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一个人口仅为32万的小城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3.7%,居全省第一,被誉为“中原肺叶”。7年来,这片美丽的土地依靠着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栾川的经济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 致富冲动 栾川近千家农家宾馆的老板,有着强烈的致富欲望。农家宾馆老板名片上面,无一例外地印着三个数字“518”,寓意“我要发”。 手指着高三层的农家宾馆,老板李江桥骄傲地说:“过几年还完贷款,这栋楼就是自己的了。” 李江桥“518名片”上的头衔是鸡冠洞旅游度假山庄的经理。2001年前后正逢栾川旅游全力启动,栾川县里对建设农家宾馆的农户提供低息贷款,他在栾川庙子乡农村信用社就负责贷款发放。 但在自家度假山庄没有落成之前,李江桥可谓“近水楼台没得月”。距他家不足300米的山坡上,就是已开发多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北国第一洞”——鸡冠洞。 “眼看着乡亲们的楼房盖起来了,腰包也鼓起来了,我那时心里有些着急了。”2005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李江桥一狠心拿出多年积蓄,又从信用社贷了40万元,一座三层小楼拔地而起,当年就开门纳客。随后又扩建了餐厅、舞厅、麻将娱乐室,在房间里装了宽带。为此,栾川县里还专门给他的农家宾馆送了个“奖状”——栾川县优秀家庭宾馆。 李江桥对这个荣誉倍加珍视:“但俺还得向重渡沟等景区的农家宾馆学习,人家年收入可以达到8万~10万元。” 李江桥眼中的“模范”,是最早从事农家宾馆建设的重渡沟,景区内280家农家宾馆,去年依靠旅游接待把2480万元装入兜中,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而这个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00年人均收入不到500元。 一项统计显示,去年栾川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分别达到440万人次、13.6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7倍和36倍。今年1~6月,平均每天有近18万人次的游客来栾川做客,共接待游客超过1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2亿元,增幅在都20%左右。 旅游创富 “开发一个景区,带富一方百姓”,栾川人依靠当地丰富的资源,在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做足了文章,先后开发了汉白玉、水晶、奇石、根雕、等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45大类3000多个品种。 和李江桥不同,同在鸡冠洞景区的村民杨朝,则看不上农家宾馆这个“小生意”。 “我的一头根雕的牛卖了2.88万元,就是图个好彩头。我带的徒弟,现在都自立门户了,收入也不错。”在景区大门口,记者见到正在进行根雕制作的杨朝时,一只奔跑的“梅花鹿”在他手中即将完工。 杨朝在商贸城拥有四间门面房,里面摆满了根雕、奇石、盆景和当地土特产。 “十多年前一些驴友来我们这时,谁会想到吃住要收人家钱呀!后来驴友越来越多,还是他们给出主意,让我们盖个小旅馆。现在一个床位每天才10元钱,一天三顿饭收15元,收个成本顾住生活就可以了。”杨朝告诉记者,由于家里人手少,后来他把农家宾馆租给了别人,当起了房东。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和农副土特产品的消费,也使众多的贫困农民走上了致富路,特产富县也逐渐成了现实。今年上半年,栾川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3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增长均近20%。 旅游新计划 “我们给省城人送雪来了。” 2005年12月5日,本是个晴天,郑州市民却惊呼2005年绿城下了第一场雪,这是第二届中原滑雪节前夕,栾川在郑州绿城广场现场造雪。时任洛阳市副市长的郭丛斌,在郑州绿城广场捧起一把雪,笑对省会市民。 “伏牛山滑雪场,今后将彻底颠覆在中原地区没有四季滑雪项目的固有观念。到明年夏天,郑州市民也照样可以实现四季滑雪的梦想。”栾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段新伟透露,“总投资2亿元的伏牛山滑雪场续建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08年4月初室内场馆即可投入运营。” 室外大雪纷飞,泡在温泉之中,一片荷叶从水面上缓缓漂来,上面是一杯咖啡或香茗,该是何等的惬意……这种在日本冬季温泉中的情景,将在升级之后的九龙山温泉中成为现实。 为精益求精,充分发掘温泉文化,景区规划方案已经四易其稿,目前新方案正在加紧制订之中。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中国贩卖颠覆性的旅游观念。”栾川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黄玉国说:目前栾川旅游业已呈现出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从政府主办向市场化运作、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根本转变。 夏天滑雪,冬泡温泉,栾川开始通过颠覆旅游观念、缔造旅游理念、延伸旅游产业链来掘金。7年时间,栾川打造了一个以“山水栾川”为标志的生态观光型旅游金字招牌:今年年底四星级酒店将有四家,拥有鸡冠洞、龙峪湾、重渡沟三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初步形成以山水游、森林游、溶洞游、农家游、温泉游、冰雪游组成的多样化旅游产品,这在县级旅游城市里属凤毛麟角。不卖产品卖理念,不卖山水卖健康,栾川这个生产健康的绿色工厂,正走进游客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