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业“六要素”中,旅游厕所始终贯穿其中,旅游厕所的建设档次、分布格局、方便程度和卫生水平直接影响旅行全过程感受和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基本形成了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供给体系,相继打破旅游住宿和旅游交通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旅游环境有了根本性的好转和优化,特别是旅游厕所建设在底子薄弱、认识滞后的基点上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对于树立和改善我国旅游形象、扩大和活跃旅游经济,发挥了明显作用。
一、简短回顾—一“脏、乱、差、少”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旅游厕所始终没有得到相应发展,一些旅游城市、重点景区(点)和主要旅游线路普遍存在旅游厕所“脏、乱、差、少”的问题,使之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久治不愈的“顽症”海外旅游者投诉最多、涉及地区最广的问题,市场对此也多有微辞,1994年,据国家旅游局海外游客抽查调查显示,国内厕所不满意率高达49.4%;据新华社报道,海外市场对中国厕所的评价是,“在中国找厕所,只需用鼻子就行了”、“中国人只讲究进口(指餐饮),不讲究出口(指厕所卫生)”,所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的文明形象和我国旅游业的声誉。
(一)数量较少,影响了“市场供给”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受建设资金短缺、认识水平落后等因素影响(修建一个小型水冲式旅游厕所,90年代初平均造价已达10万元左右,全国重点景区(点)厕所及旅游线路区间上的布点厕所,总数在3000-4000个以上,总投资在3-4亿元,旅游厕所建设没有被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之上,除涉外旅游宾馆和定点餐馆内有一定数量和档次的旅游厕所之外,在全国绝大部分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点)和主要旅行线路上,旅游厕所供给十分有限,给游客造成了极大不便,厕所门外排队等候成为许多景区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例如,著名旅游城市厦门商业街中山路,有过仅有两座公厕的历史;1993年,北京市主要街道上约1.5万人才拥有一个公厕,全市公厕仅有10%达到三类以上标准。1990年联合国一份环境质量调查表明,中国城市人口拥有公厕量居世界末位。
(二)位置偏僻,影响了“可进入性”
因于传统观念,许多地方将旅游厕所视为见不得人的地方,对这一人类少不得的场所唯恐避之不及,把建设旅游厕所的选址原则曲解在“不入视野,不登大雅之堂”之上。因此,旅游业初期建成的为数较少的旅游厕所,大都力避公开场所和繁华地段,隐蔽在偏僻角落,以防出现所谓视觉“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可进入性”。在主要旅游线路上,厕所布点不规范、不科学,选址偏散偏远,散则不易管理,远则麻烦游客。
(三)标识模糊,影响了“可识别性”
由于旅游厕所长期没有“正名”,加之我国标识观念淡漠,公共场所内几乎所有景点公厕缺少明显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或者模糊不清,或者被少数恶作剧者颠倒符号,更没有规范的中英文对照说明,既影响了“可识别性”,甚至出现游客置身厕所门外却到处打听厕所的可气场面,同时也使游客人身安全受到一定威胁。
(四)卫生较差,影响了“旅游情趣”
由于管理混乱、资金不够,仅有的旅游厕所大多数年久失修,外观破旧,内部破损,有的屋顶渗漏,有的内墙剥离,有的厕门损坏;由于无人看管,一些厕所成了垃圾死角和蚊蝇孳生地,厕内蛛网吊灰多,地面污迹多,少数旅游厕所让游客毫无立足之地;因旱厕居多,异味明显,少数水冲式厕所也因设计、管理等原因而没有达到标准。旅游的美好感受与厕所内的龌龊场面形成的鲜明反差,大大影响了游客的旅游情趣。
二、斐然成就—一旅游厕所呈现六大特点
经过数年来的发展,我国旅游厕所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已基本步入了一个布局合理化、设施现代化、清洁卫生标准化、管理服务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曾经最难登大雅之堂的旅游厕所正在成为各城市和景区景点里的一座座新景观。我国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这些年在旅游厕所建设上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受到了海外旅游者的普遍赞扬,日本一些旅行商说:“十年前到中国,最头疼的问题是上厕所。一些女士甚至为了不上厕所而不吃早饭。现在这个状况已大大改变了,这是中国的进步”。我国旅游厕所建设逐步形成了以下突出特点:
