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穷绿之地”神农架的突围之路
http://www.hnta.cn 2009-6-1 13:54: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
    神农架林区属于副地级市,面积3253平方公里,人口7.9万,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地方,同时也是国家重点贫困地区之一。

    按照钱元坤的提议,神农架为保护环境而丧失的发展机会,应该得到经济补偿,比如流域、矿产资源、森林等进行生态补偿。

    “神农架有树不能伐、有矿不能采、有药不能挖、有兽不能猎。”很多神农架的居民都有些不能理解,充满怨气。

    神农架林区政府副秘书长刘生策也说,神农架在生态上是富饶的,但人民的生活是贫困的。1992年,神农架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至今未脱贫。

    “十六大之后,国家一直在提生态补偿,但具体的政策没有。”林区发改委主任向长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目前,全国已有25个地区建立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但补偿标准普遍偏低。

    2008年底,神农架终于被湖北省定为生态补偿试点,但落实下来却是“毛毛雨”,“就拨了50万,够什么用?”向长友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

    一切尚需时日,等待之中,林区的落寞还在持续。

    陈伟是林区的护林员。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5月,是神农架林区的重点防火期,他的任务就是巡山。

    4月12日,雨水细密。陈伟坐在火炉前搓着手。他说日子过得紧。在神农架,这并非陈伟一个人的感受。

    陈伟所在的林场在整个林区里算是较大的一个。包括他一共只有9个工人,管护着8万多亩山林。每个月,他从林场领1100多元的工资,这个水平,在工人中已经算是高的了。一般的护林员,每月不过800。

    护林员陈伟一家的生活显得有些窘迫。儿子上高一,一年的花销就得6000多。一家人住在深山里,交通不便,儿子只能住校。

    他和老婆每天守在林场的木阁楼里,护林,巡山,日子过得单调且平静。

    林区的人,无论栖山而居,还是地处城区,收入每月不过七八百,但在深山里,物价却不成比例的高。

    林区的行政中心坐落在松柏镇,这里平均海拔1千米左右,而另一个旅游重镇木鱼镇,则有2300米左右,气候湿寒,种不了蔬菜。菜贩子们用三轮摩卡从邻近的兴山县运来成批的蔬菜,东西一落地,就翻好几倍。

    作为行政中心的松柏镇,物价比林区旅游中心木鱼镇稍低些,但人均收入也低了不少,木鱼镇的人,几乎全民经商,做外地游客的生意,虽然游客稀少,生意冷清,但总是要好些。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