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新闻 >> 省内新闻 >> 正文
构建旅游环境“新生态” 引领旅游经济“新常态”
河南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寇武江
http://www.hnta.cn 2015/1/13 10:14:32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其后又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内容和带来的机遇。“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面对一系列趋势性变化,我们必须准确研判、正确把握旅游发展的趋势和重点,提前谋划、主动适应,引领我省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常态”之势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新常态”走势一致,趋势相联,与经济“新常态”一道蓄势待发、乘势而起。

    一、发展速度具有同步性。2012年以来我国第四次GDP增速连续2-3年低于8%,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这次增速换挡回落预示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时期。旅游业在发展节奏上表现出与经济“新常态”同步的特点:一是从国内旅游接待人数看,除2008年以外,2006-2013年间增速普遍高于GDP增速,且与之发展趋势基本同步,2007年GDP增速、国内旅游人数增速同时达到最高点14.16%、15.5%,2010年后GDP一路下跌,国内旅游人数增速略微滞后,但也从2011年的13.2%跌至2013年10.3%。其中,2008年GDP增速大幅回落时(下降4.53个百分点),国内旅游人数下跌更多(9.2个百分点)。二是从旅游人均花费看,2010-2013年分别为598.2元、731.0元、767.90元、805.5元,同比增长11.7%、22.2%、5.04%、4.9%, 2012年以后增速也呈快速放缓态势。三是从旅游总收入看,其增速除2008年以外,2006-2013年间普遍高于GDP和国内旅游人数的增速,但趋势完全同步,也在2007、2010年达到两个小高峰(22.6%、21.7%),其后快速下降至2013年的14%。2008年降幅甚至超过国内旅游人数,下降了 16.8个百分点。可见,旅游经济对GDP增速的变化非常敏感,GDP增速下降时,旅游经济增速下滑更快(如2008年),反之,增长也更快,有进一步放大的效果。这主要因为,在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期,我国GDP年均增速(9.8%)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速(7.5%),居民收入受GDP影响大;而收入是影响旅游消费的关键因素,GDP增速放缓影响居民收入提高,间接影响出游人数和人均花费,两种效用相叠加则导致对旅游总收入的影响出现放大效果。

    二、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长期依赖第二产业,直到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1%,2014年上半年为46.6%。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是“新常态”的新特点。旅游业发展印证了这一趋势:一是从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看,虽然2008年受GDP、旅游总收入增速大幅下降的影响,从2007年的4.44%下降到3.86%,但2009年止跌回升,其后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13年达到最高值5.19%。二是从出游率看,2010-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出游率分别为246.0%、253.5%、290.4%,农村居民出游率为114.9%、141.5%、151.9%,均呈持续增长势头,居民出游动机仍然强劲。三是从城乡居民旅游人均花费的差距看,2010-2013年,城镇居民出游人均花费为883.0元、877.80元、914.50元、946.6元,农村居民出游人均花费为306.0元、471.40元、491.00元、518.9元,城乡旅游人均花费在增长中缓慢缩小差距。可见,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在增强,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在提升。这与同期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速放缓并不矛盾,主要因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旅游发展都积累了相当大的基数,“新常态”下,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并且,随着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居民收入将持续提升,据瑞士信贷2011年预测,未来5年中国工资收入年均增速将达19%,远超GDP增速。在收入和强劲动机的支撑下,我国旅游经济将最终摆脱对GDP增速变化的敏感性,而充分发挥拉动消费、改善民生的作用。

    三、发展动力具有共通性。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12年我国消费、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1.8%、50.4%,消费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今年上半年,消费提升至54.4%、投资下降至48.5%,而出口则为负2.9%。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旅游发展也面临同样挑战:一是从入境游看,受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疲弱的影响,2010- 2014年上半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分别增长5.8%、1.2%、-2.2%、-2.5%、-2.8%,2010-2013年旅游创汇分别增长15.5%、5.8%、3.2%、3.3%,增速从减缓到负增长,出口拉动减弱。二是从国内游看,居民出游方式由以团队旅游为主转向以散客旅游为主,受此影响,2010年全国旅行社共组织国内过夜游客11953.31万人次、32831.73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8.1%和9.4%,2011年分别增长14.7%和9.2%,2012年为4.8%和21.1%,2013年为-10.5%和-5.9%,也由增速放缓发展到负增长。三是从出境游看,2010-2013年全国出境游人数增速远远超过国内游,2012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国;同年,我国公民在海外的旅游消费达10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可见,我国目前的旅游产品、服务和产业发展模式,对内、对外的吸引力都在下降,如果不变革创新、实现转型升级,那么居民日益增长的收入和越来越多的闲暇,就不能转化为带动国内旅游经济增长的动力。

作者:寇武江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