(一)认识上有突破
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走出“厕所问题难登大雅之堂”的认识误区,从全局的和整体的高度,抓住争创“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契机,视小厕所为大问题,把旅游厕所作为城市的“形象工程”和旅游业的“盖被子”工程来抓,把景点厕所作为展示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的“窗口”来抓。例如,上海市政府将改善厕所状况视为全市的“天下头等大事”;四川、河北、厦门和南京等地召开了规格高、范围广、议题实的旅游厕所工作建设专门工作会议,四川省政府1997年6月转发了省旅游局《关于加快旅游厕所建设的意见》,河北省确立了“两消灭、一争取”的奋斗目标,即在各主要景区(点)、主要旅游线路上消灭旅游厕所空白、所有旅游厕所消灭“脏乱差”现象,争取一大批旅游厕所成为标准旅游厕所;南京市政府主要领导在旅游景点环卫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分别就建厕工作作具体指示;沈阳市成立了专门的98建厕领导小组。1994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旅游局等数个部门和相关区县政府共同成立北京旅游厕所建设领导协调小组,同年,安徽成立旅游厕所建设领导小组。
(二)层层建章立制
各地把旅游厕所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搞好总体规划、保证建设质量并切实加强日常管理。1994年,各省(区、市)组织多方面力量,抓紧了旅游厕所建设总体规划的论证和制定工作,北京市旅游局、市计委和市环卫局等单位联合制定了《北京市旅游景区厕所建设3年规划》,安徽制定了《旅游厕所建设方案》,湖南制定《湖南省旅游厕所工程实施方案》。在此后的几年时期内,各地建厕工作又有新起色,1998年,山西省旅游局制定了《山西省旅游厕所管理暂行规定》,沈阳市制定了《1998年水厕建设实施方案》,海南三亚市制定了《公厕管理卫生标准》,江苏南京市统一制定公厕管理制度和卫生标准。同时,不少景点单位也根据有关要求和市场需要,出台了一系列内容细、要求严的《公厕管理考核标准》。
(三)有关单位齐抓共管
建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所辖权、管理权,需要各方协调联动,各地在这一过程中较好地利用和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各相关单位聘请了专门设计院设计,负责在所管辖区内公厕建设、管理和维修等相关环节上的工作。例如,沈阳是由全市九个城区和市公园处、市风景管理处、市植物园等12个建厕责任单位及规划、园林、电业、自来水等相关单位,协调行动,共同完成了98年市公厕建设目标;南京市陵园管理局作为该市雨花台风景区主管单位,不向社会“等、靠、要”,利用40万元职工自筹的资金,进行了公厕新建和改造。
(四)政府投入有增加
作为城市公用设施,许多城市政府都加大了对厕所建设的投入。例如,1988年和1989年,北京投资近200万元建设厕所;94-96年期间,共投资 3,217万元,新建、改建厕所分别达46座和73座。1994年,安徽省旅游局、财政厅联合下发《安徽省旅游厕所建设专项资助资金使用暂行规定》,决定从1996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厕所专项资金100万元,并要求地方按1:2比例资金配套,厕所建设要求外部设计景观化、内部设备和装饰宾馆化,设计图纸和经费预算都需经省财政厅和旅游局共同审定,从而确保了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公厕建设的高标准,1996年以来,共拨出厕所专项资金300万元,在主要景区和交通主干线上建造了28座旅游公厕,与此同时,各地也拨出专款,仅黄山和九华山近几年就落实专项资金近千万元,建造旅游公厕30余座。1994-1996年期间,湖南省共投资763万元,在重点景区和重要旅游线路沿线兴建旅游厕所76座。1994年以来,河北共安排旅游厕所建设项目52个,截至1997年中期,已建成使用33个,建设总投资34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建成使用的旅游厕所达38个,总投资194万元。1998年,四川计划投资1200万元,在主要景区及旅游线路沿线修建三星级厕所40座,并以此为样板,以点带面,加快全省旅游厕所建设上等级、上档次。1995-1997年期间,沈阳投资兴建水冲式公厕155座,仅1998年前8个月,就新建成二类以上高标公厕100座,其中,该市辉山风景区投入了45万元。近三年来,南京对24个主要景区、城区主要干道和公共场所200座公厕进行改建翻新,仅夫子庙地区10座厕所的建设,就耗资200多万。
