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回到宋朝大拜年
回到宋朝大拜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2/8 8:43:5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世俗化和简单化的傩戏
    假设您是一个宋朝人,一觉睡到大年初一,早晨起来出门上街。在您打开您家的大门之前,笔者建议您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免被吓昏过去。
    开个门而已,怎么会吓昏呢?原因很简单,当您刚刚打开那扇门的时候,门口很可能突然冒出来几个青面獠牙的恶鬼,尖叫着向您猛扑过来!
    这时候您千万不要怕,您最好从腰包里摸出一把铜钱,朝那些恶鬼撒过去。常言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您只要掏钱,鬼就会撤;您如果不掏钱,鬼会一直缠着您,堵在您的家门口,不让您离开。
    这世上当然没有鬼,现在没有,宋朝也没有。既然没有鬼,堵在门口找您要钱的这些鬼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原来他们都是赶在大年初一早上沿门挨户讨钱的乞丐。
    宋朝的职业乞丐,身上都有绝活儿,有的会翻跟头、有的会拉胡琴、有的会唱莲花落、有的会戴上面具扮鬼吓人。平日里靠扮鬼吓人讨钱,只能挨一顿打,可是到了大年初一,却能为街坊讨吉利——街坊出钱让他们离开,就等于是真正的恶鬼被赶走了,就可以平平安安过大年了。从民俗学角度讲,这是傩戏的世俗化和简单化。
    宋朝有正规的傩戏。
    大年初一头天晚上,民间小儿女正在守岁的时候,从皇宫里浩浩荡荡开出来一队神神鬼鬼。这批神鬼由御林军士兵和教坊司艺人装扮,比大年初一早晨扮鬼讨钱的那些乞丐专业多了。他们除了戴面具,化了彩妆,身上穿着戏服,手里还拿着兵器和彩旗,有扮天兵的、有扮天将的、有扮判官的、有扮阎罗的、有扮灶君的、有扮土地的、有扮钟馗的、有扮小鬼的,脸上五颜六色,旗帜五彩缤纷,仿佛百神聚会,又像群魔乱舞。
    在一阵鼓吹声中,这队人马出了皇宫,绕城游行。假如我们在除夕夜来到宋朝京城,看见迎面走来无数神鬼,真有可能以为选错了时间,没赶上春节,却赶上了“万圣节”。
    无论是大年初一早晨的乞丐扮鬼,还是除夕夜里的神鬼游行,其实都是上古傩戏的遗风。什么是傩戏?就是用人扮鬼,演一场驱鬼的闹剧,以此来恐吓真正的鬼。
    地方官给皇帝寄贺卡
    现代中国既有旧历的新年,也有新历的新年(元旦)。按旧历计算,大年初一应该拜年;按新历计算,元旦也应该拜年,所以咱们现代人每年都要在朋友圈里拜两回年。
    宋朝只有旧历,没有新历,只有农历,没有公历(虽然宋朝人有时会将新正称为“元旦”,但彼时的元旦绝非现在的公历元旦)。可是即便如此,宋朝官员每年仍然要向皇帝拜两回年:冬至拜一次,大年初一再拜一次。
    冬至那天一大早,所有六品以上的京官都要进宫给皇帝拜年,时称“排冬仗”。大年初一那天一大早,所有七品以上的京官都要进宫给皇帝拜年,时称“排正仗”。
    按照宋朝惯例,地方官除非任期已满或者奉有特诏,不能离开任职所在地一步,所以到了冬至和大年初一,他们没办法亲自进宫,但是却要给皇帝写贺卡,并将贺卡提前半月寄到京城。换句话说,宋朝地方官是通过寄贺卡的方式为皇帝拜年的。
    贺卡有固定格式,全是用四六骈文写成的猛拍皇帝马屁的吉祥话,读起来非常肉麻。比如说宋哲宗元祐四年,苏东坡在杭州知府任上为皇帝写的冬至贺卡是这样的:
    东方发律,气迎万物之新。南面受图,礼勤三朝之始。惟圣时宪,自天降康,恭惟皇帝陛下文武生知,圣神天纵。旧邦新命,既光启于前人;大德小心,以昭事于上帝。臣久尘从橐,外领藩符,敢倾葵藿之心,仰献松椿之寿。
(作者:李开周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