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召县委 南召县人民政府:强化推进资源集聚性整合 奋力实现旅游一体化发展
http://www.hnta.cn 2012-2-13 14:45:16 来源: 点击:次
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北缘,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人文景观兼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与质量均居南阳市第一,河南省前列。近年来,我们盯紧建设“中原旅游名县”的目标,以资源集聚性整合为手段,强力实施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南召旅游由资源大县向发展快县、由“洼地漫步”向异军突起、由“鸦雀无声”向小有盛名的华丽嬗变,已建成开放了以莲花温泉水城、道教胜地五朵山、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猿人峡谷漂流、丹霞寺森林公园和百尺潭滑雪场等为代表的11个特色景区,其中3A级以上景区7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1家,被中国旅游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名县”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自然资源,实施旅游一体化管理和开发
南召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过去一直是小打小闹,低水平开发。曾经引来的投资者,大多实力不足,缺乏诚意,或者圈而不建,或者缺乏规划,或者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针对上述问题,县委、政府统一思想,下定决心,整合资源,实行“四个一律”。一是不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的景区开发协议一律无效。县内所有景区景点,由县政府高度垄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允许私自对外发包;二是总体规划不经县政府审批的旅游景区一律不得建设。确保全县景区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三是不按协议完成投资建设任务的景区一律收回经营权;四是不经县政府验收通过的景区一律不得对外开放。几年来,强制关闭景区4家、终止协议1家、推迟开放景区两家,实现了全县旅游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和有序开发。
二、整合资本资源,实施旅游一体化集聚和运营
在旅游资本市场准入上,我们提高门槛,转变招商理念,变广泛招商为选商引资,改“全面撒网”为“重点逮鱼”,宁缺勿滥,宁可晚开发、不开发,也决不一哄而上,一次投资低于3000万元“免谈”。经过反复会商论证,我们陆续引进河南天瑞集团、万家园集团、南阳五朵山集团、碧桂园集团等企业,形成了四大集团进军南召、共同开发旅游的生动局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努力创新旅游开发经营机制,将莲花温泉、五朵山、宝天曼、猿人峡谷漂流、丹霞寺、百尺潭滑雪场、龙祥旅行社等企业重组目标资产,以产权为纽带,组建南召莲花温泉旅游集团,成为全省第一家县域旅游集团。去年河南省公布的5年内重点培育的上市企业名单中,南召莲花温泉旅游集团是唯一一家入选的县级旅游企业,目前正按省政府金融办发文进行前期准备。莲花温泉旅游集团的组建,增强了旅游企业资本运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树立了南召旅游品牌形象,发挥了集团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止去年底,旅游集团共投入景区建设资金达16.5亿元,一举实现了南召旅游的迅速隆起,A级景区数量的迅速膨胀。其中仅莲花温泉水城一处就投资6.8亿元,被南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代表团驻地和风筝项目赛事承办地。
三、整合城乡资源,实施旅游一体化配套和布局
主要是做好“三围”。一是营造浓厚的城乡旅游氛围。把县城定位于“山城、水城、生态旅游城”,斥资2.6亿元建设县城游客服务中心和集文化、娱乐、购物、餐饮等为一体的旅游一条街;把乔端、南河店、皇路店等三个重要的游客集散中转乡镇建设为特色旅游镇,植入旅游基因,赋予旅游内涵,推动风格个性化、功能人性化、建筑景观化“三化”建设;把6条主干道路和旅游公道确定为景观样板路,实现建设标准、标牌标识、绿化美化“三个统一”;把8个社区型新农村打造成富有乡野风情和田园气息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等。二是实施城乡文明风尚的“洼地突围”。与快速发展的旅游景区相比,城乡群众的精神面貌有待改善。我们利用中小学课堂、刷写固定标语、电视广播、农村文化广场演出等形式,开展了经常性的卫生面貌整治、文明素质提升、诚信环境打造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突破和提升。三是“以联促合”走出周边县市“合围”。针对周边县市旅游产业竞相发展的局面,我们主动伸手,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区域网络,北联鲁山、嵩县,西接西峡、栾川,对旅游产品进行差异性互配,缓解淡旺季明显、中长线偏少等对彼此市场带来的冲击。
四、整合宣传资源,实施旅游一体化包装和营销
