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2011年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
http://www.hnta.cn 2012-2-12 16:58:09 来源: 点击:

 

一、十一五全省旅游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业平均增长速度,高出全省GDP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产业发展各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特别是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800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294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由7%上升到10%。全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产业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第8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2006年、2007年省政府连续召开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会议,制定出台了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和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意见;2007年省人大出台了《河南省旅游条例》;20095月召开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旅游业发展。20062008年,省财政共投入4.46亿元,主要用于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和红色旅游交通公路建设等。2009年我省开始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2010年至2012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多数市县都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重视旅游、支持旅游、发展旅游、服务旅游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十一五全省完成旅游投资超过400亿元,招商引资合同金额超过500亿元。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分别签订了授信额度达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个、A级景区212家、星级酒店512家、旅行社1158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23家、124家、87家、229家。

三是旅游惠民富民效应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我省涌现出焦作现象栾川模式西峡经验等以旅兴农富民的典型,在全国旅游界影响广泛。20092010年,全省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门票打折、对特定人群优惠等各种措施,为游客让利价值达170亿元。2010年以来实施了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支持128个村和10000户农家乐发展旅游,共计提供了10万个农村就业岗位。

四是文化旅游融合趋势进一步形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水秀》等大型旅游演艺节目以及《禅武不二》、《少林武魂》等室内舞台剧目取得良好效益。其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被评为中国十大旅游演艺节目。《少林武魂》节目在美国巡演5个半月,被文化部授予优秀出口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奖

五是旅游开放带动功能进一步强化两次成功举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召开了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和年会,3次组织国际旅小姐冠军总决赛等大型活动;承办了中部崛起旅游论坛、北方旅游交易会、豫台旅游高峰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先后与加拿大安大略省、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签定旅游合作协议。与北京、陕西等9省(市)签署了9+10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工作联动机制,逐步实现品牌共建、资源共享、市场共推、客源互送。

二、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成效

2011年,全省旅游系统在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监督下,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省政府贯彻41号文件责任分工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注重开拓创新和务实发展,全力实施七大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旅游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全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0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4%、22.1%。 其中,入境游客168.29万人次,旅游创汇5.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61%、10.06%,实现了旅游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的两个高于和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个统一目标,全面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下达的各项任务。

(一)构建大旅游格局,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注重行业融合、省市联合、力量整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构建多业共生、多方互动的发展大格局。一是与一产融合,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继续把发展乡村旅游列为十件民生工程的机遇,加强组织,加大投入,狠抓落实。省旅游局与省农业厅、省委农办、省政府扶贫办等部门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先后两次召开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经验交流会和工作会议,组织项目观摩,交流工作经验。会同省财政厅从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1500万元对30个特色旅游村进行重点扶持,推动85个乡村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拉动乡村旅游投资7.02亿元。制订下发了《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与管理规范》和《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标准》,新增就业人数4万余人。联合媒体推出并宣传了12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全年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5270万人次,创收1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6%。二是与二产融合,着力培育旅游要素市场。省旅游局与省工信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促进旅游设备制造业、旅游用品、旅游商品的发展。多次组织参加旅游商品博览会和旅游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召开旅游商品研讨会,组织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并筹建了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带动了地方各级各类旅游产业经济活动,一批带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用品先后投放市场。三是与三产融合,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省旅游局与省文化厅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共同打造一批重点文化旅游活动品牌、提升一批高端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开辟一批文化体验旅游线路、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上市企业、确定一批重点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创办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推介平台、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坚持与金融部门合作,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实现融合发展。省旅游局与省农信社签定了授信额度3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省政府金融办、省银监局召开了河南旅游与金融深度合作对接会,组织10家金融机构及29家分支机构,与50多家旅游企业进行了现场对接。云台山、丰乐农庄等28家旅游企业单位共得到66.17亿元的资金支持。四是与重点旅游市融合,共同打造旅游产业发展品牌。省旅游局先后与洛阳、焦作、许昌、信阳、平顶山、济源等市政府分别签订了局市战略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局、市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责任和重点,形成了共同打造旅游品牌的合力。全省特别是与省旅游局签订合作协议的市发展旅游的热情更加高涨,支持旅游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6市每年增加旅游专项资金2.1亿元。