(五)建设标准普遍提高
各城市按照现代社会对厕所文明所提出的要求,坚决摒弃“挖个坑,搭个蓬”的做法,普遍重视公厕设计的新颖、造型的美观和功能的适用,许多城市在建厕过程中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充分扩展厕所的各项功能并极为重视厕所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搭配,塑造出了一批赏心悦目、美观实用的“厕所精品”。深圳市、广州市的旅游厕所,普遍达到中档饭店厕所的水准,广州先河区已建成五星级厕所5座,有的景区的厕所甚至也成了“景点”,在扬州瘦西湖畔,一座红墙绿顶、造型精巧的仿古建厕所被几乎所有初来游客视为景点,每天都有众多游客在其回廊、草坪中嬉戏休息。厦门市举行公厕设计与兴建、改建的评比大赛,促进了各种厕所档次的提高,评出的各项第一名均高于高档星级饭店的厕所档次。昆明市新概念旅游厕所已投入使用,这类厕所外设供喝茶、读报用的阅览室,内有背景音乐,一楼还专设配有扶手、拉手的残疾人通道和单间。在北京,曾组织过公共厕所设计大赛的文明发展基金会已监督建设了38座厕所;十三陵景区定陵161号厕所内设有全市仅有的4个豪华“单间”,内部配置有电吹风、风扇、洗脸盆等设施,均已达到宾馆洗手间水平,一跃成为京城“顶级厕所”;为保护文物建筑的整体风格,故宫、天坛和十三陵等景区的厕所都采用了青转灰瓦的仿古建筑形式;通州区大营旅游度假区投资14万元,在娱乐中心兴建一座面积为60平方米、内设空调、仿古造型的一类公厕;1998年克林顿访华期间,耗资1.5万英镑,在长城附近建成了一个设有座位和空调的西式厕所。此外,各旅游城市近年兴建的旅游厕所基本实现了水冲式,大连市一类公厕为78座,占总数76%;无锡市市区361座公厕全部实现水冲化。
(六)注重综合效益
建厕工作对水源要求高,同时又有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各地在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好的环保意识,无上下水系统可供依托的山岳型景点厕所,尽量选择了能使污物自然化解、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合适地点,加强自然通风措施,并采取“生态厕所”、“沼气化粪”等先进技术,以保证厕所外观整洁,内部干净,使用安全,“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已经在旅游厕所建设中崭露头角。例如,大连市在地势较高、引水难度较大的主要景区建造环保厕所,有效解决了公厕方便游客、污染环境的两难问题。扬州市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过程中,新建生态厕所十座。北京八达岭长城城楼因无上下水管道,修建“泰和通”免冲式厕所,河北组织地市旅游局、重点旅游景区负责旅游基建工作50余名同志,专程参观考察北京泰和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泰和通式免水冲卫生厕所,一些不能有效解决上下水问题的海滩、山岳、森林草原等类型的旅游景区亦将引进这类厕所。此外,一些景区自觉把厕所视为公益事业,着眼于提高综合效益,例如,北京颐和园景区自1999年4月1日起,在一年减收近60万元的情况下,率先在市内公园系统内对国内公厕免费开放。
(七)积极探索融资渠道
各地建厕工作已开始打破政府包揽环卫建设、景区景点搭乘便车的传统局面,广辟融资渠道。例如,新疆库尔勒市由政府出地皮,划拨给企业,企业负责建楼,划拨条件是建筑一层必须具备公厕功能,作为公厕使用,政府派专人负责管理。昆明市新概念厕所融资大胆走市场化路子,由昆明铁路局昆东房建段投资60余万元盖建,并实施经营。广州在首批建成的星级厕所已基本形成“以厕养厕”的良性循环后,又开始探索不用政府花钱、兴建第六座星级公厕的新路子,其做法是,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筹集资金,环卫工人和机关干部均可入股,根据有关部门计划,每股作价1000元,总股本超过l00万元,由参股者和政府签下20年合同,20年之内持股者对多功能公厕的收入进行分配,20年后还将退回本金。
三、经验总结——政府主导战略落到实处
