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资讯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视频资讯 政务信息 媒体互联 图片资讯 本网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前沿
要宏观把握和研究承载力问题
http://www.hnta.cn  2007-1-11 16:23:44  来源:中国旅游网 点击:
【字号: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问题日益关注,这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对于旅游业来说,研究和讨论这个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不仅在于如何测定和控制现有旅游景区(点)的承载力,而更在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是一个末与本、流与源的关系。对于旅游景区(点)资源的保护,也仅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方面,需要综合的、全面的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总体来说,对旅游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资源的影响,这是每日每时都在发生的,也是目前面临的最大层面的影响因素;二是旅游开发对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即所谓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审计的问题,这是各地开发旅游资源中时常出现的,是第二影响程度和层面的问题;三是现已开发建设成为旅游景区(点)的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即通常所说“承载力”的这个方面,就是如何应对客流激增带来的影响,这相对来说是第三影响程度的因素。因此,讨论承载力的问题不应仅限于第三个层面,旅游资源的保护需要从源头抓起,游客分流也不能简单地控制,还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景点疏散客流,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第一和第二层面的问题。 

  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是相当惊人的。人们谈论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一开口似乎就是旅游发展了、游人增多了、环境破坏了,这是比较片面的认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提高,的确引发了出游人数持续增长,但更主要的是人们对资源的耗费和环境的影响加剧,即所谓“万元 GDP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这才是真正影响甚至破坏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最大因素。显然,这个影响不是由于旅游发展造成的,但影响程度远远大于旅游开发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令人感到莫大而沉重悲哀的是,人们对于这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往往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无论是旅游研究者,还是环境保护者,还是社会学家,往往把眼睛只盯在旅游开发带来的问题上,而忽视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更为巨大的影响,这实际上无异于抓小放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目前,这类原因对旅游资源和环境承载的影响,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慕、模仿城镇化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传统的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形式渐渐被贴瓷砖的“火柴盒式”建筑取代了,如傣族的竹楼、怒族的石板房、苦聪人的鸡腙房等都在快速减少;传统的民族服饰被认为是土气了,农村中青年已纷纷穿起西装、汉装、运动装;流传千百年的生态化生活方式消失了,老百姓重农纯朴的心态变得趋向于重商好钱。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进步,但同时也大量地削弱、湮没、消亡了民族、民俗、建筑、文化、服饰、自然等的原生态,随着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这种影响正在日益加剧和放大,而这逐步削弱和消失的正是旅游发展所赖以依托的重要资源。二是地方政府组织实施的各种温饱富民工程,在加速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同时,由于考虑和组织实施的不周全,也加速毁坏了一大批宝贵的旅游资源。现在这类脱贫致富的工程比较多,而且大都有专项的资金补贴,以行政命令限期完成改造,例如“消灭茅草房”、“村村通公路”、“移民搬迁”、“规范民族舞蹈”等,有不少是在加快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破坏。以消灭茅草房为例,目的在于加速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而不在于消灭茅草房这个形式,但在这个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消灭茅草房的“形式”成为了重要内容,很多茅草房被简陋的石棉瓦房所取代,这样茅草房所承载的流传数千年的民族建筑艺术和生活方式也被改变或消灭了,民族文化被“石棉瓦”化、“水泥砖”化、“火柴盒”化了,这不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付出的昂贵代价。再如,民族舞蹈的规范问题,本来村村寨寨的舞蹈形式不同,反映的是数千年民族艺术资源原生态的形式,完全没全必要用当代人的观念去“规范”它,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规范”为几种,由此所造成的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三是其他资源的开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旅游资源与很多资源是一体化的,或者是一种共生、依存的关系,不少地方为了求快、求富的发展,加大了对矿山的开发、对水电的开发、对林木的砍伐、对湿地的开发,也对旅游资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上述三种情况对旅游资源和环境承载带来的影响,绝不是某个景区之内的、小范围的,而是以经济利益和行政手段强力驱动的、大面积的、具有普遍性的,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影响程度甚至可以用斩草除根、扫庭犁穴、摧枯拉朽来形容。 

  至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破坏问题,现在已经引起很多方面的关注,比如,强调旅游开发要规划先行、反对景区兴建索道、质疑景区承包经营、呼吁发展生态化的旅游、倡议控制游人流量,等等,都是对这一个层次的监督和呼吁。目前,由于开发利用不当而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的现象比较多,个别典型和极端的案例也有,但由于它依托和利用的是旅游资源,无论开发者是出于单纯的经济目的,还是“两个文明”并重,反正都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在开发过程中把旅游资源破坏了,那么任何一个目的都不可能达到,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道理,行家人士也不用杞人忧天。因此,我们不能得出旅游开发必然破坏旅游资源的结论。虽然开发过程中也存在某些破坏现象,但与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相比,还是相当次要的,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旅游发展有利于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论问题。 