(二)突出大项目带动,旅游转型升级迈出了新步伐。着力对接大企业、引进大资金、建设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全年全省完成旅游招商项目67个,引资356.01亿元。在建旅游项目393个,年度完成旅游投资248.57亿元,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旅游招商引资和建设项目投资双双超过200亿元的目标任务。一是做好项目策划和招商。策划了总投资1900亿元的27个招商项目,组织全省旅游系统在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和香港、德国等地集中推介招商,取得了明显成效。仅在河南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旅游专项活动中就签约旅游项目8个,资金额度达75亿元。同时,在豫港招商活动中,少林寺武术馆引入港资1亿元人民币,打造《禅意少林》旅游演艺节目。二是推进项目建设。先后组织3次现场观摩、项目点评活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郑州华强文化基地、云台山综合旅游项目、岈山旅游小镇、省旅游服务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小浪底游客服务中心、许昌市游客中心基本建成。全省10大旅游产业集聚区共完成旅游投资约77.6亿元,占全省完成旅游投资总额的31.2%三是实施精品景区、酒店上档升级工程。争取中央、省级旅游发展基金和项目资金2.285亿元补助75个景区。全面推进精品景区建设,全年共创建3A级以上景区26家,其中5A级景区3家。全省新评星级饭店43家,90%以上的县(区)都有了星级饭店,实现了四星级(含四星以上)饭店18个地市全覆盖。四是创新体制机制。龙门文化旅游区实现了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云台山完成了对峰林峡、青龙峡的资源整合,鸡公山文化旅游示范园区迈出了新的步伐,小浪底旅游区体制改革方案已经提出,中旅集团正式组建,清明上河园等6家企业上市准备工作都在积极推进。五是加快发展红色旅游。省旅游局会同安阳市承办全国红色旅游二期规划纲要培训班,联合省发改委成立了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启动了红色旅游月活动,集中宣传了12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对10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及53A级红色旅游景区进行了授牌,全省又有6家红色景区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红色旅游已成为全省旅游的新亮点。

(三)实施大营销拉动,旅游客源市场拓展了新空间。利用大活动造势、大营销拉动、大市场培育,积极开发国内外高端旅游市场。一是整合营销资源。在广泛调研和征求相关市意见的基础上,整合9市宣传资源,以老家河南为主题,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集中投放一分钟的全省旅游形象宣传广告,形成了捆绑营销的整体力量,打造河南旅游的整体品牌。二是办好各类活动。省旅游局与郑州市合作承办了“2011中华文化游活动在我省的启动仪式,并组织了系列活动。联合三门峡举办国际黄河旅游节暨首个中国旅游日庆典,创新策划了全球十大著名河流对话黄河沿黄九省(区)黄河之旅旅游联盟成立保护河流文明·三门峡宣言万人签名等活动。与河南报业集团、郑州市政府联合以大中原、大黄河、大合作、大联盟为主题,主办了中原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交流活动暨沿黄旅游联盟第一次会议,通过领导致辞、专家演讲、重点市发言、市长专访和签订鲁豫有约-50万游客互动合作协议,进一步提高了河南旅游的影响力。首次组织豫港旅游双向合作交流活动,以认知中华从河南开始为主题,启动实施了百名香港业界精英看河南千名香港商界精英访河南万名港人游河南百千万计划,并联合香港旅发局发出诚信品质游的倡议,在去年全国香港游客略有下降的情况下,我省实现了33.1%的增长。首次在台湾举办豫台旅游高峰论坛,寻找同根同源的感动为主题,组织穿越台湾农庄休闲农业和河南旅游图片展活动,创新了对台旅游宣传的模式,促使台湾游客保持了21.8%的增长,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澳门游客也保持了23.9%的增长速度。做好旅游援疆工作,启动了河南万人游哈密活动。三是大力开拓境内外高端市场。先后组团赴欧洲、日韩、南亚、东南亚、美国和港台等13个国家和地区以及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进行旅游推介和交流,利用各种国际展会、西安国内旅交会、昆明国际旅交会,不失时机地宣传河南旅游。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部门或协会,国内上海、江苏、山东、广东、新疆等5省(市、区)旅游局和港中旅、台湾山富、新加坡曾兄弟等10多家旅行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欧洲河南旅游推广联盟,探索实施了代理营销的新模式。协调成立郑汴洛焦四市旅游推广联盟,采取省市联合的方式进行促销,节约了营销成本,拓展了市场空间,拉动了高端客源市场。配合省民航部门、郑州机场组织了欢乐乘机游活动,先后组团赴兰州、银川、贵阳、新加坡等地开展航空旅游促销,为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注重大环境优化,旅游服务质量得到了新提升。坚持以游客为本、急游客所需、让游客满意,狠抓服务质量提升。一是规范市场秩序。在全省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打击旅行社承包挂靠、零负团费、虚假广告、降低接待服务标准、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违规行为。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游客中各选聘100名作为旅游质量监督员,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动态监督。对省内部分旅游线路和184A级以上景区进行了暗访。对112家旅行社进行了重点抽查,责令整改68家,游客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拓宽受理旅游投诉范围,引导游客合理维权、理性消费。全省共受理旅游投诉1722件,正式立案受理379件。省旅游局在全省行风评议中一举扭转了落后局面,跨入优良行列。汝州、栾川、西峡、淮阳等4县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被省纠风办评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二是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制定、修订和完善旅游系列标准和新旅游业态标准,以标准引领旅游质量和服务。通过督促指导,阳县、云台山、岈山、太昊陵、八里沟等一县四景区经示范试点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云台山景区继上年获得省长质量奖之后,又荣获全国质量奖,是全国唯一获最高质量奖的景区。特别是年度财税贡献首次超过亿元,实现了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提供了旅游既可富民又可富财政的成功范例。三是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切实做好123019600198400电话热线服务工作,总话务量2万多个。河南旅游资讯网主站年点击量突破1000万大关,位居省直各厅局和全国旅游系统行政单位网站前列,以全票通过的成绩入选河南省百家网站建设推进工程,被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发文表彰。四是提高旅游队伍素质。首次召开了全省旅游人才工作会议,举办了省直管试点县旅游局长培训班、赴台旅游领队培训班、景区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饭店星级标准宣贯培训班、旅行社计调人员专题培训班以及全国红色旅游导游员大赛选拔赛,进一步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分别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南阳师范学院签署了局校合作协议,组织全省13家校企签订三方合作协议,举办了首届河南旅游人才交流会,2256名旅游院系毕业生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成立了河南省旅游专家委员会,为11名旅游专家颁发了聘书。

