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进程及其在推进旅游产业大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的旅游标准化工作,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研究制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为发端,以1995年2月正式成立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起跑点,在最近七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我清楚地记得,1995年2月16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的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我也参加了。当时的国家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李瑞同志在会上宣读了成立文件及所聘任的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及委员名单,我在会上作了《抓好标准化工作是推动行业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的讲话,提出了以下一些观点:一是标准化是为了科学规范社会化的行为。所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并不断提高社会化大生产的质量中,研究制定好行业标准并加以推广,就显得特别重要;二是一个行业的行业标准的完善程度、先进适用程度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程度,也是衡量这个行业是否成熟、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重视制定行业标准,重视行业标准的科学进步原则,重视推广标准、开展标准化活动,是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发展旅游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三是旅游行业标准化的工作,比起其他行业来,的确起步晚了很多年,必须急起直追,迎头赶上。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起步晚也有晚的优势。因为当今世界上开展的标准化活动,已经是国际化、全球化的行为,在当今改革开放条件下研究制定的标准,必须强调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样就比较容易做到与国际接轨,从而使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工作一上手就有高的起点;四是希望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研究制定各种行业标准时,首先要吃透两头:一头是中国的国情,中国旅游业的行业情况,以及所要研究制定的那个标准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情况;另一头就是国际上有无这方面的标准或类似的东西?我国特别是亚洲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地区)有无这方面的标准或类似的东西?如果有,就要认真研究,认真借鉴其中好的思路和合理的内容。把这两头都吃透了,再按照协调一致、适用功能、科学进步、和谐、经济等原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能保证我们研究制定出来的标准,既能符合中国实际,又能顺应世界潮流。
我给大家讲的这段历史,在座的同志中,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但大家都可以看到的一个事实是:自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以来,我国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的确进入了一个正规化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根据旅游业近期和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研究提出了《旅游业标准体系表》,从基础标准、设施标准、服务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等六个类别及食、住、行、游、购、娱、综合等七个方面,对标准制定工作作了全面规划,并全力抓好组织实施。这七年中,经国家标准主管部门审定并颁布实施的已有《旅游服务基础术语》、《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修订))、《内河游船星级评定》、《导游服务质量》、《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游乐园安全服务质量》等六个国家;《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饭店客用品质量与配备》、《旅游汽车服务质量》、《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规范》等四个行业标准。此外,由国家旅游局研究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扎实际上也是一个很重要、很适用、很有宏观指导作用的标准,其在推动旅游城市实施政府主导性战略,改善城市旅游宏观发展环境,完善城市现代化旅游功能,促进城市旅游业大发展中的突出作用,甚至要超过已经颁布实施的一些单项旅游行业标准。
旅游标准化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哪些促进作用呢?
一是为我国旅游产业要素的高水平和健康有序发展树立了航标。一个先进适用的标准就是一个航标。《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标准是指导饭店行业进行设计、建设、改造和硬件、软件建设的航标;《内河游船星级评定》标准是指导内河游船业进行设计、建造和硬件、软件建设的航标;《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则是指导全国数以万计的大小旅游区(点)加强环境生态建设、提高硬件和软件建设水平的航标。按照这些标准,确定本单位预期实现的目标,并且有针对性地去规范建设、改造和管理工作,旅游产业各要素就能高水平和健康有序发展,就能避免盲目性,少花钱,多办事,办刀刃上的事,收到事半功倍、多快好省的效果。
二是为我国旅游行业管理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增添了有效手段。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正在不断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产业链已经延伸到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在这种新形势下,旅游行业管理原本就人手不足的矛盾则更加突出。用标准化去推进行业发展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国家旅游局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七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进行业标准化工作,在机构改革后人员减少40%的情况下,行业管理工作不但没有削弱,而且在广度和深度上开创了新的局面。实践证明,对旅游这个新兴产业和综合性行业,运用标准进行管理与运用法规、政策或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同样重要;在市场导向鲜明的一些领域,运用标准进行指导和管理甚至作用更大,效果更好。
三是为解决我国旅游经济若干薄弱环节和一些老大难问题提供了有力抓手。比如旅游区(点),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着管理体制复杂、管理理念落后、旅游管理力度相对薄弱等突出问题,阻碍了其规范管理服务、提升综合素质、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的步伐,与海内外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及日益提高的服务要求很不适应,成了旅游投诉的一个重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曾经尝试采用多种办法来协调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但都收效甚微。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旅游局三定方案中关于拟定各类旅游景区景点、度假区、旅行社、旅游车船和特种旅游项目的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并组织实施的职责,国家旅游局从1996年9月起,开始组织研拟《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这个标准,于1999年4月16日通过了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查,于当年6月14日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发布,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两年多来,国家旅游局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已据此标准评定出4A级景区271家,3A级景区121家,2A级景区341家,lA级景区59家,深刻而显著地改变了我国旅游景区(点)建设和管理长期落后的面貌,促进了我国旅游区(点)加快迈向保护、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的新高度,受到了各级各类旅游区(点)的普遍重视和热忱欢迎。
四是为我国旅游业进一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开辟了一条广阔道路。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现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旅游大国;同样,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虽然也起步较晚,但发展也很快,成效则更大,现在处于世界各国中比较领先的地位。几年前,我就听世界旅游组织的专家们讲过,他们对我国积极推行旅游标准化工作很感兴趣,认为这在世界各国中是少见的,甚至也引起了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关注。这些话,对我们当然是巨大的鼓舞和激励。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年来的实践,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域辽阔、旅游业起步较晚、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市场经济发育不太成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切实加快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要在硬件与软件建设上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推行旅游标准化确实是一件利器、一条捷径。只要我们能始终坚持把解决旅游业发展和管理中的基础性问题、普遍性问题、薄弱环节上的问题以及与国际接轨方面的其他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标准的重点方向,始终坚持标准的适用功能、科学进步与和谐、经济原则,始终坚持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前进航标的旅游标准的研制工作,就能继续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我们凭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杠杆就能将其有效推行,我们就能实现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 二、提交这次会议评审的四个标准的有关情况
