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金融危机见底成变数 中国旅游业09年如何“救市”
http://www.hnta.cn 2009-2-17 9:58:0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点击:
    作为具体承受与应对危机的各地方和旅游企业,停留在泛泛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上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要摸清各自所面对的具体挑战,努力从危机影响的夹缝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中国旅游业如何“救市”
    这场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在2008年经受了多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影响的中国旅游业,无异于雪上加霜。旅游业界对此颇为焦虑和忧患。其实,作为一个较为敏感的产业,近20年遭遇了不少坎坷,行业心态似应因饱经沧桑而渐趋理性与平和,这是成功应对任何挑战的心理基础。
    旅游业的“底气”
    旅游业依托性、关联性、综合性强,遭受各种挑战性影响并不意外。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旅游业曾经遭受到不少较大的冲击:1994年浙江“千岛湖事件”、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系列性突发事件等。上述事件有的影响一省或多个省,也有的影响了全国全行业。
    中国旅游业有如此蹉跎的经历,再经受什么考验都应该临危不惧、心平气静。面对各种挑战性影响,保持理性态度很重要。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面对它的侵袭和影响,顶风而上、逆势而行是不明智的,期望通过主观努力马上摆脱困局,使本行业成为受灾汪洋中傲然耸立的一座孤岛,也是不现实的。只有积极防御、规避风险,才能减少损失,化险为夷,再图发展。
    以往,每当旅游业遭遇入境市场的困难,都采取“以国内旅游补入境旅游”的做法,如同农业受灾以后的“夏粮损失秋粮补”、“农业损失副业补”,其实都是随机应变之举。“补”,实难做到,只不过积极地控制和减少损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当前形势下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就是顺势而为的一条举措。至于采取其它一些措施,也大都是补救而已。对其所产生的功效如何,也应以平实心态去对待,指望立竿见影、朝发夕至,既不现实,也无可能。从比较积极的方面去看,这些措施可以为推动危机过后的市场恢复和抢抓机遇奠定必要基础。 
    
共3页  1 2 3
作者:高舜礼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