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红色旅游要让游客有看头
http://www.hnta.cn 2013-9-10 8:52:47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红色旅游是一种旅游产品,更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红色旅游需要吸引游客,有游客参与,才能实现责任和价值 。
 

    据报道,前不久,辽西某中学组织学生赴外埠一红色旅游景区游览参观,缅怀先烈,追思那段光荣的岁月。没想到,这次旅行让老师同学们大失所望。同学们带着崇敬庄重的心情来出游,希望实地能体验到当年先烈的艰辛,从中看到一些在书本和影像资料中没有的故事。可是到了目的地,看到的只是几间旧居,几件简单的陈列物,粗糙的讲解,如此单调的参观,大家草草地拍拍照片就结束了活动。

    有人将当下的红色旅游现状概括为:“一张桌子一条凳,两块床板一盏灯,游客进门就转身。”可谓真实地反映了现在我国一些地区红色旅游的低端业态。我所在的高校某教授,去年与几位同事去一个红色旅游景区游览,到了景区才发现旧址是新建的,实物是复制的,讲解词错误较多,景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这对于满怀崇敬的知识分子们来说,不但起不到精神洗礼的作用,甚至会产生负面效果。

    笔者认为,与其他旅游产品形式不同,红色旅游是一种旅游产品,更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红色旅游需要吸引游客参与,才能实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红色旅游已经由接待型转向市场型,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上必须改变之前“固定菜单,来了跟我看”的观念和模式,应针对游客的需要,设计更多的体验式、互动性强的产品,让游客自由选择并乐意选择。例如,近几年来,在井冈山、瑞金、辽宁等著名红色旅游景区,“原生态的历史”一个个被搬入景区:游客们可以舂米、打铁;可以坐下来与打草鞋的老农拉家常、话农桑;可以身着农衫挑着稻谷在黄洋界上重走毛泽东、朱德挑粮的小道;可以撑着竹筏,到下七星河重温“小小竹排江中游”。

    有专家指出,产品模式的优化,需要投资,而投资主体和投资信心的树立,需要明确发展前景。方向上,公益还是市场?投资上,政府还是民间?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作者:韩学政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