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发展深度旅游的策略
http://www.hnta.cn 2013-9-10 8:58:14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次
作为一个民族最基本的地缘性单位,古镇是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类聚落,它融自然山水、道德传统、民风民俗、建筑美学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旅游等价值。未来古镇旅游市场的竞争必将是深度旅游的竞争。
一、从单一角度到多角度
从空间角度来讲,就是除了让游客在古镇中穿行游览外,还要设置观光塔或观光平台,让游客从空中俯瞰或其它角度(如在江边的古镇可通过乘船欣赏,在山下的古镇则可从通过爬山来欣赏)来欣赏古镇的风貌,满足艺术及摄影爱好者的需求。
从时间角度来讲,就是方便游客在清晨、傍晚和晚上从多个角度来欣赏古镇的风景。据国外旅游业界统计,夜间旅游的规模虽然比白天旅游的规模要小,但人们在夜间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冲动比白天强烈。所以夜间旅游的收入往往占到旅游总收入的1/3,利润比白天旅游高出不少。因此,要加强古镇夜间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如举办歌舞或地方戏表演、设置临河露天饮茶、饮酒区,将茶馆、酒肆、饭馆的开业时间延长到晚上,从而吸引游客在此留宿。
整合资源,拓展古镇外观光。我国的古镇一般都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乡村地区,有的依山,有的傍水,可利用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以凤凰古城为例,游客到凤凰古城旅游,一般除了古城里面逛一逛以外,大多数人都还会去周边的苗寨、自然风光之类的景点走上一圈,这些周边地区也逐渐成为到凤凰古城旅游必去的地方之一,从而大大丰富了凤凰古城的旅游资源。古镇应加快旅游资源整合,主动融入更大的旅游圈中,与周边地区形成资源共享、市场联动、信息互通的旅游发展格局,实现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快速发展。
二、从一日游到多日游
1.大力发展古镇民宿。让游客住宿在古镇居民家中,可使游客近距离地和当地居民接触与互动,深入了解古镇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体验古镇淳朴的民风,探寻古镇的历史记忆,最终使游客获得深刻的印象和体验。大力发展古镇民宿,要求民宿经营者除了为游客提供安全、干净、设施完善的住宿设施外,还应适当考虑游客的娱乐需求,如在客房增设上网设施。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增设一些游客参与式的活动,如制作传统食物、纺织、刺绣等,增加游客对家庭旅馆个性化服务的体验和感受。
2.从古镇本体向新镇综合体发展。由于大多数古镇的面积都比较小,如周庄的核心区只有0.47平方公里,游客只需花半天时间就可游览完古镇,因此无法使游客长时间滞留。当古镇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扩大古镇的面积,这样才能接待更多的游客。这就要求古镇向周围地区进行扩展,建立含核心保护区、过渡区和新区在内的新镇综合体。核心区的功能是满足游客观光游览和文化体验的需求,过渡区则是满足游客多元化的娱乐休闲需求(如各种现代休闲活动和户外活动),新区则承担容纳古镇的人口转移以及因旅游带来的常住人口的作用,为古镇核心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3.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在国内的众多古镇里,游客一般走马观花,一张门票,一条线路,几座老宅,一场演出,一碗小吃,一点土产,导游讲解如流水账。这就要求大力开发辅助旅游产品。除了常见的核心旅游产品之外,还要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娱乐和户外活动,让游客在古镇及其周围地区能够从事多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垂钓、步行、骑自行车、微型高尔夫、农产品采摘、农业观光、学习当地的传统手工艺、节庆日表演以及一些刺激冒险的户外活动如攀岩、滑翔、漂流等。
三、从走马观花到细细品味
1.控制游客数量。大量游客的涌入让古镇不堪承受。以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为例,周庄每年最佳旅游人数为60万,可2002年就达到了263万人次,到2012年,周庄全年接待游客数超过400万人次。这种拥挤不堪的旅游体验,使水乡不再古朴静谧、可亲可近。国内许多古镇片面追求游客量导致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过多的游客涌入古镇,会给古镇带来如交通阻塞、服务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2.大力倡导游客自助游模式。古镇应与各大网络供应商采取合作的方式,将各种信息在网络上共享,使古镇的旅行事务走向自助化,订房、订票、订餐均自助化,让游客不再寻求一般的团队旅游服务,而是更加愿意选择自助旅游的方式,利用古镇及其周边的环境和资源开展自娱自乐体验式休闲活动。
3.防止商业过度化,还古镇安静、清幽的氛围。目前,国内的古镇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商业氛围过度,商业化的程度达到了凡是大街小巷都充斥着各种铺面,古镇的每条街都成为了商业街,浓重的商业氛围冲淡了古镇原有的氛围,大大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对于游客而言,他们无法在古镇细细品味古镇原汁原味、古老纯朴的生存环境和古镇居民闲适恬淡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尤其是与现代文明隔离所保留的那种安静和清幽的传统环境。
四、从欣赏风景到文化探寻
1.建设文化设施。目前,许多古镇比较关注自身文化遗存的陈列与展示,因此文化设施多以博物馆、展览厅等为主。因此也就出现了对于文化展示的多,体验的少的问题。因此在文化设施建设上,除了建博物馆和展览厅之外,还应该注重建设书店(可阅读到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各种书籍)、影剧戏院(可观看反应当地人或这一地区人民过去日常生活、传统习俗、著名人物的歌舞表演和影视戏剧)、美术馆和艺术画廊等现代文化设施。
