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许昌市旅游局:我们是如何把旅游做成“大旅游”的
http://www.hnta.cn 2012-2-12 17:57:03 来源: 点击:
    如果是10年前,说许昌的旅游,会让人无语,会让人尴尬:因为那时的许昌虽然是三国胜地,是花木之乡,是钧瓷之都,与省会郑州毗邻,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她却没有A级景区,没有4星级以上的饭店,全市上下没有旅游意识,仅有曲指可数的几家旅行社又小的可怜。许昌旅游几乎处于零的状态。
    10年后,我们再说许昌旅游,会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因为这十年,许昌的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许昌旅游业不仅受到了全市人民的关注,也正在阔步走进全省乃至全国人的视野。尽管许昌市旅游局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一个小局委,但许昌的每一项旅游工作都是全市人民的热议话题。在许昌,大型活动、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广场设计、道路美化等,处处活跃着旅游局人的身影,旅游局成了名符其实的政府智囊,成了展示许昌的形象窗口,成了许昌的一张名片。
十年来,我们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地做了旅游人应该做的工作,概括起来我们主要做了三大块工作。
    一、打基础,树形象
    (一)抓创优,搭平台。许昌市旅游局成立之初,面对的是太多的质疑、太多的观望、太多的不理解,旅游工作举步维艰。为破解困境,我们大胆的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增强全市发展旅游意识,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旅游业发展打基础、搭平台。我们的建议,赢得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许。于是,2002年3月,我们又动员时任市长的毛万春同志亲自带领6个县(市、区)一把手赴外学习创优的先进经验和做法。2002年4月19日,许昌市召开了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全部参加的、市直单位及县(市、区)一把手和旅游资源所在地的乡镇一把手参见的高规格旅游业发展动员大会,从此拉开了许昌大干旅游的序幕。2003年,创优成为市委书记、市长关注的头等大事,创优的号角在全市吹响,很快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议创优,人人参与创优,人人为创优做贡献”的浓厚氛围,一个个因创优而发生的感人至深的事件在许昌大地涌现……三年后,我们抱回了金灿灿的“马踏飞燕”,树立起许昌人发展旅游的强大信念和信心,为许昌发展旅游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许昌旅游实现了第一次的完美亮相。同时,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成功创建为起点,全市开始实施市带县的创建模式,禹州市、长葛市等纷纷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做基础,许昌市又接连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模范城”等。媒体在报道许昌的创建工作时,称许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是“破冰之城”。这个“冰”是人们观念认识之“冰”。
    (二)摸家底,找方向。虽然取得了创优的成功,但许昌旅游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只是在创优精神的感召下,我们多了一份从容与自信。通过创建,我们的城市变美了、变靓了,但我们的旅游资源还有待于唤醒,发挥作用。我们就利用周六周日,备上干粮,带领大家开始不辞辛劳地走进许昌的山山水水,走进许昌的平原林海,走进许昌的遗址遗迹,走进许昌的宫观寺庙。市领导听了我们的工作汇报后,也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带领旅游局及相关局委同志到一线去考查摸底,为旅游工作找思路,谋发展,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表达对旅游工作的重视与支持。“5+2”、“白+黑”更是成为市主管领导和旅游局同志们无声的行动。在专业旅游资源调查队的帮助下,我们很快摸清了许昌旅游资源的家底。接着,我们邀请旅游大家来许昌,为许昌旅游业发展把脉问诊。魏小安、杨力民、刘力、老盖、陈放、林峰、陈昌凤、贾云峰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旅游专家、策划专家来到了许昌。市领导的重视,许昌人的热情,让他们很受感动,他们的足迹踏遍了许昌大地,把充满智慧的发展思路留给了许昌,于是“以东部生态旅游为基础,以中部三国旅游为底蕴,以西部钧瓷旅游为特色”的大旅游发展思路形成了。“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三张旅游名片呼之欲出,为许昌旅游业发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三)强素质,树形象。