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回到宋朝大拜年
回到宋朝大拜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2/8 8:43:5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级别稍微低一些的文官武将没有资格在正殿吃饭,只能去偏殿,偏殿里的餐桌比正殿里的餐桌矮一些,座位也比正殿矮一些。当从庄严肃穆的正殿来到觥筹交错的偏殿以后,你会发现偏殿里的吃货整体上比正殿里的吃货矮一头,这当然不是身高的原因,而是坐具偏低的缘故。
    级别最低的文官武将连在偏殿吃饭的资格都没有,得去外面走廊里就座。他们的餐桌最矮,坐具也最矮——每张餐桌旁边铺4条毡席,大家只能跪坐在餐桌旁边吃喝,好像穿越到了流行跪坐的两汉魏晋南北朝。
    民间怎样拜年
    民间拜年当然没有这么麻烦。
    据司马光《居家杂仪》:“贺冬至正旦六拜,朔望四拜。”儿孙在家要经常向长辈请安,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磕4个头,到了冬至和农历大年初一磕6个头。
    磕头的时候,不能光磕头不说话,还要“唱喏”。 什么是唱喏?就是有礼貌地打招呼。
    打个比方说,告状的民女见了县太爷,趴在地上磕头,边磕边喊:“民妇给大老爷磕头了!”属于唱喏,电影里的太监见了慈禧,扯着公鸭嗓高喊一声“老佛爷吉祥”,同样是唱喏。宋朝话本《西山一窟鬼》里的小学生在放学的时候跟私塾先生告别:“教授早早将息。”意思是老师您早点儿休息,还是唱喏。
    拜年的唱喏还可以细分。
    按问候的重复次数分,有“唱单喏”“唱双喏”和“唱三个喏”之别。譬如学生向老师问候“老师过年好”,只问候一句,叫唱单喏;连喊两声,是唱双喏;如果像复读机一样连喊三声“老师过年好”,就是唱三个喏。宋朝人认为,把同一句问候语说的遍数越多,越表示尊重,所以唱三个喏要比唱单喏礼敬得多。
    按问候的内容和语气分,又能分成“唱喏”“唱大喏”和“唱肥喏”。现代人拜年,普普通通一句“Happy new year”,只有客气的意思,没有敬重的意思,属于“唱喏”;如果诚心诚意祝福某个小孩“食甜甜乎你快大汉”,不光客气,而且发自肺腑,那就叫“唱大喏”;假如见了多年不见的亲友,情不自禁扑过去拥抱,边拥抱边说“我想死你了”,那就相当于宋朝人“唱肥喏”的层次和意境了。
    磕头唱喏是晚辈给长辈拜年的规矩,如果是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就不必磕头了,只需要作揖或者“叉手”就行了。
    叉手可不是指十指交叉,而是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去抓右手的大拇指,将左手大拇指翘起来,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向左下方。两只手如此抱拢,悬在胸口,但是不能贴身,要跟前胸保持一点距离,好像是要护住心口一样,这样的礼节就是叉手。
    叉手是宋朝男士跟陌生人见面时常用的礼节,该礼节比作揖要轻一些,比磕头就更轻了。百姓见官员要磕头,晚辈见长辈要作揖,而在摸不清对方的身份和辈分之前,叉手是最安全的行礼方式,既能表示客气和尊重,又不会显得过于客气和尊重。
    当然,叉手的时候也要唱喏。比如说宋朝两个平辈论交的年轻人在大年初一那天碰了面,他们会停住脚,隔着两三尺的距离相向而立,互相跟对方叉手,边叉手边说“过年好”。
    宋朝的压岁钱
    中国的老规矩,小孩给大人拜年,大人照例要发给小孩红包,也就是压岁钱。
(作者:李开周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