旅游厕所建设上述成绩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市场因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取得成绩的内因。旅游业发展初期,厕所建设严重滞后,最直接的影响是供给不足,其次是投诉增多,再次是影响市场,最后是产业整体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上述影响彼此相连,层层渗透,在各地更加发展旅游业的形势之下,为消除旅游环节的各个瓶颈、构建成龙配套的供给体系,需要加快厕所建设,优化旅游环境,而要减少投诉、消除隐患,就必须治源正本,任何阻碍市场成长发育的问题,从长远看,必将在市场的发展中得到解决,这是客观规律。所有的外因,则为旅游厕所建设发生变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外因,大都融汇了政府主导型战略思想,包含了政府主导、领导重视、部门联动等内容,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主要有:
(一)社会各界的重视,坚实地奠定了旅游厕所建设的思想基础
厕所是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厕所文化”的根植与培育,例如,法国设有电脑厕所,发行厕所报纸;日本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公厕日”,届时议员要亲临公厕现场办公;美国、新加坡等国定期评选“名厕”。因此,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厕所自然遭到一些西方媒体尖锐刻薄的批评。随着社会进步,各级政府和部门开始重视旅游厕所建设,形成了有制度、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的好势头,贵州省副省长郭树情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旅游局长都要成为厕所专家。如果你是厕所专家,那么旅游局就有希望,旅游发展就有希望”,并指示有关部门出资把县城上下水设施在两三年内进行改造扩建,重点地区要修建一批旅游厕所。认识引导行动,只有认识到位,才可能产生行动,如湖南举办由景区负责人、景点负责人、环卫所长及旅游厕所具体管理人员的厕所管理四级人员培训班;1994年,北京举办了全国城市公厕设计大赛,1996年,北京举办城市公厕建设文化展览,将厕所堂而皇之带入中国革命博物馆,“公厕革命”作为首都文明工程的首项课题,被列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
(二)“旅游厕所工程”的启动,极大推动了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建厕工作
80年代中期,针对海外旅游者对我国旅游点厕所“脏乱差”问题的强烈反映,国家旅游局曾几次召开专门会议,并从国家计划安排的旅游投资中挤用一些资金,用于补助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点厕所建设,但总体看,效果不太明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1994年7月,国家旅游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了《解决我国旅游点厕所问题的若干意见》,启动了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旅游厕所工程”,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建厕大高潮。其意义在于:其一、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关于厕所问题的认识,起到了发动思想、提高认识、营造声势的作用,也因此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局面。其二、国家旅游局划拨了一批建厕启动资金,调动了地方积极性,也起到了明显的聚集地方资金的作用。1994-1996年期间,国家旅游局共拨出专项资金3000万元(每年1000万元),聚集各地配套集资1.7亿,建成7,900座厕所,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根本缓解。其三、为各地建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提出了具体措施,起到了较大的导向性作用。《意见》就厕所建设总体规划、建设标准、后续管理等内容作了详细规定,发挥了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大多数规定直接为此后乃至目前的旅游厕所建设打下了基础,如要求旅游点厕所必须是水冲式厕所、提倡生态厕所、完善日常管理和维护维修制度,各地以此为范本,成立了相应机构,制定了总体规划,按照国家旅游局的部署开展工作,例如,四川按照重点景区和主要旅游线路区间上要布点建厕的要求,确定旅游厕所建设重点,一是峨眉山、都江堰、九寨沟等重点旅游风景区,二是九寨沟环线等主要旅游线路,每个主要景区至少一座,主要旅游线路按汽车行使2至3个小时路程建成一座。
