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医疗保健旅游的前景与提升
http://www.hnta.cn 2013-6-6 9:29:15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三、提升空间很大

    中国的医疗保健旅游现在正处于初期阶段,势头兴旺,问题不少,前景广阔,空间很大。现提出10个方面的提升建议:

    1.发展规划。

    今年春天,国家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将医疗养生旅游、康体健身旅游列为积极发展的重点。从中长期发展需求看,国家有关部门应携手编制医疗保健旅游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原则、产业导向和配套支持等,以利于它的健康持续发展。

    2.建立标准。

    要把医疗保健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培育,就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尽快完善相应的市场规范,其中,建立相应的标准化体系就是非常迫切的。如技术标准、服务标准、设施标准、收费标准、善后标准(医疗保险、投诉受理、善后赔偿)等。

    3.政策支持。

    作为医疗卫生与旅游服务相衔接的综合领域,医疗保健旅游该援引享受哪些优惠政策,该新出台什么专项支持政策,有关部门应提上研究决策日程。政策扶持到位了,发展步伐必然就会加快。

    4.研究市场。

    从现有的旅游统计情况看,不同客源市场的花费情况差距较大。以2011年的统计为例,在港澳台游客以医疗保健为目的前往大陆的旅游消费中,澳门人花费最高,为277.77美元/人天;香港人花费居中,为177.05美元/人天;台湾人花费最少,为87.17美元/人天。在华过夜的外国人以医疗保健为目的的旅游花费平均为196.35美元/人天,花费较高的依次是蒙古人324.56美元/人天,乌克兰人274.88美元/人天,新加坡人243.71美元/人天,美国人243.05美元/人天,日本人234.48美元/人天,俄罗斯人199.02美元/人次;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以医疗保健为目的,200美元以上/人天的城市或地方有(不按高低排序)北京、上海、杭州、沈阳、哈尔滨、成都、西安、福州、二连浩特、抚顺、湖北游船、桂林、阿坝州等。

    5.培育基地。

    在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要加强优势资源和专业资源的配置,建设若干分门别类、优势独特的专项门诊或疗养场所。

    6.完善服务。

    医疗保健旅游既有相当的专业技术含量,更是一项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这应是与一般医院的一个不同。完善服务应包括语种服务、信息服务、亲情服务、微笑服务、网上诊断服务、邮寄药品的服务等。

    7.打造品牌。

    要做好医疗保健旅游,必须有专业化分工,如看牙的,美容的,体检的,排毒的;应有独门绝技,就如民间对咸阳“三神”的传言,最好是扁鹊再世、药到病除;应有品牌性影响,能够列举出一些如雷贯耳、耳熟能详的实例,如给哪位达官显贵、名流富豪诊疗过疾患。

    8.加强监管。

    受较高利润的诱惑,医疗保健旅游在个别时段和地方曾经良莠混杂、乱象丛生、欺客宰客、屡遭投诉。需卫生、工商、旅游等部门加大履职力度,加强保健医疗旅游市场监管,严惩假冒、规范经营、受理投诉、引导消费,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9.强化宣传。

    目前,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中式医疗保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要不断提升医疗保健旅游的影响力,较为有效的方法是争取在医疗保健旅游的目的地多举办一些专业性会议或专题性活动;也可利用和发挥名人效应,请一些名人做广告,知名演员斯琴高娃做的瑞士美容广告,就能在飞机读物上看到;也可一定范围传播一些典型案例,如外国元首、政要、名流来华医疗保健的。

    10.走向国际。

    就医疗保健旅游市场的人数而言,国内市场仍占绝对和支配地位,但国际市场的影响和潜力很大,是今后有待大力挖掘的“蓝海”。从各国有关移民和就业的法规看,发达国家都对就业签证严格控制,中国医疗保健服务“走出去”很有难度。但中国吸纳外国人短期从业相对宽松,可以考虑通过培养一些外国合作伙伴,逐步把中国医疗保健服务输送到国外,此举应尽早从战略意义上去把握。

    期望通过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让中国医疗保健旅游的份额和水平都有较快提高,为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和国家软实力做出新贡献。
作者:高舜礼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