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揣在自己口袋,选择权也握在自己手中,可一不留神还是会被商家“套牢”。
在校大学生小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一次消费经历。前不久去商场闲逛,小原看到一件衣服,随口问了一下价钱,商家的价格有点高,她砍了个价,本是无心插柳,不想落地生根,商家立即表示成交。
这可让小原为难起来,买吧,那件衣服实在不合自己心意;不买,想走也走不了。商家说了:大清早的,我刚开业,你砍了价又不买,这不明摆着给我带晦气吗?你让我今天还怎么做生意?小原进退维谷。
见商家如此纠缠,小原感觉脸面上过不去,无奈买下衣服,赶紧走人。
“衣服买回来就扔在角落里,根本没穿过,算是花钱买教训吧!”小原苦笑着对记者说。“不想买的东西千万别跟商家磨叽,否则就是自找麻烦。”
不少人表示,自己都曾遇到过相似经历,本是随口一问,不想却被“套牢”,花了冤枉钱还落个不称心。
对于商家的强卖行为,省消协的王先生表示,这种行为属于严重的侵权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讨价还价是一种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进行交易。王先生建议消费者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向当地或省消费者协会投诉。而对于出游时遇到的强卖行为,则可以向当地消协或是当地相关旅游部门投诉。
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