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城关回族镇位于豫东平原周口市腹心,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13.2万人。这里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源远流长。65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建都,肇始了华夏文明,后炎帝神农继都于太昊之旧墟,易名为陈,所以这里是中国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圣地。
近年来,我镇抢抓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借助良好的资源优势,依靠亮点和品牌来培植大旅游、构筑大产业、推动大发展,抢得发展先机,特别是“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实施以来,全镇旅游产业步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一、立足资源优势,明确发展目标
我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拥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太昊陵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龙湖景区。境内人文及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其中全国独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16处。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我镇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确立了“旅游兴镇、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先后实施了太昊陵景区综合改造工程、龙湖景区综合改造工程,建成了气势宏伟的羲皇广场和“千竹园”、“万柳园”等旅游景点,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2009年,全镇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收入15.1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3.6亿元,旅游经济日益成为我镇重要的支柱产业。
二、突出地域特色,打造旅游品牌
2008年,淮阳县被确定为全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同年淮阳龙湖被命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以此为契机,我镇围绕地域特色,对辖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层次开发和利用。以打造旅游品牌为重点,围绕太昊陵风景区,我们推出了“寻根游”和“祭祖游”,围绕风景秀丽的万亩龙湖,我们重点打造了“龙湖环湖游”和“龙湖生态游”。目前,已经形成了“春有朝祖会、夏有赏荷月、秋有文化节、冬有民俗展”的四季旅游格局。2009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在环湖地带建设了东湖生态观光园。到淮阳旅游已经成为豫东旅游的热点。
三、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旅游富民
旅游产业虽然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但如何进一步助推群众增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镇经过认真调研,制定了“一村一品,体现特色”的旅游经济发展思路,坚持“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同步发展,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拓展群众增收渠道。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先后发展了东关特色旅游村、金庄泥泥狗加工村、苏马庄木香加工村等特色旅游产业村。如我镇东关村借助龙湖优质水资源优势,建立了龙湖水产品养殖基地,年产鲜鱼20万斤。以龙湖鱼为品牌,建成特色鱼餐馆15家,渔家乐宾馆50家。以观荷赏荷为主,发展各类游船80余只。2009年,东关村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元。旅游富民工程的实施,真正为群众实现旅游致富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与其他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培训会为动力,虚心学习先进经验,认真查找不足,努力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为淮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0一0年九月十七日
- 竹园村“百村万户”旅游富农工程培训工作情况 2010-12-1 10:03:47
- 重渡沟“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情况 2010-12-1 10:00:53
- 尧山镇“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2010-12-1 9:58:41
- 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引领“百村万户”致富 2010-12-1 9:56:31
- 依托优势 培育亮点 2010-11-30 17:54:05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