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旅游宣传的经济学分析及政府作为
http://www.hnta.cn 2008-8-1 13:49:19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旅游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吆喝经济,谁吆喝得好,吸引客人就多。受发展基础和阶段影响,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旅游市场还不完善,旅游宣传中的市场调节功能还不够明显,需要政府之手理性调控。
    宣传中的经济学现象
    目前地方的旅游宣传工作,主要分为两大块:政府的旅游形象宣传,景区、旅行社、旅游车船、旅游饭店等的市场宣传。按照游客终极目标看,旅游市场宣传又分目标吸引物宣传和非目标吸引物宣传,前者主要是景区,后者包括旅行社、车船、饭店等。政府旅游形象宣传具备公共品性质,有涵盖利益;企业市场宣传是企业谋利的重要手段,追逐的是狭隘利益。
    用经济学的视角考究,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宣传体系中存在违背市场规律的现象,造成宣传工作“呼声高、动作小”。主要有三:
    一是公有地悲剧,主要表现在政府形象宣传上。现在,政府出面整体营销是旅游宣传的一种重要方式,受其公共性质影响,其宣传比较中观,涉及利益面广,市场针对性弱。但其塑造的地方形象可信度高,吸引力强,影响游客的价值判断和出游选择。但政府不能从事经营活动,其宣传带来的大批客人,自然就成了“公有品”,被当地各市场主体争夺,导致公有地悲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支付的成本可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而收益的形象却无法直接用经济指标来计算,调节市场的“成本—收益”原则在此“失灵”。于是,政府难以确定究竟该投入多少?究竟该做什么性质的公有地?做多大?如果政府是理性经济人,最好的选择就是逐步放弃培育公有地,导致公有地越来越小、越来越贫瘠。
    二是搭便车现象,主要表现在目标吸引物宣传上。景区是游客追逐的最终产品,也是旅游宣传的核心内容。一些容量大、市场好的景区由于前期投入大、成本高,为了尽早回收成本,他们将在吆喝方面不遗余力。如果处理不当,将带来两种后果:搭便车现象和地位军备竞赛,目前最常见的是小景区的搭便车现象。大景区附近的一些小景区,由于自身实力不强,发展潜力不大,景区容量有限,于是在吆喝方面显得无力、无心,只有用“脚”投票。为了赚点小钱,他们就站在自家门口拉“过路客”、“散客”、“漏网客”,靠天吃饭,是典型的机会主义。搭便车的行为过多,不断蚕食和掠夺大景区的宣传成果,必将逐步降低大景区的宣传积极性。
    三是无效率现象,主要表现在非目标吸引物宣传上。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旅行社、旅游车船、旅游饭店等也告别了以前等客上门的做法,开始出门吆喝,值得欣喜。但由于这类产品同质化程度高,选择面大,替代品多,价格弹性大,所以很难在宣传成本和收益之间建立起正相关关系,出现宣传无效率现象。比如A旅行社到外地大力宣传本地景区,游客来了,选择同等档次、同等价格经营同等产品的B、C、D旅行社的几率很大。由于A宣传投入多,其成本高,对同一产品报价也高,反而丧失竞争优势……如此循环,挫伤非目标吸引物宣传积极性,于是,他们也像小景区那样,守在家门口招揽既到客人,而放弃发掘潜在客人。
    加大宣传的政府作为
    旅游经济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在市场不健全、市场之手难以调节的情况下,政府之手应该理性参与,科学调控。以上分析表明,现阶段市场主体难以扛起旅游宣传的大旗,实现旅游宣传市场化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前必须依靠并倚重政府手段,做大做强“公有地”,并与市场无缝衔接。
    众所周知,政府调控经济有三种手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政策,具体到地方政府,只有后两种政策。因此政府应在财政政策和结构政策两方面想办法,调控旅游宣传工作。当前可从钱、人、物三方面入手:
    一是设置旅游宣传税费,解决宣传经费问题。旅游宣传具有正外部性,财政补贴支出是应该的。但是,仅仅依靠财政支出是不够的,也不符合经济学规律和市场原则。可以在有关产业内征收旅游税或费,成立旅游发展基金,这样既可整合、集中资金,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密度和强度,也可避免“搭便车”现象,确保公平。并且,政府支出具有乘数效益,可以带动相关产业滚动发展。
    二是建立旅游宣传队伍,解决宣传脱节问题。受动机影响,政府和企业宣传具有不同目的和功效,中间存在的对接缝隙,浪费了资源,损失了利益。建立一支由两者共同参与的宣传队伍,统筹旅游宣传工作,把形象宣传与市场宣传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避免重复宣传、无效宣传,而且有利于克服大企业间的“地位军备竞赛”和“公有地”悲剧,节约宣传资源,调整宣传结构,提高宣传效率。
    三是塑造旅游主题形象,解决宣传内容问题。开放半径日益增大的今天,远程客人是旅游宣传争夺的重点。那些占比不大、特色鲜明的标志性吸引物,是他们追逐的目标,自然应成为浓墨重彩大声叫卖的“招牌菜”。大家集中力量卖“招牌菜”,可以克服相互间的诋毁,塑造旅游整体形象。借助“招牌菜”强大的吸附功能,可以源源不断地招徕客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依托“招牌菜”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功能和溢出效益,也可以逐步搞活“苗头”企业,提高其生命力,实现共同发展。(作者单位:重庆市旅游局)
作者:陈 敏 通讯员:
(责任编辑:永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