这次提交会议评审的共有四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叫《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但如何进行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资源评价,以前没有一个标准,难以对有关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规范,从而会影响对旅游资源本身的客观公正的认识,进而会影响对其进行开发保护和规划建设的进程。为了科学规范和有效加强这一基础性工作,把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科学体系尽快建立起来,1998年,经国家旅游局提出,国家标准主管部门批准,这一标准获得立项,随后成立了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专家组成的编制组,在对一些省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反复研究、论证、修改,形成了提交这次会议评审的送审稿。这个《标准》,在世界上属于首创。如能获得通过,颁布实施,不但会在指导我国旅游资源普查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也将在世界旅游标准中开创先河。
第二个标准叫《旅游规划通则》。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标准。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已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编制旅游规划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因为大家都认识到,没有一个富有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旅游规划作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就会出现盲目性,甚至会造成对资源的建设性破坏,旅游项目建设也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各方面都重视旅游规划工作,这是一件好事;国内有些名气的规划单位和规划专家这几年身价倍增,忙得不亦乐乎,这也是一件好事。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各个专家组的水平、各个规划的质量,特别是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也大相径庭,良莠不齐。高水平的规划有之,低水平的规划甚至无用的规划也屡见不鲜。为了适应我国旅游规划工作蓬勃开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提高我国旅游规划工作总体水平,提高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我国各地旅游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1997年,《旅游规划通则》这个标准被批准立项,随后成立了由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及国家旅游局专家组成的编制组。这四年多来,编制组在认真总结国内一些主要旅游规划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上较为先进、较为成熟的旅游规划编制程序和方法,在旅游规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和内容,规划评审的方式,旅游规划编制人员和评审人员的组成与素质要求,旅游规划编制合同书的样式,等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提交这次会议审议的送审稿。这个《标准》如能获得通过,颁布实施,将与国家旅游局此前已颁发的《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这两个法规性文件配套成龙,将会在有效加强我国旅游规划管理、有效提高我国旅游规划编制水平、有效促进我国各地旅游业大发展中发挥开路先锋的作用。
第三个标准叫《旅游厕所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制定这个标准,在当前特别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推动性。我国旅游厕所脏、乱、差、少的问题,在我国旅游业起步发展的前十几年中普遍存在,是海外旅游者投诉的重点,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特别薄弱的环节。从1994年起,国家旅游局通过开展为期三年的旅游厕所工程,特别是在此后组织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以及实施《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中,又坚持把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作为一项重点评定内容,使这方面的落后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得到了海内外旅游者的充分肯定。去年11月,国家旅游局又在桂林召开了新世纪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发表了《新世纪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桂林共识》,在海内外旅游界和各地区产生了强烈反响。各地对没有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业的现代化以及旅游厕所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不但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景区(点)、一个旅游接待单位的总体旅游环境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建设旅游厕所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同时,各有关方面也强烈呼吁国家能早日颁布实施旅游厕所质量等级标准,以便作为指导和推动这项工作的航标。《旅游厕所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这个标准,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投入研究起草的。这个标准的起草小组,由国家旅游局和北京市旅游局的专家组成,现在提交会议评审的标准草案,已经过多次修改,并已广泛征求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的意见。希望能通过这次会议评审修改,尽快完成报批手续,争取早日颁布实施。
第四是《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的修订稿。我在前面已经说过,1999年6月14日颁布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自1999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已经在改变我国旅游区(点)建设管理落后面貌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抓手的作用,其功绩将永载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史册。根据这两年多来我们在具体实施这个标准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家旅游局又组织有关专家,对这个标准的文本和实施细则进行了研究修改,旨在使其能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当前我国旅游区(点)发展的实际,在具体条文和内容上能更加科学、严谨、完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为旅游区(点)建设与管理航标的作用。修订这个标准,可以说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符合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认识论。 三、对会议的几点希望
为了把这次会议开好,顺利完成评审这四个标准的工作任务,我想向各位委员、各位专家提出以下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能集中精力开好会议。这次会也飞,需要评审四个标准,文字浩繁,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大家能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排除各种干扰,集中精力开好会议。
二是希望大家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开展评审工作。各个标准的起草小组,首先要向委员和专家们做好说明;对委员和专家们在评审中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认真研究;对委员和专家们所提的正确意见,要认真汲取,积极修改。各位委员和专家也都要发扬主人翁精神,既要积极提出批评性意见,更要积极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有了这样一个氛围,我们这个会就能真正开好。
三是希望能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评审好这四个标准,使其达到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的水平。把这么多委员和专家们召集到一起开会很不容易,旅游业发展与管理的新形势又呼吁这四个标准能够早日出台。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衷心希望这四个标准全部能通过这次会议的评审,达到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