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金投入 建立奖惩机制
全力推进“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
http://www.hnta.cn 2010-11-30 来源: 点击:次
一、基本情况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县域面积2432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辖25个乡(镇)、办事处,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一个典型的农林大县。
鲁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共有旅游资源单体2378个,占全省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6%,占平顶山市的56.6%。近年来,全县上下积极实施“旅游立县,加速崛起”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全县形成了以“佛、山、汤”三大优势资源为核心,集休闲度假、沐浴疗养、寻根拜祖、军事探秘、佛教感悟、乡村观光等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目前,有旅游景区(点)11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
鲁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家乐”旅游作为推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服务档次和品味。特别是今年2月25日,全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启动仪式后,鲁山县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制定了周密计划,采取积极措施,深入贯彻落实。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开发领导小组,指导全县旅游产业发展。随着旅游形势的不断发展,鲁山县又先后成立“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旅游工作管理委员会”、“尧山旅游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加大对全县旅游工作的管理、协调力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行目标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县政府与各单位、重点旅游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年终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季度评比,半年总结,年底奖惩,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级级抓旅游,层层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二)制定优惠政策,助推旅游富民。2005年,县委、县政府站在发展大旅游、确立大产业的高度,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做出具体指导意见,制定了鼓励发展的措施。近年来,为了进一步鼓励发展“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200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富民惠民的优惠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家乐”园区规划编制,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进行补助,开展“农家乐”宣传促销、从业人员培训,对发展上规模、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星级“农家乐”经营户或示范户进行奖励;开展星级“农家乐”和农家乐文明户评定,县财政在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星级农家乐进行奖励,对一星级奖励3000元,二星级奖励6000元,三星级奖励10000元;土地、金融、税务等部门都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家乐”经营户进行旧房改造和新房重建。同时,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的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会代训、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广泛进行培训,提高广大群众对“百村万户”富民工程的认识,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形象。
截至今年8月,全县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重点村30余个,涉及8个乡(镇),农家宾馆446家,床位9681张,餐位21943个,从业人员万余人。今年元至8月,全县“农家乐”共接待游客90万人次,旅游收入3915.48万元。乡村旅游已成为带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山区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先后带动30万人脱贫致富。
(三)整合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旅游带动”发展思路,把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所有行业项目向西部山区农村倾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整合全县资金,形成发展合力。交通部门兴修道路,开展村村通工程,村村通上水泥路,重点村已经达到户户通,彻底改变了农村行路难的现象,达到了不下车可以直接进家门的愿望;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修缮房屋,美化村落,整治环境,一座座农家别墅拔地而起,改善了人居环境,人民群众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文化部门为农村建设文化室和文化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意识,提升整体素质,成为新时代的新农民;教育部门修建修缮校舍,购置教学设备,配齐教学人员,为山区村庄儿童就学提供便利;扶贫部门积极引进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开展整村推进项目,进行危房改造和新房新建,提供脱贫致富门路,为农民发展旅游业提供金融、信贷、项目等方面的保障,帮助农村群众摆脱落后、贫穷的面貌。目前,全县28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部修通了水泥路,新建和改建中小学校251所,新建人畜饮水工程217处,有5个重点乡106个重点村基本完成整村推进任务,鲁山先后获得“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和“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称号,实现了旅游开发和扶贫开发相互促进、良性发展。譬如,四棵树乡张沟村,该村是平顶山市首家开展农家乐接待的村,有8个村民组,324户,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契机,以农为根,打休闲牌,推生态游,在财政扶贫资金、定点帮扶资金、交通资金等的大力扶持下,修建了3.7公里的环村道路,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建起了村文化室及文化广场,实施了以沼气为主的“一池三改”工程,整治了村容村貌,美化了环境,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全村自来水入户率97.2%;有小汽车5辆,摩托车218辆,摩托车普及率67.3%。该村人均第三产业收入、固定电话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道路硬化率等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先进行列。