为了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形象好的干部队伍,自许昌旅游局成立之初,就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大兴学习之风,努力创建学习型单位。为更好地向外界宣传、推介、展示许昌良好形象,市旅游局尤其加强了政务讲解的学习和队伍建设,要求旅游局的每一位公务员都是许昌的宣传员、也是政务讲解员。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每周都要听大家的讲解,随时进行指导督促,并聘请专业指导老师对其进行普通话、形象礼仪、政务讲解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为加强讲解员的实际运用水平,局领导经常带领大家到各景区景点熟悉情况,实地开展讲解演练。通过模拟演练、实地讲解,全局人员政务讲解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10年来,许昌市旅游局参加的全市性政务讲解活动有500多次,许多都是跨行业,有的甚至是专业性很强。多次为国家级、省级领导来许视察提供讲解服务并受到好评。如,《许昌会议》是济南军区在河南召开的全军级会议,全国的农业工作会,全国电力系统的现场会等。都是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在跟车讲解服务。许昌旅游局的政务讲解队伍,成为宣传、展示许昌形象的窗口。
    二、巧运作,抓项目
   (一)抓策划,绘蓝图。项目建设,规划先行,这是科学发展旅游业的要求。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旅游策划、规划工作格外重视,拿出专项资金,先后聘请一流专家团队编制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和旅游目的地策划》、《许昌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许昌新区旅游发展规划》、《鄢陵田园生态旅游聚集区规划》、《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规划中特别强化了许昌旅游业与全省旅游产业的对接与融合,以及许昌旅游特色、优势的彰显,形成了系统的、超前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业发展格局,有效的引领了许昌旅游业的发展。如:2006年的《魏都风情区》策划案一直是许昌老城改造建设的重要蓝本,依据该策划制定的建设详规正在逐步推进,为打造曹魏故都——智慧之旅提供了重要的产品支撑。
    (二)重项目,夯基础。旅游项目建设是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没有项目就没有旅游产品,没有旅游产品就没有旅游。我们决定大抓旅游项目建设。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全市上下干旅游是“两头重,中间轻”,也就是市委书记、市长重视,基层各单位、乡镇重视,但县委书记、县长不重视。于是2007年,我们又建议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座谈会,市长亲自出席并讲话,市四大班子领导、县(市、区)一把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委员悉数参加,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并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年度考核。自此,围绕三张旅游名片,许昌市每年都要精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进行跟踪落地。2007年以来,全市旅游项目累计吸引民间资本106亿元,共建设41个旅游项目,其中曹丞相府、花都温泉度假区、钧官窑址博物馆等项目已经成功走向了市场,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营造优良的旅游大环境,我们还建议市政府对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打造成景观道路。这一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专门成立了景观道路办公室,办公室就设在旅游局,由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协调出办公地点,配备了办公设备,给了专项资金。景观道路由旅游局出思路,设标准,定路段,搞督查,督查结果纳入每季度的创建排名,纳入年度考核。我们利用这一抓手,抓住了县(市、区)主管领导及乡镇一把手,对脏、乱、差的道路进行强力整治。经过连续6年的苦战,我们许昌的条条道路都变得有品位、上档次、成风景。特别是许昌至鄢陵的花都大道、许昌至长葛的文峰大道、许昌至襄城县的311国道已成为标志性旅游大道。几年来的建设,许昌的旅游产品更加丰富,环境更加优美,旅游吸引力日益提升,形成了旅游发展后劲足,前景广的可喜局面。
    (三)建中心,提功能。完善的旅游服务功能,是旅游品质的重要保障。许昌的景区确实没法和兄弟地市的景区相比,所以我们要在其它方面多下功夫。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软环境,2006年就开始策划建设许昌市旅游服务中心。我们骋请了国内知名建筑设计大师刘力先生亲自担纲设计,从外观建筑到内部布展秉承地标性、景观性、功能性的要求,建成后,使其既有服务功能,又有观赏效果。为保证设计及建筑质量,市委书记李亚先后七次听取汇报。目前,这座河南省首家地市级旅游服务中心已建成,正在进行布展。由于独特的、景观化的建筑设计,许昌旅游服务中心主体工程还没有完工,就成了全市关注的焦点和热议的话题。主体工程完工后便吸引了大批市民和外来人员到此驻足流连,拍照留念。依托服务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许昌市将逐步把它打造成面向许昌乃至豫南地区的旅游展示中心、旅游信息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交通中心,并借此将许昌最终打造成中国智慧旅游城市。
