,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临沂还对乡韵民俗进行挖掘和创新,使“土玩艺”大放异彩。民间工艺品载着沂蒙风情,走进国内外市场。人们运用艺术想象,将集“瘦、漏、透、皱、雄、形”于一身的蒙山石,依其形态冠以鲜活的名,成为一件件构思巧妙、造型古朴、丰韵天成、内涵深邃的珍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在蒙山脚下的费县,从事蒙山石经营的农民就超过3万人。
  拨动大众消费心弦,是临沂的精彩之笔。市里整合资源,调动各类文化协会的积极性,运用市场手段进行引导,让昔日被人们视为“阳春白雪”的文化艺术,悄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书画渐渐成为许多家庭的“宠儿”、座上宾。
  为满足大众文化消费的需求,临沂先后推进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市图书馆、市文化大厦、中国书法城、兵法博物馆、临沂大剧院等。
  启动娱乐文化因素,构建起以市县文化单位为龙头、乡镇文化中心站为枢纽、村街文化大院为基础、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全民文化网络。大型新编柳琴戏《王祥卧鱼》、大型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等艺术精品,带动了演出市场的繁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农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快餐”、“健康电子保姆”入农户、生态房矗立山窝窝、农家书屋进村入户……诞生在深山村寨的故事,诠释着文化创意的真谛。
  时下,追求闲适与愉悦,已逐渐形成“生活潮”。临沂近日出台新的旅游规划,巧打“山乡休闲游”、“沂蒙民俗旅游”,以文化“点睛”,整合蒙山旅游资源,主打“天然氧吧+养生胜地”品牌;整合地热资源打响温泉文化品牌;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辟了沂蒙红嫂纪念地、孟良崮战役遗址等旅游专线。
  将文化创意引入乡村,打造旅游特色村,设计沂蒙农家乐景点,建设文化味浓、游客互动性强的新游乐项目,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完善配套的接待服务体系,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形成了以景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城乡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这里亲近自然,享受山村风情,感受沂蒙文化。在马牧池村,由于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和电影《沂蒙六姐妹》的拍摄,带动了古村落的修缮,新建了农家院落、戏台、炮楼等大量场景,形成了具有“沂蒙特色、红色村落、生态景观、古村风情”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近来有多个剧组慕名而来。在距离这里不足百里的河东区太平街道办事处的沂河岸边,另外一座投资4亿元的国际影视城已经营得红红火火,日前美国好莱坞与这里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3至5年内投资3亿美元,每年拍摄制作3部以上电影大片和若干部长篇电视剧。影视城带动起当地旅游,预计新年、春节期间,这里将吸引来更多的游客。
作者:刘斯峰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