(五)加快大产业培育,旅游消费形成了新热点。经过全省上下积极引导和大力培育,全省旅游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提高了旅游综合效益。一是发展旅游演艺经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水秀》等旅游演艺节目的档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影响进一步扩大。少林寺武术馆功夫表演团在国内外演出130场,在少林寺景区内进行功夫表演近2500场,接待国内外游客150多万人次。旅游演艺的篷勃发展,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条,提升了旅游发展层次。二是培育康体养生经济。南召莲花、鄢陵花都、鲁山、汝州、信阳汤泉池、荥阳江南春、洛阳凤翔、三门峡陕县、安阳洹水湾、岈山、栾川九龙山等10多个温泉,形成了功能全、覆盖广、影响大的温泉旅游经济带,成为我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三是开发户外运动经济。洛阳伏牛山、西峡老界岭等7大滑雪场,吸引了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也拉长了河南的旅游季节。中国第一家国家攀岩公园落户新乡并正在加紧建设,安阳国家级自驾车营地用地指标已经批准,安阳航空旅游的影响力已经从全省走向海外。四是做好旅游节庆经济。三门峡黄河旅游节、河洛文化旅游节、小浪底观瀑节、淮阳荷花节、三国文化旅游周等活动已经成为各地催热旅游市场的重要载体。周密组织,精心安排春节、十一黄金周等重大节日的旅游市场和安全工作,刺激了旅游消费,带动了交通、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强化大队伍建设,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呈现出新转变。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两转两提和内修外联要求,认真抓好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省旅游局多次组织市县和旅游企业赴省内调研和外地考察学习,完成了《旅游业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作为》、《加强行风建设 助推我省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黄河小浪底旅游区转型发展调研报告》、《首发上市重点后备旅游企业调研报告》。特别是组织赴山东考察旅游项目建设、赴湖南考察旅游演艺、赴云南考察旅游商品等,均受到很大启发,撰写的旅游项目考察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并被省委机关刊物《河南工作》刊载。同时,还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完成全国人大代表对焦作、开封两市旅游工作视察,配合省政协完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旅游业的发展调研,配合省委咨询组在我省旅游业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二是提高行政效能。省政府先后下发了4个旅游方面的文件,国家旅游局2次发函对我省旅游给予支持,省委、省政府政务信息98次刊发旅游方面的信息。省旅游局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河南省旅游局工作规则》、《财务管理办法》等12项工作制度。根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制定《旅游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并逐项对照责任分工,及时对局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全年督查工作20次,发通报20份,做到了工作有部署、有反馈、有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限、高质量完成。三是加强廉政建设。研究制定了省旅游局《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201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多次组织警示教育,提高了全局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备受关注的省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在国家审计署、省纪委、省财政厅多次的检查、审计中受到好评。四是提升机关干部素质。以强素质、转作风、树形象为目标,组织了省旅游局处级干部培训班,对全局处级干部进行了为期3天的封闭集训,邀请九论十八谈的主要执笔人、省社科院领导分别围绕以领导方式转变促发展方式转变如何当好处级干部为大家授课,各处(室)长、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发言,所有处级干部就提高能力素质、转变工作方式写出了心得体会。目前,全局干部想事、干事的热情正在积聚,服从、服务的观念正在树立,协作、协调的意识正在强化,扎实、落实的作风正在形成。