    三、谋发展,求突破
    (一)打造“相聚许昌•畅游中原”旅游集散地。缺乏大型龙头带动景区,是许昌旅游大发展的瓶颈。但是许昌本身具备的独特优势,完全可以破解这一难题。一是区位优越,位于中原腹地,与省会郑州相连,省内主要景区均环绕周围,且基本都在1.5个小时车程的经济圈内;二是交通便利,“铁公机”俱全,有新郑国际机场、异地航站楼、高铁站、“米”字型高速公路等;三是正在形成星级饭店集聚地。目前许昌已建成了19家星级饭店(其中6家四星级),在建高星级标准饭店8家,星级酒店集群基本形成。四是功能完善的许昌旅游服务中心。由此,我们提出了“相聚许昌•畅游中原”旅游集散地新理念。即利用许昌的优势,借用省内的主打旅游产品,形成以许昌为集散中心的旅游新格局,以此带动、促进许昌旅游的大发展。2011年,我们举办了“相聚许昌,畅游中原”旅游论坛,邀请著名旅游专家、旅游企业代表等进行论证,大家一致认为思路大胆,切实可行。今年我们还将对这项工作进一步强力推进,争取早日形成“相聚许昌•畅游中原”旅游集散地。
    (二)融入河南旅游大环线。我们还充分利用市政协这一平台为发展旅游呼吁。我们通过与市政协领导的沟通,让他们把我们的想法带进“两会”。于是每年的“两会”上,都会有把许昌纳入河南旅游大环线的提案。我们还利用许昌与郑州正在实施空间对接、产业对接,逐步走向郑许一体化这一契机。每年由市政协主导召开的两次大型的 “郑许空间对接产业对接座谈会”,两市的书记、市长都要参加会议。在座谈会上,市政协主席及其它与会人员都提出并力推郑汴洛许旅游环线,以旅游对接促进产业对接。提出这一理念,一是因为许昌特殊的区位优势,可以构建郑汴洛许旅游环线,让游客不走回头路,使郑汴洛这条黄金旅游线更加的科学合理;二是许昌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曹丞相府、花都温泉、神垕古镇等,与其它城市旅游产品有很大的差异性,能为这条传统旅游线增添新的亮点,使其更具吸引力;三是实现郑许旅游对接,将会极大的促进两市产业对接,加快“郑许一体化”发展进程。鉴于此,在省政协的呼吁和省旅游局的支持下,我们通过省旅游集团等大企业牵线搭桥,积极融入到郑、汴、洛旅游线。近几年,我市入境游客人数不断攀升,已成为台湾、韩国、东南亚等游客来河南旅游的重要一站。旅游环线正在健康成长,市场培育初见成效。
    (三)以建设集聚区做大旅游产品。许昌一直缺乏龙头景区,旅游产品处于小而散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许昌旅游业的发展。为此,许昌市提出了整合资源,打造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思路。依托近百万亩花卉苗木,正在建设鄢陵田园生态旅游集聚区,并被列入河南省十大旅游集聚区。副省长刘满仓在视察鄢陵花卉苗木后,对集聚区的建设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并给省旅游局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指导支持许昌完成5A级田园生态旅游集聚区的建设。目前,花溪休闲农业度假村、中原花都科学养生基地、花都温泉度假区等13个大型支撑项目正在渐次开工。建成后,将会形成集温泉养生、农家休闲、餐饮住宿、康体娱乐、商务会议等功能齐备的中原最大的生态旅游集聚区。
    (四)以大型节庆做强旅游品牌。节庆活动是打造旅游品牌、展示形象的重要载体。在旅游局的推动下,许昌市围绕三张旅游名片坚持连年举办三国文化周、中原花博会、钧瓷文化节三大节庆活动,以提高许昌旅游的知名度。许昌借此大做旅游,做大旅游,推出三国文化游、生态休闲游、钧瓷体验游等特色产品,各景区配合推出参与性、娱乐性强的主题活动,集中展示许昌旅游,推介三大旅游品牌。经过近几年的打造,许昌的旅游品牌形象得到的强化,逐步深入人心,助推了许昌旅游业的发展。
2012年1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放了许昌市依托自身特色资源,大力实施旅游项目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增长点的报道;我们参与全省的捆绑宣传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费报告递交上去不到半天,市委书记就作出了大力支持的明确批示。
    目前,许昌已经具备了发展旅游的坚实基础和良好环境,这一成果来之不易,离不开各级领导、兄弟地市和旅游企业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新闻媒体对许昌旅游的关注和宣传,离不开许昌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尽管我们的旅游与各兄弟地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相信,在文化强国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春风里,借鉴经验,发挥优势,积极融入河南旅游蓬勃发展的大潮中,主动应对高铁旅游时代的到来,一定能够做大做强许昌旅游产业,为实现富民强市目标作出贡献。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武海洋)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