改变过去宣传营销各自为战、零敲碎打的状况,整合政府、旅游集团各类宣传力量,各有侧重地奋力推介:政府注重整体形象树立,旅游集团注重旅游产品促销。县政府聘请香港、澳门区旗、区徽设计者肖红教授设计制作了南召旅游标识,按照“原生山水、远古南召”的形象定位,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品牌。在具体工作中实施“五主”推介法,即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重点时段播出或刊登南召旅游系列宣传片;举办莲花英雄汇、欢乐中原行走进五朵山、世界旅游小组莲花温泉总决赛等主题活动;在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主要交通道路口设置宣传牌;以南召旅游景区为主景地,拍摄电影《孔庆德生死护送卡尔逊》、《五朵山的孩子》;积极赴郑州、西安、洛阳、平顶山等主要客源地组织旅游推介会等。通过上述措施,由近及远、步步为营、强势振动、梯次拓展,形成了各景区一体化推介、捆绑式促销的良性互动。
五、整合行政资源,实施旅游一体化推进和升级
一是组建强大的领导机构。实施“高规格的专门机构+高标准的行业协会”的推进模式。组建了南召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县委书记、县长分别任主任、常务副主任,委员会成员分包重点景区,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台帐,加强督导服务,随时解决问题。以莲花温泉旅游集团为基础成立南召县旅游业协会,制订行业章程,加强行业自律,增加了解沟通,促进互惠共赢。二是创新多元的投入机制。做到“三投”并进。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实行“三通”、“三补”、“三返”、“一扶持”,即景区以外的路、电、通讯全部由政府包通、保通;景区创A、宾馆创星、景区宣传经费按比例予以补助;景区土地出让金、税收、行政审批规费按比例予以返还;协调金融部门,实行银企合作,为旅游企业提供扶持性贷款。近年来,县政府累计投入4.5亿元,用于改造景区公路、奖励旅游企业,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农信社、农发行等提供发展资金1.9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激活企业主体性投入。全县所有景区均由民营企业独资或控股开发,实现了投资、建设、经营的主体归位,畅通了投资主渠道。引导部门支持性投入。将旅游景区路网、电网、通信网、互联网、水网、林网等设施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做到旅游项目开发到哪里,基础设施覆盖到哪里。近年来,县直部门直接或间接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达6.7亿元。三是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整合县“阳光学校”、“雨露计划”等资源,适时举办导游员、服务员、讲解员技能培训,为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搭建了平台;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中“猿游类”、“外语类”专业人员占到50%,形成了一支稳定可靠的旅游服务专业队伍;设立了5个旅游信息咨询网点,推行了旅游团队派团单制度,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整合自然资源,实施旅游一体化管理和开发
南召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过去一直是小打小闹,低水平开发。曾经引来的投资者,大多实力不足,缺乏诚意,或者圈而不建,或者缺乏规划,或者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针对上述问题,县委、政府统一思想,下定决心,整合资源,实行“四个一律”。一是不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的景区开发协议一律无效。县内所有景区景点,由县政府高度垄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允许私自对外发包;二是总体规划不经县政府审批的旅游景区一律不得建设。确保全县景区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三是不按协议完成投资建设任务的景区一律收回经营权;四是不经县政府验收通过的景区一律不得对外开放。几年来,强制关闭景区4家、终止协议1家、推迟开放景区两家,实现了全县旅游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和有序开发。
二、整合资本资源,实施旅游一体化集聚和运营
在旅游资本市场准入上,我们提高门槛,转变招商理念,变广泛招商为选商引资,改“全面撒网”为“重点逮鱼”,宁缺勿滥,宁可晚开发、不开发,也决不一哄而上,一次投资低于3000万元“免谈”。经过反复会商论证,我们陆续引进河南天瑞集团、万家园集团、南阳五朵山集团、碧桂园集团等企业,形成了四大集团进军南召、共同开发旅游的生动局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努力创新旅游开发经营机制,将莲花温泉、五朵山、宝天曼、猿人峡谷漂流、丹霞寺、百尺潭滑雪场、龙祥旅行社等企业重组目标资产,以产权为纽带,组建南召莲花温泉旅游集团,成为全省第一家县域旅游集团。去年河南省公布的5年内重点培育的上市企业名单中,南召莲花温泉旅游集团是唯一一家入选的县级旅游企业,目前正按省政府金融办发文进行前期准备。莲花温泉旅游集团的组建,增强了旅游企业资本运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树立了南召旅游品牌形象,发挥了集团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止去年底,旅游集团共投入景区建设资金达16.5亿元,一举实现了南召旅游的迅速隆起,A级景区数量的迅速膨胀。其中仅莲花温泉水城一处就投资6.8亿元,被南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代表团驻地和风筝项目赛事承办地。
