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内乡县衙博物馆已退休的刘鹏九同志所编著的《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一书,第十次修订本与广大读者见面。该县县委书记王万鹏亲自为本次修订版作序,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李茗公为本书作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乡县衙,是中国第一座衙门博物馆。自1984年建馆、修葺并对外开放以来,以其独特的优势、恒久的魅力闻名于世。被海内外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享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称。
刘鹏九同志是内乡县衙博物馆早期工作人员,多次作为主要成员参加过县衙的重大业务工作。长期以来,他孜孜不倦,潜心研究,克服视野有限、资料匮乏等困难,广交文友,求助于专家学者,写出了大量县衙研究的论文,发表在影响较大的刊物上。多次获优秀社科成果奖励,有些文章还被收录入书入典。其后又经过不懈努力,写成了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一书,率先在国内同类博物馆中打出了衙门文化的学术品牌。该书除以内乡县衙为实物标本,进行全面介绍外,并以官文化为重点,对衙门文化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具有涵盖面宽、知识性强、适用面广等特点,且图文并茂、表文互补、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收藏研究价值;也是中小学生全面了解内乡人文历史的一本理想的乡土教材。该书自1999年5月出版问世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受到了社会各界读者的普遍欢迎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称其为“填补了衙署文化研究的空白”“明清州县地方政权研究中的补缺之作”等。此后又不断充实内容,一印再印,畅销不衰,为传播衙门文化、提高内乡县衙的知名度和县衙博物馆的文化品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以前版本不同的是,本次修订,作者在深挖史料方面下了更大功夫,特别是对现存县衙主持营建者章炳焘,首次通过《章炳焘与内乡县衙》一文披露了鲜为人知的档案史料,揭示了他以监生捐纳步入仕途,后又捐纳为知县,最后又加捐同知衔知任内乡的详细经过,从中透视了晚清时期朝政腐败、国库空虚、捐纳成风的社会背景,从而揭开了章炳焘的身世之谜。该文除系统叙述了章在内乡为官九年的政绩外,也对他离开内乡临颍丢官、寓居开封穷困潦倒,后回内乡筹款度日,内乡百姓纷纷解囊相助的动人场面进行了描述。从而启示当今的为官从政者,只要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百姓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即是丢了官也是如此。
另外,新版的《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一书还对晚清时期各级官吏的养廉银及官吏蟒袍朝服和顶戴花翎做了进一步的考究修正,并首次补充了清代内乡县进士、举人名录。
王万鹏书记在序中指出,“内乡县衙是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课堂。匾额、楹联、官箴是衙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训诫为主,在箴规中蕴含着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的道理。对于今人怎样做人,怎样做官,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元好问、沃頖、高以永、章炳焘等在内乡任职的“父母官”也启示当今的为官从政者怎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王万鹏书记高度评价《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是生动展示内乡县文化资源的一张特色名片。
李茗公馆长在跋语中,也高度评价该书,“一座七百年县衙积累了一本书,一本书宣传了一座沧桑古衙,一本书把一个刻苦的读书人变成了一个文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