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回到宋朝大拜年
回到宋朝大拜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2/8 8:43:5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宋哲宗年少气盛,刚愎自用,将国家搞得一团糟,苏东坡却要夸他“文武生知”“圣神天纵”,文武双全,聪明绝顶,一生下来就英明睿智、天纵英明。
    一个月后,大年初一将近,苏东坡又给宋哲宗写了一张贺卡:
    月临天统,首冠于三正;气应黄钟,复来于七日。君道浸长,阳德光亨。恭惟皇帝陛下清明在躬,仁孝遍物。垂衣南面,天何言而四时成;问孝西清,日将旦而群阴伏。蛮夷奔走,年谷顺成。岂惟四海之欢心,自识三灵之阴赞。臣祗应诏命,恪守郡符,身虽在江湖,颜不忘于咫尺。敢同率土,惟祝后天。
    在这张贺卡中,他夸哲宗皇帝“清明在躬”“仁孝遍物”“蛮夷奔走”“年谷顺成”,既英明神武,又仁厚慈爱,自从登基以来,将西边的西夏跟北边的大辽收拾得服服帖帖,国内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食多得吃不完。
    写这些贺卡的时候,苏东坡未必是出于真心,可能连他自己都觉得过分虚伪、过分肉麻,可是他还不能不写,因为每一个地方官都要写,不写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京官进宫大拜年
    地方官只写贺卡,属于隔空拜年,京官还要亲自进宫,在极其复杂的礼仪下向皇帝面对面地磕头。
    《宋会要辑稿》礼志第八章第二节《正旦贺朝仪》详细记载了宋朝京官进宫拜年的礼节:
    大年初一,凌晨五点,宋朝最大的宫殿大庆殿外,殿南的空地上站满了文武百官。
    在赞礼官的引导下,宰相、副相、枢密使迈着方步进入大殿,走到丹墀之下,然后排成一排,躬身站立,宰相居中,副相和枢密使分列左右。
    紧接着,皇太子走进大殿,他走到宰相、副相和枢密使的前面,选一个靠近御座的位置,躬身站好。
    大殿外面,其余官员接受点名,然后按照品级鱼贯入殿。
    所有官员入殿之后,赞礼官走到丹墀之下,向空无一人的御座高声通报:“警毕!”然后就有一个大太监双手捧着一面金牌跑入后宫,向皇帝通报人已到齐。这时候,皇帝才穿着蟒袍缓缓出来,走到御座前坐下。随侍太监甩一下响鞭,“啪”的一声,整个大殿寂静下来,连咳嗽声都听不到。
    赞礼官走到御座前面,给皇帝磕4个头,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然后退到一旁,躬身站立。
    皇太子带头,宰相、副相、枢密使、文武百官一起躬身,齐呼“万岁”。赞礼官朝他们喊道:“起居!”他们就一起跪下为皇帝磕头。
    赞礼官又喊道:“再拜!”皇太子及百官再次磕头。
    如此这般反复磕头,直到磕完9次,皇帝会微微点一下头。这时候,赞礼官喊道:“奉旨放仗!”太子及百官集体谢恩,躬身却步退出大庆殿,为皇帝拜年的大礼宣告完成。
    拜完年,天已大亮,百官是不是可以回家了呢?不是,因为他们还要接受皇帝的赐宴,还要陪皇帝观看教坊司艺人的演出。
    皇帝赐宴的礼仪是非常繁琐的。按《宋史》第113卷记载,皇帝赐百官饮宴的时候,他要坐在正殿,面南背北,单人单席,坐龙椅,用黄绫当桌布;太子、亲王、宰相、副相、枢密使、枢密副使、各部尚书以及进京述职的高级将领和高级地方官也坐在正殿上,不过不再是单人单席,而是聚餐制,每4人或者6人共用一个餐桌,每人坐一个绣墩,用红绫当桌布。这些餐桌分成东西两排,太子、亲王和勋贵们坐东边那排,宰相、副相、枢密使和各部尚书坐西边那排。
(作者:李开周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