2.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和传统习俗。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和文化古迹上,也体现在当地居民的交流语言、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上,居民对古镇的记忆和体验是游客感受古镇的重要媒介和信息来源。因此,建设古镇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对传统生活习俗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原有生活方式。
3.重视与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的相关活动中。一方面,通过鼓励有条件的居民从事民宿、餐饮等服务行业;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传统工艺制作活动以及一些娱乐活动,为游客与当地居民互动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要重视当地居民的参与,营造出“处处有文化、人人是文化”的环境。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活动中,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本地人力资源,将当地居民转变为直接从业人员,使他们获得收入,得到切实的好处;另一方面还可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有利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促进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五、从来一次到来多次
1.完善服务基础设施。古镇要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服务基础设施,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到方便与舒适。古镇的服务基础设施主要应有三类:住宿设施、交通设施和公共生活设施。
2.多样化古镇门票。要想吸引游客多次来古镇,就必须抛弃将门票作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做法,可根据古镇的具体情况采取不收门票、少收门票、出售的门票可重复使用或不同时间段收取不同价格的门票等做法。游客能多次到古镇旅游,那么消费自然就增加,古镇的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加。
3.提高服务水平。严格遵循国家行业标准,是品质服务的最大保障,可使游客获得到满意的服务。但是,古镇服务行业从业者本身所具有的友善、热情、贴心的服务意识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游客重游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此外,为游客提供具有个人特点的差异性服务,可以让游客有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游客的忠诚而成为回头客。
一、从单一角度到多角度
从空间角度来讲,就是除了让游客在古镇中穿行游览外,还要设置观光塔或观光平台,让游客从空中俯瞰或其它角度(如在江边的古镇可通过乘船欣赏,在山下的古镇则可从通过爬山来欣赏)来欣赏古镇的风貌,满足艺术及摄影爱好者的需求。
从时间角度来讲,就是方便游客在清晨、傍晚和晚上从多个角度来欣赏古镇的风景。据国外旅游业界统计,夜间旅游的规模虽然比白天旅游的规模要小,但人们在夜间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冲动比白天强烈。所以夜间旅游的收入往往占到旅游总收入的1/3,利润比白天旅游高出不少。因此,要加强古镇夜间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如举办歌舞或地方戏表演、设置临河露天饮茶、饮酒区,将茶馆、酒肆、饭馆的开业时间延长到晚上,从而吸引游客在此留宿。
整合资源,拓展古镇外观光。我国的古镇一般都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乡村地区,有的依山,有的傍水,可利用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以凤凰古城为例,游客到凤凰古城旅游,一般除了古城里面逛一逛以外,大多数人都还会去周边的苗寨、自然风光之类的景点走上一圈,这些周边地区也逐渐成为到凤凰古城旅游必去的地方之一,从而大大丰富了凤凰古城的旅游资源。古镇应加快旅游资源整合,主动融入更大的旅游圈中,与周边地区形成资源共享、市场联动、信息互通的旅游发展格局,实现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快速发展。
二、从一日游到多日游
1.大力发展古镇民宿。让游客住宿在古镇居民家中,可使游客近距离地和当地居民接触与互动,深入了解古镇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体验古镇淳朴的民风,探寻古镇的历史记忆,最终使游客获得深刻的印象和体验。大力发展古镇民宿,要求民宿经营者除了为游客提供安全、干净、设施完善的住宿设施外,还应适当考虑游客的娱乐需求,如在客房增设上网设施。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增设一些游客参与式的活动,如制作传统食物、纺织、刺绣等,增加游客对家庭旅馆个性化服务的体验和感受。
2.从古镇本体向新镇综合体发展。由于大多数古镇的面积都比较小,如周庄的核心区只有0.47平方公里,游客只需花半天时间就可游览完古镇,因此无法使游客长时间滞留。当古镇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扩大古镇的面积,这样才能接待更多的游客。这就要求古镇向周围地区进行扩展,建立含核心保护区、过渡区和新区在内的新镇综合体。核心区的功能是满足游客观光游览和文化体验的需求,过渡区则是满足游客多元化的娱乐休闲需求(如各种现代休闲活动和户外活动),新区则承担容纳古镇的人口转移以及因旅游带来的常住人口的作用,为古镇核心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3.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在国内的众多古镇里,游客一般走马观花,一张门票,一条线路,几座老宅,一场演出,一碗小吃,一点土产,导游讲解如流水账。这就要求大力开发辅助旅游产品。除了常见的核心旅游产品之外,还要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娱乐和户外活动,让游客在古镇及其周围地区能够从事多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垂钓、步行、骑自行车、微型高尔夫、农产品采摘、农业观光、学习当地的传统手工艺、节庆日表演以及一些刺激冒险的户外活动如攀岩、滑翔、漂流等。