(四)强化宣传推介,打造农家乐品牌。品牌就是效益。鲁山县始终坚持以扬特色、创精品、增效益为目标,发展旅游项目。把“农家乐”宣传推介列入全县整体宣传的大盘,列出农家乐宣传专项资金,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介推广力,扩大农家宾馆的对外影响力。认真做好农家宾馆与景区、旅行社之间的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发展。鼓励农家乐业主、农家乐协会组织参加全县统一组织及推荐的促销活动,打造农家乐精品。通过宣传促销,提升了鲁山乡村旅游知名度,打造出了画眉谷农家乐、平沟农家乐、代坪农家乐、张沟农家乐等众多品牌。每到节假日,来鲁山旅游的游客乐意不绝,人们在欣赏了尧山、大佛、画眉谷等美景之后,品赏地道的农家风味,感受淳朴的农家风情,成为最大享受。在游客增多的同时,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日子好了起来。目前,全县乡村旅游带动运输、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4万余人,参与经营农户年人均增收9000元以上。尧山镇过去是鲁山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该镇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搞旅游开发,境内除尧山风景名胜区外,还有西竹园、桃林、四道河、铁匠炉、上坪、想马河、营盘沟、下沟等9个行政村开展了农家乐旅游,全镇6400户居民有1500多户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该镇四道河村开发了画眉谷、好运谷两个农家乐旅游景区,全村四个村民组,107户中有98户开了家庭宾馆。全村家庭宾馆收入年均在10万元以上的户20余户,收入5—10万元的户70户,最少的也在3万元以上。
(五)扩宽融资渠道,提升农家乐档次。县委、县政府把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品味乡村旅游作为发展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宽融资渠道,在土地、建设、税费等方面出台政策,吸引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投资发展乡村旅游,先后吸纳社会投资5.3亿元参与旅游扶贫开发。坚持先规划、后实施,把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规划了金川生态农家庄园、浅水湾观光度假区、聆涛逸境生态园、滑雪场森林度假景区等一批庄园式、别墅式农家乐,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鲁山乡村旅游的档次和品味。目前,金川生态农家庄园已开工建设。
三、下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县旅游工作正处于提高、完善阶段,困难和希望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上级领导对我县旅游发展倍加关注与支持,对旅游发展寄予厚望,兄弟县(市)旅游竞相发展势头迅猛,因此,我县一定要以全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为契机,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加大政策扶持和产业引导,壮规模、上水平、创品牌,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农家乐”乡村旅游。争取到2011年,全县农家宾馆总量达到2000户,床位总量达到28000张,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76亿元。在今后工作中,我们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和谐发展”的原则,按照“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要求,由各乡村旅游发展重点乡镇分别编制发展规划,制订年度目标、实施计划和工作措施。把尧山镇西竹园、四道河,四棵树平沟、代坪等作为发展重点,以点带面,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农家宾馆,带动全乡、全县农家宾馆健康快速发展。
二要探索发展模式。在“农家乐”发展中,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重点支持发展以农民家庭为经营主体,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鼓励发展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依托各类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农家乐”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模式,建设一批有特色、档次高、规模大的“农家乐”园区。
三要加大政策扶持。充分运用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农家乐”园区规划编制,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行补助,开展“农家乐”宣传促销、从业人员培训,对发展上规模、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星级“农家乐”经营户或示范户进行奖励。由土地、金融、税务等部门制订相应优惠政策,支持“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积极协调、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农家乐”经营户进行旧房改造和新房重建,切实解决“农家乐”发展资金瓶颈。
四要坚持特色,加强宣传。从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产业特色、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实际出发,发展“一村一品、户户有特色”,体现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把农家宾馆的宣传推介列入旅游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扩大农家宾馆的对外影响力。深入开展“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宣传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政策,使用政策,真正得到实惠。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县域面积2432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辖25个乡(镇)、办事处,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一个典型的农林大县。
