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理念指导下的旅游城镇规划
——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城镇发展研究专题之五
http://www.hnta.cn 2013-6-4 9:20:28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次
新型城镇化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之所。体现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旅游城镇的规划建设,除了突出产城互动、生态宜居、低碳绿色等核心特征外,还具有强调地域文化特色的发掘、自然环境与城镇的和谐等特征。本文以《武陵源土家风情国际度假小镇(中湖乡)规划》为例,分析民族地区的度假小镇规划如何体现文城一体、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及生态宜居和社区和谐的新型城镇化理念。
一、文城一体,优化产业结构
规划度假小镇位于张家界土家族聚居区,土家族民族文化是整个规划区的主体文化,如饮食、礼仪、手工艺、节庆、服饰、建筑、歌舞文化等。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歌舞文化是土家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土家族文化国际化的“第一语言”,而其中毛古斯舞是其最具特色的舞蹈。因此,规划将毛古斯舞定位为土家风情的国际语言,度假小镇的核心灵魂,并将其作为小镇的主题形象和文化符号。度假小镇的总体平面塑造为舞者形态,其规划意象为森林里的舞蹈。借助土家族文化又将旅游产业业态与分区项目中的土家歌舞小镇核心区和土家村寨休闲区实现完美融合。其中土家歌舞小镇核心区的产品主要设置为歌舞节庆活动、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验;土家村寨休闲区的建筑规划为三部分:土家技艺村寨其产品包括工艺乐器制作、特色服饰制作、土家传统手工艺展示、土家风味小吃,毛古斯部落其产品包括梅山神台的祭祀文化、土家洞穴及土家原始部落文化体验园的土家原始生活方式与文化、湘西神秘文化赶尸场及土家原神道场、神秘技艺表演场,艺术家聚落其产品设置为艺术工作室、土寨、主题客栈、作品展示街、俱乐部会所等。二、产城互动,城乡一体
在旅游城镇的规划中,产业规划是其重要内容。中湖度假小镇的产业规划将小镇的产业定位为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并且该产业集群可以使旅游景区产业与小镇产业、乡村产业进行互动,实现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格局。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最负盛名的石英砂岩峰林风景旅游胜地、世界自然遗产,位于风景区西大门外的旅游小镇,应利用景区的国际知名度优势,发展张家界休闲度假产业,规划星级酒店、特色民居、度假村等住宿设施,特色餐饮、地方小吃等餐饮项目;利用土家族、苗族等多元民族文化,挖掘特色文化元素,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区分布着多个土家村落,田园气息浓郁,应以文化引领旅游,以旅游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要抓紧进行村居旅游接待基础建设,科学引导村民将土家村落规划成既具有文化品位、又符合生态休闲度假理念的农家乐,加强生态农业五谷杂粮区、四季果园、杨梅园等旅游农业观光园,提升游客的体验度。要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积极引导和支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
三、景城一体,生态宜居
极具吸引力的景区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观光产品,满足了游客的观光体验,同时也为城区带来了丰富的客流量,那么城区应有足够多的具有吸引力的各种设施来满足游客观光之于的休闲度假体验。度假小镇的规划要与其大环境相符合,自然景观要与人造景观相结合。考虑到项目地的河滩、山体和田园风光等自然资源,区内贯穿的水系、坡度不大的山体、丰富的植被、成片的梯田、散居的村落,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该规划确定将其开发为河滨生态观光产品,为居民及游客提供茶余饭后散步休闲、健身场所;再加上适中的海拔、良好的气候,形成了诗意的栖居环境,该规划力争将其打造成为生态旅游区、国际度假区,用于居住、休闲度假和商务会议。规划提出了在土地利用平衡中除了要有专门的旅游服务设施用地还有公共绿地用地。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旅游景区的产业溢出效益,实现景区与城区统筹互补、相辅相成、一体发展,成为生态宜居小城镇。
四、社区参与,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考虑到居民作为度假小镇的文化载体,在该规划中提出了当地居民要充分参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在产业业态规划中设置了能吸纳当地农村居民就业的产业门类,如提出了鼓励居民参与民居接待、舞蹈表演、街头互动、节庆组织、舞蹈教学等工作。同时度假小镇上的其他产业业态如特色店铺的经营,如地方餐饮、特色小吃、舞服及饰品和手工艺品制造,必须要具有土家人技艺和文化底蕴的当地农村居民参与进来,这样既能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土家风情度假小镇,又使农村人口离土不离乡,推动农村人口就业的城镇化转化,提高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实现社区参与的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一、文城一体,优化产业结构