三、从走马观花到细细品味
1.控制游客数量。大量游客的涌入让古镇不堪承受。以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为例,周庄每年最佳旅游人数为60万,可2002年就达到了263万人次,到2012年,周庄全年接待游客数超过400万人次。这种拥挤不堪的旅游体验,使水乡不再古朴静谧、可亲可近。国内许多古镇片面追求游客量导致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过多的游客涌入古镇,会给古镇带来如交通阻塞、服务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2.大力倡导游客自助游模式。古镇应与各大网络供应商采取合作的方式,将各种信息在网络上共享,使古镇的旅行事务走向自助化,订房、订票、订餐均自助化,让游客不再寻求一般的团队旅游服务,而是更加愿意选择自助旅游的方式,利用古镇及其周边的环境和资源开展自娱自乐体验式休闲活动。
3.防止商业过度化,还古镇安静、清幽的氛围。目前,国内的古镇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商业氛围过度,商业化的程度达到了凡是大街小巷都充斥着各种铺面,古镇的每条街都成为了商业街,浓重的商业氛围冲淡了古镇原有的氛围,大大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对于游客而言,他们无法在古镇细细品味古镇原汁原味、古老纯朴的生存环境和古镇居民闲适恬淡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尤其是与现代文明隔离所保留的那种安静和清幽的传统环境。
四、从欣赏风景到文化探寻
1.建设文化设施。目前,许多古镇比较关注自身文化遗存的陈列与展示,因此文化设施多以博物馆、展览厅等为主。因此也就出现了对于文化展示的多,体验的少的问题。因此在文化设施建设上,除了建博物馆和展览厅之外,还应该注重建设书店(可阅读到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各种书籍)、影剧戏院(可观看反应当地人或这一地区人民过去日常生活、传统习俗、著名人物的歌舞表演和影视戏剧)、美术馆和艺术画廊等现代文化设施。
2.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和传统习俗。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和文化古迹上,也体现在当地居民的交流语言、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上,居民对古镇的记忆和体验是游客感受古镇的重要媒介和信息来源。因此,建设古镇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对传统生活习俗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原有生活方式。
3.重视与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的相关活动中。一方面,通过鼓励有条件的居民从事民宿、餐饮等服务行业;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传统工艺制作活动以及一些娱乐活动,为游客与当地居民互动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要重视当地居民的参与,营造出“处处有文化、人人是文化”的环境。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活动中,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本地人力资源,将当地居民转变为直接从业人员,使他们获得收入,得到切实的好处;另一方面还可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有利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促进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五、从来一次到来多次
1.完善服务基础设施。古镇要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服务基础设施,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到方便与舒适。古镇的服务基础设施主要应有三类:住宿设施、交通设施和公共生活设施。
2.多样化古镇门票。要想吸引游客多次来古镇,就必须抛弃将门票作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做法,可根据古镇的具体情况采取不收门票、少收门票、出售的门票可重复使用或不同时间段收取不同价格的门票等做法。游客能多次到古镇旅游,那么消费自然就增加,古镇的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加。
3.提高服务水平。严格遵循国家行业标准,是品质服务的最大保障,可使游客获得到满意的服务。但是,古镇服务行业从业者本身所具有的友善、热情、贴心的服务意识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游客重游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此外,为游客提供具有个人特点的差异性服务,可以让游客有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游客的忠诚而成为回头客。
作者:邹开敏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以游客利益作为行业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指向 2013-9-10 8:54:54
- 红色旅游要让游客有看头 2013-9-10 8:52:47
- 浅谈导游词创作与导游语言 2013-9-10 8:50:39
- 浅谈导游词创作与导游语言 2013-9-10 8:50:39
- 旅游景区精准营销探讨 2013-9-10 8:48:3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