三、整合城乡资源,实施旅游一体化配套和布局
主要是做好“三围”。一是营造浓厚的城乡旅游氛围。把县城定位于“山城、水城、生态旅游城”,斥资2.6亿元建设县城游客服务中心和集文化、娱乐、购物、餐饮等为一体的旅游一条街;把乔端、南河店、皇路店等三个重要的游客集散中转乡镇建设为特色旅游镇,植入旅游基因,赋予旅游内涵,推动风格个性化、功能人性化、建筑景观化“三化”建设;把6条主干道路和旅游公道确定为景观样板路,实现建设标准、标牌标识、绿化美化“三个统一”;把8个社区型新农村打造成富有乡野风情和田园气息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等。二是实施城乡文明风尚的“洼地突围”。与快速发展的旅游景区相比,城乡群众的精神面貌有待改善。我们利用中小学课堂、刷写固定标语、电视广播、农村文化广场演出等形式,开展了经常性的卫生面貌整治、文明素质提升、诚信环境打造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突破和提升。三是“以联促合”走出周边县市“合围”。针对周边县市旅游产业竞相发展的局面,我们主动伸手,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区域网络,北联鲁山、嵩县,西接西峡、栾川,对旅游产品进行差异性互配,缓解淡旺季明显、中长线偏少等对彼此市场带来的冲击。
四、整合宣传资源,实施旅游一体化包装和营销
改变过去宣传营销各自为战、零敲碎打的状况,整合政府、旅游集团各类宣传力量,各有侧重地奋力推介:政府注重整体形象树立,旅游集团注重旅游产品促销。县政府聘请香港、澳门区旗、区徽设计者肖红教授设计制作了南召旅游标识,按照“原生山水、远古南召”的形象定位,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品牌。在具体工作中实施“五主”推介法,即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重点时段播出或刊登南召旅游系列宣传片;举办莲花英雄汇、欢乐中原行走进五朵山、世界旅游小组莲花温泉总决赛等主题活动;在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主要交通道路口设置宣传牌;以南召旅游景区为主景地,拍摄电影《孔庆德生死护送卡尔逊》、《五朵山的孩子》;积极赴郑州、西安、洛阳、平顶山等主要客源地组织旅游推介会等。通过上述措施,由近及远、步步为营、强势振动、梯次拓展,形成了各景区一体化推介、捆绑式促销的良性互动。
五、整合行政资源,实施旅游一体化推进和升级
一是组建强大的领导机构。实施“高规格的专门机构+高标准的行业协会”的推进模式。组建了南召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县委书记、县长分别任主任、常务副主任,委员会成员分包重点景区,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台帐,加强督导服务,随时解决问题。以莲花温泉旅游集团为基础成立南召县旅游业协会,制订行业章程,加强行业自律,增加了解沟通,促进互惠共赢。二是创新多元的投入机制。做到“三投”并进。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实行“三通”、“三补”、“三返”、“一扶持”,即景区以外的路、电、通讯全部由政府包通、保通;景区创A、宾馆创星、景区宣传经费按比例予以补助;景区土地出让金、税收、行政审批规费按比例予以返还;协调金融部门,实行银企合作,为旅游企业提供扶持性贷款。近年来,县政府累计投入4.5亿元,用于改造景区公路、奖励旅游企业,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农信社、农发行等提供发展资金1.9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激活企业主体性投入。全县所有景区均由民营企业独资或控股开发,实现了投资、建设、经营的主体归位,畅通了投资主渠道。引导部门支持性投入。将旅游景区路网、电网、通信网、互联网、水网、林网等设施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做到旅游项目开发到哪里,基础设施覆盖到哪里。近年来,县直部门直接或间接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达6.7亿元。三是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整合县“阳光学校”、“雨露计划”等资源,适时举办导游员、服务员、讲解员技能培训,为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搭建了平台;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中“猿游类”、“外语类”专业人员占到50%,形成了一支稳定可靠的旅游服务专业队伍;设立了5个旅游信息咨询网点,推行了旅游团队派团单制度,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河南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向集团化发展模式迈 2012-2-13 14:44:09
- 洛阳市人民政府: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着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2-2-13 14:43:02
- 2012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2012-2-13 14:40:22
- 【河南日报】2011年河南旅游十大亮点 2012-2-13 8:42:40
- 2011年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 2012-2-12 16:58:09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