鲁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共有旅游资源单体2378个,占全省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6%,占平顶山市的56.6%。近年来,全县上下积极实施“旅游立县,加速崛起”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全县形成了以“佛、山、汤”三大优势资源为核心,集休闲度假、沐浴疗养、寻根拜祖、军事探秘、佛教感悟、乡村观光等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目前,有旅游景区(点)11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
鲁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家乐”旅游作为推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服务档次和品味。特别是今年2月25日,全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启动仪式后,鲁山县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制定了周密计划,采取积极措施,深入贯彻落实。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开发领导小组,指导全县旅游产业发展。随着旅游形势的不断发展,鲁山县又先后成立“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旅游工作管理委员会”、“尧山旅游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加大对全县旅游工作的管理、协调力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行目标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县政府与各单位、重点旅游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年终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季度评比,半年总结,年底奖惩,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级级抓旅游,层层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二)制定优惠政策,助推旅游富民。2005年,县委、县政府站在发展大旅游、确立大产业的高度,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做出具体指导意见,制定了鼓励发展的措施。近年来,为了进一步鼓励发展“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200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富民惠民的优惠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家乐”园区规划编制,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进行补助,开展“农家乐”宣传促销、从业人员培训,对发展上规模、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星级“农家乐”经营户或示范户进行奖励;开展星级“农家乐”和农家乐文明户评定,县财政在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星级农家乐进行奖励,对一星级奖励3000元,二星级奖励6000元,三星级奖励10000元;土地、金融、税务等部门都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家乐”经营户进行旧房改造和新房重建。同时,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的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会代训、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广泛进行培训,提高广大群众对“百村万户”富民工程的认识,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形象。
截至今年8月,全县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重点村30余个,涉及8个乡(镇),农家宾馆446家,床位9681张,餐位21943个,从业人员万余人。今年元至8月,全县“农家乐”共接待游客90万人次,旅游收入3915.48万元。乡村旅游已成为带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山区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先后带动30万人脱贫致富。
(三)整合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旅游带动”发展思路,把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所有行业项目向西部山区农村倾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整合全县资金,形成发展合力。交通部门兴修道路,开展村村通工程,村村通上水泥路,重点村已经达到户户通,彻底改变了农村行路难的现象,达到了不下车可以直接进家门的愿望;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修缮房屋,美化村落,整治环境,一座座农家别墅拔地而起,改善了人居环境,人民群众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文化部门为农村建设文化室和文化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意识,提升整体素质,成为新时代的新农民;教育部门修建修缮校舍,购置教学设备,配齐教学人员,为山区村庄儿童就学提供便利;扶贫部门积极引进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开展整村推进项目,进行危房改造和新房新建,提供脱贫致富门路,为农民发展旅游业提供金融、信贷、项目等方面的保障,帮助农村群众摆脱落后、贫穷的面貌。目前,全县28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部修通了水泥路,新建和改建中小学校251所,新建人畜饮水工程217处,有5个重点乡106个重点村基本完成整村推进任务,鲁山先后获得“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和“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称号,实现了旅游开发和扶贫开发相互促进、良性发展。譬如,四棵树乡张沟村,该村是平顶山市首家开展农家乐接待的村,有8个村民组,324户,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契机,以农为根,打休闲牌,推生态游,在财政扶贫资金、定点帮扶资金、交通资金等的大力扶持下,修建了3.7公里的环村道路,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建起了村文化室及文化广场,实施了以沼气为主的“一池三改”工程,整治了村容村貌,美化了环境,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全村自来水入户率97.2%;有小汽车5辆,摩托车218辆,摩托车普及率67.3%。该村人均第三产业收入、固定电话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道路硬化率等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先进行列。
