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被洛阳白马寺称作老家的禹州白马寺,为何离奇消失
被洛阳白马寺称作老家的禹州白马寺,为何离奇消失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12/30 9:53:0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然而,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是前些年才清理出来的几条残破土窑洞,寺院所有地上建筑物早已荡然无存,高高的土崖中夹杂着厚厚的香灰层、随处可见的残砖碎瓦和累累白骨,向人们昭示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
    2002年冬季,当时50岁的张宏恩和几位村民结合这里的地势特点和土崖结构进行了尝试性挖掘,先后清理出了按上中下三阶分布的13条窑洞中的4条,最大的一条窑洞深约十丈,还有一条大洞里面套着“拐洞”,像是当时僧徒们住宿的地方。其中一条处于中间位置,窑洞口填满了砖瓦和石块,他们打算从窑洞上面“大揭顶”,结果选准位置向下挖了三四尺后用䦆头也刨不动了,这才发现洞顶居然是用糯米粉掺土搅和均匀后夯结而成。在最上面一阶窑洞的北面,还有一个顶部呈三角形的土包,多年前曾从土崖上的缝隙里断断续续向外掉谷粒,据说是寺院存放粮食的仓库所在地。
    张宏恩等人根据烧焦的渣灰土层,找到了寺院厨房的大致位置,仅排烟风道就有3丈多长,同时还发现了一些铁锅碎片,从碎片的厚薄程度推测铁锅直径约在3尺左右,和前些年农村用来下粉条或杀猪用的大锅差不多,可见就餐人数众多。他们由厨房位置自西往东向下清理,又发现一条约3尺宽、碎石铺就、两侧立有雕花大砖的小路通向寺院下面河道,可能是“伙头僧”挑水的必经之路。后来这些遗迹大都又重新湮没在山洪冲积下来的沙石淤泥之中。2017年,禹州市文物部门在此地进行了部分挖掘,清理出部分碎石路面和石砌台阶后再无下文。 那么,曾经香火旺盛、僧徒众多的白马寺到底是如何从人们眼中消失的呢?
    其一,毁于山火说。
    环绕白马寺的山峰与西北部老山坪大木厂相连,均属具茨山系,是传说中轩辕黄帝得力将军力牧养马的天然牧场,林木茂密,北宋祥符二年之后的某个年月突发山火,将寺院地上建筑悉数烧毁,有部分僧人来不及逃出,所以遗址上有尸骨存在。
    其二,毁于人祸说。
    有一股“山北”来的悍匪侵占了寺院并将僧人们囚禁或杀死,冒充僧人对前来烧香还愿的有钱人实施“绑票”,特别是见到有姿色的妇女就兽性大发、百般调戏,不少人不堪受辱跳河而亡。人们义愤填膺,于是在一个天寒地冻、夜深人静的夜晚悄然拴死寺门,将大量点燃的柴草从高崖抛下,致使这伙土匪和寺院一起葬身火海。
    其三,官府拆迁说。
    白马寺对面是老官山,山腹中是明太祖朱元璋嫡生第五子周定王朱橚庞大的地宫式陵墓。陵墓于永乐初年(1403年前后)动工,历时近10年时间建成,因担心墓葬秘密泄露,周定王命官府把所有参与建墓的工匠赶到距陵墓1里多远的一条深沟中全部杀绝。而香火旺盛的白    马寺和周定王墓隔山相望,为保密起见,周定王自然也容不得它的存在,于是差人强行拆除了寺院,遣散了僧人。 
    以上三个版本中,笔者倾向于第三个。无论是从保守陵墓秘密或寺院存在影响陵墓风水的角度来讲,白马寺毁自明代还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另外在僧弘岭西段横亘一条南北走向的土岭叫“朱家坟岭”,可查遍方圆数十里没有朱姓之人在此埋葬,据说葬在这里的是周定王朱橚的后代。前几年白马寺村民曾在夜里听见此朱家坟岭方向有爆炸声,后来才知道是盗墓贼所为。
(作者: 责任编辑:康玉方)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