(三)创优活动的开展,再次掀起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的大高潮
为期三年多的首批创优活动的开展,调动起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凝聚起了有关方面的力量,解决了长期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极大地优化了旅游环境,并在全国范围内再次掀起建厕大高潮。《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将“城市的旅游厕所”作为一大项专门列出,并提出了具体检查要求,推动了城市旅游厕所建设的新突破,效果非常显著,既进一步统一了各级政府对旅游厕所不仅是旅游必需设施,而且也是城市与景区现代化程度和文明程度最重要标志之一的认识,也有力地组织和调动了全社会力量。例如,云南由省政府拨款5000万元,在四个参创城市中新建厕所24座;厦门市创优期间共投资5000多万元;西北干旱地区的沙漠边疆城市库尔勒市,已有70多座水冲式厕所;敦煌莫高窟景区不惜投入增设了先进的环保厕所;厦门市为4个开放厕所的商场授予文明牌,要求主要购物街区的商场营业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餐厅营业面积200平方米以上,餐位数在100座以上的,均应设立对外免费开放的达标卫生间,城市管理部门将从城市建设管理法规等方面作出规定,凡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必须设置对外开放的厕所。目前,绝大多数参创城市的旅游厕所从修建位置、水冲条件、通风、照明系统到厕内蹲位、坐坑、便器、面盘、隔板、手纸架乃至衣帽挂钩等各细节标准都已远远超过了国内一般标准,峨眉山等相当一部分城市旅游厕所的设施与装修甚至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厕所建设成绩的取得,也进一步优化了旅游环境,创优以来,北京市“厕所投诉”已从原来高居各类投诉榜首的位置迅速下降到接近于零的水平。
四、几点启示
通过对全国旅游厕所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的分析与总结,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旅游行业无小事
厕所问题之所以成为重要议题,是因其长期遭受冷落,并由此引起大量投诉,旅游业为之付出了沉痛代价。旅游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小事可酿成大误,旅游接待各个环节都很关键,是一种环环相扣和承前启后的关系,如果某个细微环节出了问题,必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付出更大代价。因此,全行业要始终不渝、不折不扣地狠抓各个环节上的任何小事,防微杜渐,例如,当前导游“导购”之风愈演愈烈,如不及时制止,后患无穷。
(二)政府主导型是统揽全局的战略
我国旅游厕所问题的较好解决,是旅游业落实政府主导型战略的一次次生动实践,90年中期的政府导向性投入和90年代后半期的领导重视与部门联动,分别掀起了两次旅游厕所建设的大高峰。回首这一历史过程,更加坚定了旅游业走政府主导型之路、举政府主导旗帜的信念;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重、更艰巨的任务,要求旅游部门更加开拓进取,在积累经验、树了典范之后,依靠工作力度和工作水平,为这一战略能落实到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积极再创条件,努力推动实施。例如,节庆活动、宣传促销等都有争取更多政府主导的基础与条件,开展工作的空间十分广阔。
(三)旅游业是一个创新行业
江泽民主席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旅游业即是一个典型的创新产业,旅游业快速崛起,与这种创新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从产品开发到促销手段到管理经营,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即使是在常人认为既无文化又简单至极的旅游厕所建设过程中,都多少蕴含着创新精神,如广州的股份制厕所、各地的生态厕所以及厦门开放商场厕所以扩大供给,等等。如果这一思想能够发扬光大,不断渗透,旅游业面貌必将“常新”,旅游生产力也必将愈来愈坚实,一个典型得例子是,宁夏六盘山风景区的旅游开发苦于资金贫乏,但经营者脑子转得快,学得象,用得活,不仅移植了深圳高档次的道路指示牌,而且开通了经农用车改建而来的旅游观光车,既节约了资金,也方便了旅客游览,更缓解了景区接待设施不足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