三、当前我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我省旅游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总体上讲在十二五规划中开了好头,在中原经济建设中起了好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是体制机制不活。部分景区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落后,制约了旅游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是产业外向度不高。我省入境游比例偏低,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与周边资源、区位条件相近的陕西、山东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市场主体不强。目前我省还没有一家上市旅游企业和收入超10亿元的旅游企业,2010年中国旅游企业集团前20强河南没有1家。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山东省去年旅游建设项目总计1055,其中建成234,在建569,待建252,项目规划总投资8924亿元,完成投资1025亿元,是我省同期的5倍多。我省旅游发展基金不足1亿元,低于全国三分之二的省市区。

四、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70万人次,省外境外游客占游客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旅游总收入4800亿元,相当于我省同期GDP13%左右;力争培育3-5家国内知名的旅游企业集团;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1000万人;将我省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一个转型。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的指导下,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具体要实现六个转变:即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从单纯的景点景区向旅游目的地、产业集聚区转变;从单一门票经济向综合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运作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产品创新型转变;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二)找准两个位置。坚持两个高于目标,即我省旅游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平均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力争到2015年,我省旅游业在全国旅游发展中成为一省三地,即建设中国旅游经济强省,旅游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前五位。建成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新兴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有影响的功夫旅游目的地。力争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成为六大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产业;建设中原经济区、推动改革创新的先导产业;发展产业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产业;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动力产业;带动就业、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塑造河南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

(三)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大项目带动十二五期间,将着力建设10个投资超10亿元的重点旅游项目、培育10个投资超20亿元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20个重点旅游小镇(其中每个市至少要有1个)、发展300个特色旅游村(每个县至少要有1个)。二是大企业培育十二五期间,着力培育10个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其中3个以上实现上市),建成30个五星级酒店(每个市至少有1个),打造50个特色餐饮企业(每个市至少有2个),培育20个旅游商品开发生产企业(每个市至少有1个)。三是大品牌引领十二五期间,着力打造105A级景区、发展10个旅游强县、策划10条旅游精品线路、推出5个旅游演艺品牌。

(四)强化四个措施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即用政策主导产业发展,用法规主导市场秩序,用规划主导资源开发。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将小浪底、少林寺武术馆分别作为景区经营管理改革试点和多业发展、多元经营的试点。支持各省辖市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企业重组、联合,走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路子。三是推动资源整合。整合营销资源,形成政府和企业分工合作、省市县捆绑联手的营销模式。整合景区资源,支持发展好、有实力的企业整合旅游资源,壮大景区规模、提高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多方合作。加强与境外客源地合作,与国内经济发达区域形成互动。利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加强与周边省市合作。加强与重点旅游市、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大专院校和港中旅等大型企业的合作。

(五)做到五个同步一是坚持政府、市场两个作用同步发挥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统一起来,发挥政府在编制规划、出台政策、统筹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要素流动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坚持城乡两个板块同步发展。推动我省旅游业从城市旅游和城市近郊旅游向乡村旅游延伸,步入城乡旅游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坚持硬件软件两个环境同步优化。在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是坚持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同步开拓围绕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周边省份为主的国内市场,以韩国、俄罗斯为主的东北亚市场,以德国、奥地利为主的欧洲市场,以加拿大为主的北美市场、以新马泰为主的东南亚市场以及港澳台市场,多层次宣传、立体化营销,使我省旅游客源市场内外互补、左右共振。五是坚持纵横两个链条同步延伸。加粗吃住行游购娱这条由浅及深的纵向产业链,拉长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融合产生的农业游、工业游、商务游等横向产品链,使旅游业线更长、面更宽、路更广,充分发挥综合带动作用。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十二五期间,省旅游局将围绕五个六,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勇于担当。具体是:思想认识上强化六个意识,即机遇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功能定位上发挥六个作用,即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的支撑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催化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承载作用、在民生保障与改善中的促进作用、在对外开放中的先导作用。在发展重点上打造六个支撑,即形象支撑、项目支撑、企业支撑、品牌支撑、集聚区支撑和市场支撑。在支持体系上强化六个保障,即组织领导保障、政策法规保障、体制机制保障、人才智力保障、投融资保障和环境氛围保障。在实施效果上实现六个融合,即产业融合、要素融合、区域融合、条块融合、力量融合和效益融合。

2012年,是我省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年,也是旅游业发展全面提升的一年。全省旅游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以整体提升为目标,以持续求进为核心,突出品牌引领、强化项目支撑、围绕市场拓展、着力服务升级,培育消费热点,壮大产业规模,提高质量效益,扎实推进全省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工作目标是:接待海内外游客3.48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业总收入322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入境游195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创汇收入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工作重点是着力实施七大提升计划 一是实施旅游产品提升计划,持续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二是实施产业融合提升计划,持续推动旅游业外延拓展。三是实施市场开拓提升计划,持续推动旅游客源结构优化调整。四是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持续推动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五是实施市场化程度提升计划,持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六是实施人才队伍素质提升计划,持续推动旅游产业向智力密集型发展。七是实施自身建设提升计划,持续推动旅游工作方式转变。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