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穷绿之地”神农架的突围之路
http://www.hnta.cn 2009-6-1 13:54: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

穷绿之地 神农架 突围之路 保护环境 丧失发展 经济弥补 制氧费 云海

神农架云海

    为保护环境而丧失发展机会是否应该得到经济弥补?“制氧费”是否是一个资源保护型城市的求富之路?

    中国新闻周刊 本刊记者/刘炎迅 (发自湖北 神农架)

    “老是最后一名,怎么行?”向长友点了一下“GDP”三个字母。向是神农架林区发改委的主任,自他2003年上任以来,这个地方的经济就总是乐观不起来。

    2009年第一季度,湖北省经济指标统计,全省17个地级城市中,省直辖的副地级城市神农架林区垫底。和排名倒数第二的天门市相比,尚不足后者的七分之一。

    这个地方怎么了?

    穷绿之地

    “我们是生态贫民。”钱远坤说,他是神农架林区区长,在另一份林区内部的材料中,他用了更激烈的词——“生态难民”。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钱远坤带队进京,游说“制氧费”,引起各方关注。

    所谓“制氧费”,在钱元坤看来,就是一种生态补偿。

    位于长江和汉江分水岭的神农架,拥有2618平方公里的森林,这里每年向大气释放300多万吨氧气,消化30多万吨二氧化碳、100多万吨灰尘和近200万吨有毒气体。同时,林区每年蓄水3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丹江口水库年平均蓄水量的1/4。

    这对于周边地区都是看不见的给予。

    从2004年,神农架在全国率先申请绿色GDP核算试点。经过权威估算,神农架的绿色GDP是236亿元,人均大约30万,是全国人均的30倍。

    神农架俨然已经成了全国绿色首富之区。但现实的另一面却是,经济GDP低得可怜。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