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
http://www.hnta.cn 2008-8-11 12:51:33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建设旅游强国,是国家旅游局2000年初提出的未来20年中国旅游业的奋斗目标,也是在即将跨入21世纪时中国旅游界发出的一个奋斗宣言。
    强国对于中国人来说,数百年以来都是一个强烈而执著的梦。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上,多数时间是以强盛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才由盛转衰、积贫积弱、战乱频频、国势日颓,因此,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是全体国民的强烈愿望。中国旅游业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崛起的新兴产业,要在2020年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确是一个令人倍感鼓舞的宏伟目标。
    但强国的目标是怎样的?我国现阶段与强国目标差距有多大?我们当时并未作深入的研究,只是与名列我国前茅的几个旅游强国作了一番对比,仅限于接待过夜旅游者和旅游创汇等几个项目,主要是发展规模的一些概念,更多的反映了旅游强国的外在形象,内涵性的指标远远不仅限于此。否则,即以2000年我国旅游发展在世界的排序,已经是处于第5、第7位了,难道只有入境旅游接待和创汇排到世界第1位,才能算是世界旅游强国吗?
    近几年来,国内外人士都在关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关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问题,对强国的标准也进行了不少研究和讨论。例如,新加坡《联合早报》2004年11月发表了《中国应为“盛世”做好准备》的文章,就谈到了强国的概念和标准。文章认为,真正的强国并不是单一的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而是一个复合性的指标体系,应包括具有科技领先、金融领先、以及人民生活、卫生、教育、思想文化等多种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探讨旅游强国的标准是有借鉴意义的。从全球比较公认的旅游强国的情况看,指标体系也不只是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过夜旅游接待和旅游创汇的世界排位,而是更加宽泛的一组数据指标。以10年前(1996年)美国、西班牙、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日本等旅游发达国家(有时人们也将其视为旅游强国)的统计数据为例,尽管它们中有的国家旅游经济规模并不很大,但一个共同特点是许多指标都占全国的10% 以上,包括 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旅游就业占的比例、旅游投资占的比例、旅游税收占的比例、旅游出口占的比例等,并在出国游人数与国内人口之比、出国游人数与入境游人数之比等方面,也保持了较高的比例 (可参见《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高舜礼著,第99-101页)。这说明,旅游业发达与否不只是产业规模大小,更是一个产业综合素质的概念。 


    建设旅游强国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事业。
    首先,环顾全球的旅游发达国家,堪称为强国的或发达国家的基本是两类,一种是以旅游业为经济主体的(而不仅是支柱)的小国,如加勒比海、地中海的小国家,在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中扮演着极为突出的角色;一种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美国、德国、西班牙。而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中等发展程度的国家里,还很难找出一个旅游强国的例子,这也是符合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旅游业在受到特有扶持手段推动的一定时期,可以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但能否永远超前下去、能否异军崛起而成为某一领域的强国(除非是以旅游业为主体产业的国家),可能还是一个未经证实的课题。当然,如果国家经济也保持相应的高速增长,旅游产业超前成为一个领域的强国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
    其次,从大国到强国是一种艰巨的“质变”。我们用20年时间走完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转变,但不等于可用同样的时间就能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前一个转变是从无到有,无论转变的情况和质量如何,都是在把资源优势转换为了产业优势,都是对旅游产业规模的壮大做出贡献;而后一个转变是要求提升质量、提升竞争力,强调的是多个方面的贡献率,就不再是简单的扩张规模所能做到的了。换言之,按照既往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态势,并不一定就可水到渠成地到达旅游强国的彼岸。
    再次,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缓慢的。如果旅游业界认可实现强国目标不仅是旅游发展的“量变”、更是发展的“质变”,就应该清醒地看到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很不容易的。早在90年代中后期,旅游业就表示贯彻中央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战略部署,但整体上距理想的目标还差很远。如果我们不认为10年前旅游发达国家的各项指标太低,或者不认为这些指标过于严苛的话,则可以作为我们建设旅游强国的参照性指标,只要稍微对照一下似乎也不是很轻松。从2000年我们提出旅游强国目标至今已经5年,相当于我们已走过了实现计划目标1/4的时间,但是否已将与计划目标的差距缩短了1/4,未来15年我们是否就可达到那些相对细化了的旅游发达国家的指标?
    确立旅游强国目标的5年来,旅游行业一直致力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提升产业素质,但在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企业竞争力、完善旅游市场秩序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目前,中国旅游业正处在发展的又一关键时期,能否充分认识和善于抓住机遇,直接关系到能否加快缩小与旅游强国目标的差距,也就是实现旅游强国目标的时间进程问题。从推进旅游强国目标的实现来看,当前应该抓住三方面的机遇:
    一是抓住入世以后的机遇,加快、加大、加深与国际接轨的力度,在对外开放中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培育国际化的旅游企业集团。
    二是抓住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的机遇,以促进全面实现小康和现代化建设为己任,以满足不断扩大和提高的旅游消费需求为目标,通过实行集约化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速提升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的质量,增强中国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抓住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加快开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新产品,扩大旅游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切实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应争取通过这些不懈的努力,使中国旅游业在既定的目标实现期限内,不仅在产业规模、占GDP的比重、在接待创汇方面居于世界前列,而且在吸纳投资、拉动内需、安置就业、增加税收、企业竞争力等方面也名列世界前茅,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强国。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