(四)强化宣传推介,打造农家乐品牌。品牌就是效益。鲁山县始终坚持以扬特色、创精品、增效益为目标,发展旅游项目。把“农家乐”宣传推介列入全县整体宣传的大盘,列出农家乐宣传专项资金,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介推广力,扩大农家宾馆的对外影响力。认真做好农家宾馆与景区、旅行社之间的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发展。鼓励农家乐业主、农家乐协会组织参加全县统一组织及推荐的促销活动,打造农家乐精品。通过宣传促销,提升了鲁山乡村旅游知名度,打造出了画眉谷农家乐、平沟农家乐、代坪农家乐、张沟农家乐等众多品牌。每到节假日,来鲁山旅游的游客乐意不绝,人们在欣赏了尧山、大佛、画眉谷等美景之后,品赏地道的农家风味,感受淳朴的农家风情,成为最大享受。在游客增多的同时,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日子好了起来。目前,全县乡村旅游带动运输、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4万余人,参与经营农户年人均增收9000元以上。尧山镇过去是鲁山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该镇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搞旅游开发,境内除尧山风景名胜区外,还有西竹园、桃林、四道河、铁匠炉、上坪、想马河、营盘沟、下沟等9个行政村开展了农家乐旅游,全镇6400户居民有1500多户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该镇四道河村开发了画眉谷、好运谷两个农家乐旅游景区,全村四个村民组,107户中有98户开了家庭宾馆。全村家庭宾馆收入年均在10万元以上的户20余户,收入5—10万元的户70户,最少的也在3万元以上。
(五)扩宽融资渠道,提升农家乐档次。县委、县政府把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品味乡村旅游作为发展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宽融资渠道,在土地、建设、税费等方面出台政策,吸引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投资发展乡村旅游,先后吸纳社会投资5.3亿元参与旅游扶贫开发。坚持先规划、后实施,把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规划了金川生态农家庄园、浅水湾观光度假区、聆涛逸境生态园、滑雪场森林度假景区等一批庄园式、别墅式农家乐,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鲁山乡村旅游的档次和品味。目前,金川生态农家庄园已开工建设。
三、下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县旅游工作正处于提高、完善阶段,困难和希望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上级领导对我县旅游发展倍加关注与支持,对旅游发展寄予厚望,兄弟县(市)旅游竞相发展势头迅猛,因此,我县一定要以全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为契机,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加大政策扶持和产业引导,壮规模、上水平、创品牌,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农家乐”乡村旅游。争取到2011年,全县农家宾馆总量达到2000户,床位总量达到28000张,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76亿元。在今后工作中,我们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和谐发展”的原则,按照“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要求,由各乡村旅游发展重点乡镇分别编制发展规划,制订年度目标、实施计划和工作措施。把尧山镇西竹园、四道河,四棵树平沟、代坪等作为发展重点,以点带面,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农家宾馆,带动全乡、全县农家宾馆健康快速发展。
二要探索发展模式。在“农家乐”发展中,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重点支持发展以农民家庭为经营主体,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鼓励发展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依托各类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农家乐”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模式,建设一批有特色、档次高、规模大的“农家乐”园区。
三要加大政策扶持。充分运用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农家乐”园区规划编制,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行补助,开展“农家乐”宣传促销、从业人员培训,对发展上规模、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星级“农家乐”经营户或示范户进行奖励。由土地、金融、税务等部门制订相应优惠政策,支持“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积极协调、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农家乐”经营户进行旧房改造和新房重建,切实解决“农家乐”发展资金瓶颈。
四要坚持特色,加强宣传。从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产业特色、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实际出发,发展“一村一品、户户有特色”,体现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把农家宾馆的宣传推介列入旅游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扩大农家宾馆的对外影响力。深入开展“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宣传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政策,使用政策,真正得到实惠。
作者:
(责任编辑:明珠)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竹园村“百村万户”旅游富农工程培训工作情况 2010-12-1 10:03:47
- 重渡沟“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情况 2010-12-1 10:00:53
- 尧山镇“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2010-12-1 9:58:41
- 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引领“百村万户”致富 2010-12-1 9:56:31
- 依托优势 培育亮点 2010-11-30 17:54:05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