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视点 >> 规划支招 >> 正文
关于发展庐山区“农家乐”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http://www.hnta.cn 2009-10-9 17:24:33 来源:九江人大信息网 点击:
    二、“农家乐”发展的成效

    主要表现在“四个促进、四个带动”:
    1、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动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目前,每户“农家乐”从业人员平均5至8人,按此计算,全区200多家“农家乐”,吸纳农村劳动力近2000人。特别是为农村40岁左右妇女劳动力盼转移、难离家矛盾的解决,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即“不离土也不离乡”,探索了一条很好的路子。
    2、促进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带动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家乐”集吃、住、游、购、乐于一体,在它的发展背后,是一个不断发育成长的产业拓展链和服务延伸链。一些“农家乐”发育比较好的乡镇和村,已经开始涌现一批特色蔬菜生产户、特种畜禽养殖户,具有浓郁地方特点的土特产加工户以及旅游产品生产户,“农家乐”经营户定点收购,生产户定向供应。如去年莲花村“农家乐”消费的土鸡超过15000只,一些农户开始专门从事土鸡饲养。
    3、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两个双向互动作用力。一方面是“农家乐”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双向互动作用。 “农家乐”快速发展与农村村庄环境建设强势推进的同步性,在改变农村脏乱差环境、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同时,更带给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平等对话的信心和豪气。另一个是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之间的双向互动作用。农村民风的纯朴、那份自然、温情无疑对整日在商场、职场和机关中奔波劳碌的城市游客是一种很好的心灵抚慰(放松和调节)。而城市人的精明、城市人对卫生安全的重视无疑也给农村带来新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4、促进了旅游资源的整合,带动了旅游市场的繁荣。“农家乐”旅游进一步拓宽了旅游资源,如观光农园、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园、森林公园等都成为“农家乐”的旅游吸引物,这些旅游吸引物经过策划包装推出的旅游产品,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市场,使游客的消费选择更多了,同时又延伸了旅游的产业链,扩大了旅游经济覆盖面,大大增强了旅游业的发展后劲。今年上半年,庐山区共接待游客90.93万人次,综合收入6。22亿元。

    三、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五个缺乏”
    1、定位不够明确、缺乏农家特色。有些经营户盲目追求气派,广告牌一个比一个竖的高、楼房一个比一个装修的好。失去了自然的纯洁和宁静,而多数来农家乐游客的希望是看到乡村的幽静,洁静的田园风光,以达到远离城市的喧嚣更进一步享受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而这些盲目追求都市化的发展趋势是必失去“农家乐”发展的特色,不利于这一乡村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2、布局不够合理、缺乏科学规划。由于“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大部分以家庭,个体小规模经营为主,规模小,比较分散,缺乏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很多规范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农家乐”旅游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3、服务质量偏低、缺乏诚信。 有些“农家乐”设施简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厨房和厕所环境较差,基本消毒设施缺乏,一些经营者没有认真区分农村一些落后的卫生习惯和农家原汁原味的区别。由于资金的不足,经营户往往边经营边装修房屋,而在美化环境、人员培训投入相对较少,影响“农家乐”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少数地方还存在强行拉客、宰客的现象,在“农家乐”越发红火中,不少经营户出现了不诚信的经营方式。
    4、自发组织,缺乏配套管理。由于是自发管理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农家乐”发展相对完善的莲花彭家河村作了一次调查,五成以上经营户存在证照不全、设施不齐,其原因有: 一是认为“农家乐”在自己家里办不需要这些证件, 二是认为办证费用太高, 三是认为自己在农村不能套用城市的硬件设施,四是其他原因。
    5、服务内容单一,缺乏文化品位。主要表现在:旅游活动的服务项目千篇一律,普遍停留在吃农家饭,喝茶,打牌,对于挖掘民俗带有参与性质的文化元素缺乏。特别是地域文化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展示。旅游综合效用不高,这种低层次的乡村旅游制约了“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前景。 
作者:刘征骅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