  因此,要较好地研究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可能首先不是技术层面的因素,而是要解决观念认识与指导思想的问题。这个方面解决不好,宏观层面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那么再去谈论微观层面的具体保护也就失去了意义。 

  1 、要树立全面的资源观念 

  旅游资源具有广延性、交叉性、重叠性和依托性,它所包括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涉及和涵盖了方方面面、行行业业。当然,适于开发旅游的资源,需要一定的品位、代表性和相应的条件,今日暂无条件开发的,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无所顾忌的用作他途,否则一旦具备了条件就无法挽回。现在民族地区很多被列为“消灭”之列的茅草房、黄板房、石板房、杈杈房,本身就蕴含了数千年的民族建筑艺术的文化,老百姓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与之密切相关,如果仅仅将其看作是“贫困”的表现形式,而无视它在文化、旅游、民俗、民族建筑等方面的价值,那么有组织地对它们进行改造,或听任其模仿城镇化建设,也就等于是对旅游资源的集中性毁灭。这类现象之所以也发生在高喊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民族地区,是因为他们对旅游资源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仅仅认为好山好水、历史古迹才是旅游资源,这是一种因无知而产生的无所顾忌。 

  2 、要确定科学的发展眼光 

  现在一些地方的旅游资源遭到毁坏,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发展旅游没有信心,认为“搞不出什么名堂”、“不是轻易就能搞起来的”,有的即使确立了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的目标,但实际上仅仅把它放在“搞活”的位置,而不是“做强”、“致富”的位置。因此,在处理生存与发展的关系、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时,往往明知会对旅游资源造成毁坏,但也想开矿的就开矿、想砍树的就砍树、想拆房子的就拆房子,而不考虑今后发展旅游怎么办。一些地方认识到了旅游发展的好处,但只顾眼前尽快赚钱、尽多赚钱,就毁林建房、放炮开路、大兴土木,追求最大程度地接待量,不去考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使开发与保护处于了对立的地位,可持续发展成了一句空谈,资源的破坏也是不言而喻了。 

  3 、要倡导集约化的发展模式 

  我国旅游发展应该进入集约化发展的轨道,这既是旅游消费市场的要求,也是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科学的规划、认真的施工、严格的环境审计,应该是进行旅游开发的专业性要求;要避免单纯地以新产品迎合市场,而要重在打造精品,在旅游市场上确立精品观念、精品消费、精品赢利的机制;要树立配套和完善的旅游产品意识,不能局限于认为搞旅游就是搞景点开发,搞景点开发就是大兴土木、大搞建设,而要努力进行旅游六大要素的综合配套和完善。 

  4 、要优化旅游开发的产品结构 

  现在旅游业“旺丁不旺财”,接待多、赢利少,主要原因是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为主,这也是造成有些景区人满为患的一个因素,解决的出路除了拓展现有景区容量、不断开发新的景区以外,还在于加大对非观光产品的开发,调整和完善旅游产品的结构,倡导多样化的旅游选择。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国家旅游局就提出了这个思路,但产品结构的完善并非旦夕之功,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5 、要坚持限量与扩容相结合 

  在对待旅游资源的问题上,原则向来是明确的,那就是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并不容易。过于强调保护,实际保护不了;过于偏重利用,实际也利用不好。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度是比较难以找到的,这就是一个客观现实。在对待现有景区(点)的承载力问题上,从技术层面测定一个数据并非难事,困难的不在于各派专家是否认同,而是在于如何去实施它。现在比较现实的解决办法:一是科学测定景区容量,对外进行实时预告和自我调控;二是尽量扩大接待的容量,应对短时间出现的旅游高峰,例如:拓展游路、增加护栏、夜间照明,早开门、晚关门,增加临时售票窗口,提示游客缩短在景点停留的时间等;三是在游人较多的、规模较大的景区,可实行内部景点“轮休式”的开放,或对特别需要保护的景观实行暂时性加收参观费用,但最好不要在事先宣传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轻易就以客流已达承载量为由将外地游客拒之门外,那样做是不符合人之常情的,也多少有违以人为本的精神。
作者:高舜礼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 相关资讯  
中国旅游厕所建设成就斐然...2007-1-11
中国汽车旅游前景展望...2007-1-11
旅游兴旺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2007-1-11
要宏观把握和研究承载力问题...2007-1-11
论政府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模式问题...2007-1-11
 □ 新闻搜索
关键字:
类  别:
  
 □ 图片新闻
河南旅游英文版网站开通试运行
河南旅游英文版网站开通试运行
热烈祝贺省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
热烈祝贺省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
古都开封:旅游年票昨正式发行
古都开封:旅游年票昨正式发行
[ 合 作 媒 体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旅游网 | 大河网 | 商都网 | 新华网河南频道 | 人民网河南视窗 | 河南新闻网 | 中原网 | 河南电视台 | 今报网 | 河南广播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虚位以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意见建议
河南省旅游局主办
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承办并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证号:B2-20040057 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1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