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旅游希望工程” 全民共享旅游
http://www.hnta.cn 2012-2-20 8:45:19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2012年2月,山东省济南市旅游部门正式启动“旅游希望工程”,首批来自商河县贫困家庭的38名小学生,在专业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了大明湖、泉城广场、省博物馆等景区(点),让他们以旅游的方式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提高素质。这项活动由济南市旅游局倡导和组织、山东省一些热衷公益事业的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主办。据媒体报道,未来将有更多的旅游企业参与这项活动。

    “旅游希望工程”的推出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全社会都在倡导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理念的今天,旅游行业应该怎样去担当社会责任、让旅游的社会功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强调了旅游的社会功能和旅游行业应担当的社会责任,提出要把旅游业建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在国家层面上首次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指导原则。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不仅是对物质文明建设领域的要求,更应该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原则,即旅游行业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考量旅游行业的社会责任,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即“公益性”,而旅游业的公益性则可从3个重要角度来考察:

    一是看少年儿童对旅游的参与度。旅游的公益性首先体现在把旅游作为一种提高人民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年轻人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因此从现代社会发展理念的角度出发,旅游的公益功能应该让广大的少年儿童不论家庭经济条件好坏都有机会参与旅游活动,并通过旅游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二是看残疾人对旅游的参与度。当那些对公共服务有特殊要求的残疾人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并且充分享受到优质旅游服务的时候,旅游行业就是有现代素养的、文明和公平的。

    三是看“穷人”即低收入者和失业者对旅游的参与度。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低收入者、失业者也应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享受与其他人平等的旅游休闲权,而社会、特别是旅游行业更应该为他们的“低消费旅游”提供保障或提供免费旅游产品。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而旅游作为倡导和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现代服务业,不仅要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经济功能,更要发挥促进国民文化修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公益功能和福利功能。

    “旅游希望工程”正是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理念指导下出现的“旅游责任工程”、“旅游公益工程”。“旅游希望工程”以公益旅游的方式让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通过旅游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提高个人素养,是一种以游促学的社会实践,是旅游部门发动企业力量、担当社会责任而开展的一种爱心助学的公益性游学活动。

    一个社会,儿童强则国强,儿童有理想则国家、民族有希望;穷人安则社会安,穷人与富人平等则社会公平;残疾人有保障则整个社会有保障。

    公益旅游的发展需要两种作用力:一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政策推动,二是社会各界特别是旅游企业的广泛参与。虽然旅游是经济产业,政府通过开发旅游发展地方经济、企业通过经营旅游获得经济效益,都是合理和必然。但当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担当社会责任、承担社会义务就应该是旅游行业的一种境界、一种素养。

    目前“旅游希望工程”还仅仅局限在一个较狭窄的领域,低收入和失业者、残疾人、智障人等很多社会特殊人群的“低消费旅游”、“特殊服务旅游”、福利旅游等很少有人关注,还需要我们去关怀。

    希望济南市的“旅游希望工程”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倡议和一个积极的开端,从此有更多地方的旅游主管部门、更多的旅游企业热心公益,让旅游真正成为全社会成员都能够共享的普遍权利,让参与旅游、共享旅游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有尊严生活的重要标志。

作者:王德刚 通讯员:
(责任编辑:魏荔莉 )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