规划度假小镇位于张家界土家族聚居区,土家族民族文化是整个规划区的主体文化,如饮食、礼仪、手工艺、节庆、服饰、建筑、歌舞文化等。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歌舞文化是土家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土家族文化国际化的“第一语言”,而其中毛古斯舞是其最具特色的舞蹈。因此,规划将毛古斯舞定位为土家风情的国际语言,度假小镇的核心灵魂,并将其作为小镇的主题形象和文化符号。度假小镇的总体平面塑造为舞者形态,其规划意象为森林里的舞蹈。借助土家族文化又将旅游产业业态与分区项目中的土家歌舞小镇核心区和土家村寨休闲区实现完美融合。其中土家歌舞小镇核心区的产品主要设置为歌舞节庆活动、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验;土家村寨休闲区的建筑规划为三部分:土家技艺村寨其产品包括工艺乐器制作、特色服饰制作、土家传统手工艺展示、土家风味小吃,毛古斯部落其产品包括梅山神台的祭祀文化、土家洞穴及土家原始部落文化体验园的土家原始生活方式与文化、湘西神秘文化赶尸场及土家原神道场、神秘技艺表演场,艺术家聚落其产品设置为艺术工作室、土寨、主题客栈、作品展示街、俱乐部会所等。二、产城互动,城乡一体
在旅游城镇的规划中,产业规划是其重要内容。中湖度假小镇的产业规划将小镇的产业定位为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并且该产业集群可以使旅游景区产业与小镇产业、乡村产业进行互动,实现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格局。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最负盛名的石英砂岩峰林风景旅游胜地、世界自然遗产,位于风景区西大门外的旅游小镇,应利用景区的国际知名度优势,发展张家界休闲度假产业,规划星级酒店、特色民居、度假村等住宿设施,特色餐饮、地方小吃等餐饮项目;利用土家族、苗族等多元民族文化,挖掘特色文化元素,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区分布着多个土家村落,田园气息浓郁,应以文化引领旅游,以旅游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要抓紧进行村居旅游接待基础建设,科学引导村民将土家村落规划成既具有文化品位、又符合生态休闲度假理念的农家乐,加强生态农业五谷杂粮区、四季果园、杨梅园等旅游农业观光园,提升游客的体验度。要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积极引导和支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
三、景城一体,生态宜居
极具吸引力的景区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观光产品,满足了游客的观光体验,同时也为城区带来了丰富的客流量,那么城区应有足够多的具有吸引力的各种设施来满足游客观光之于的休闲度假体验。度假小镇的规划要与其大环境相符合,自然景观要与人造景观相结合。考虑到项目地的河滩、山体和田园风光等自然资源,区内贯穿的水系、坡度不大的山体、丰富的植被、成片的梯田、散居的村落,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该规划确定将其开发为河滨生态观光产品,为居民及游客提供茶余饭后散步休闲、健身场所;再加上适中的海拔、良好的气候,形成了诗意的栖居环境,该规划力争将其打造成为生态旅游区、国际度假区,用于居住、休闲度假和商务会议。规划提出了在土地利用平衡中除了要有专门的旅游服务设施用地还有公共绿地用地。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旅游景区的产业溢出效益,实现景区与城区统筹互补、相辅相成、一体发展,成为生态宜居小城镇。
四、社区参与,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考虑到居民作为度假小镇的文化载体,在该规划中提出了当地居民要充分参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在产业业态规划中设置了能吸纳当地农村居民就业的产业门类,如提出了鼓励居民参与民居接待、舞蹈表演、街头互动、节庆组织、舞蹈教学等工作。同时度假小镇上的其他产业业态如特色店铺的经营,如地方餐饮、特色小吃、舞服及饰品和手工艺品制造,必须要具有土家人技艺和文化底蕴的当地农村居民参与进来,这样既能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土家风情度假小镇,又使农村人口离土不离乡,推动农村人口就业的城镇化转化,提高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实现社区参与的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作者:何琼盆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以保护旅游者权益为本 2013-6-13 9:17:57
- 南京做活旅游“微”营销 2013-5-31 9:23:03
- 将“骑游”进行到底 2013-5-29 9:20:08
- 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与模式探讨 2013-5-28 9:17:00
- 旅游标准化试点应注意四方面的问题 2013-5-27 9:14:26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