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新疆,禹州人很自然地想到了那位如今在北疆引领发展的贤俊老乡。可很少人知道,早在1300多年前的大唐时代,就有一位禹州人奉唐太宗之命率军远徙西北,为华夏开疆拓土,守藩戍边,将中华文明的曙光远播至西方世界。
这位英雄姓郭,名孝恪(?-648年)。是与秦琼、尉迟恭齐名的唐初名将。他一生不安分,少年时是个混子,青年投瓦岗军造反,又先后随徐世勣、李世民转战四方,中年经营西域,于战场血搏而亡,是唐朝初期不可忽略的一时名将。
少年游混在街头
郭孝恪生于隋朝末年。当时的隋帝国刚完成南北朝乱局的统一,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不过短短二十年之后,好大喜功的隋炀帝登基,外征高句丽,内修大运河,过度损耗民力。国内局势又陷入混乱,饥民起义和豪强王侯造反不断。
生在这样背景下的郭孝恪,在年少时就有不同寻常的志向,自觉我郭某某生来就是要弄大事的,放眼青天外,谁与我一般?但他不喜欢读书,也不好好种地,每日背着手四处游逛,结交朋友,喝酒赌博,打架谈判摆平矛盾。他父亲、兄长们对他很失望,觉得我们都是颍川大郡的都市人,怎么生出这种无赖?你不读书不种地不下力,那你在家擦擦桌子洗洗衣服打打苍蝇,行不行?你能不整天被打的头破血流抬回家,让你老娘整天提心吊胆,行不行?
郭孝恪的答案是不行。有些人生而血液滚烫,可力战笑死于攻坚克难,不可苟活偷生于庸常。
只是可怜孝恪似乎连个无赖也当不好——你说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攒钱了。每天眼一睁不是去砍人就是被人砍,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当混混,就是求个富贵嘛。但是郭孝不蓄积资产,弄来了钱,随手分随手花,酒肉人生,一副过了今天不要明天的傻鸟模样。除了威信高点,走到小酒馆、小赌场等旮旯里,有些青头小马仔会低头喊声“恪哥”外,郭孝恪什么都没有。
看着这些素质,常人往往摇头,这小子人生棋前几步招招下错,玩完了。可熟悉历史的人却会想到另几个有名的无赖,刘邦、刘备、朱元璋。这世界本质上是由暴力最强者说了算,尤其在乱世中最为突显。郭孝恪这个人敢撒血、有脑子,同时性格豪迈,愿分利益,又活跃在乱世前夕,这些因素注定他的一生不会平淡无奇。
先投瓦岗后从唐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翟让、李密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发动的农民起义日益壮大,几乎控制河南全境。唐朝武德元年(618年),郭孝恪带乡里数百人北行500里投靠李密。李密见到郭孝恪后,非常欣赏他,赞叹说:“人们都说颍川一代多奇才,名不虚传。”令其与心腹爱将徐世勣守黎阳仓(今河南浚县西南,历来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性粮仓),此后几年里。郭孝恪一直在徐世勣的手下当长史(近似幕僚长),不离左右。
人生有三大幸事,其中之一就是跟对了领导。徐世勣此人文武全才,17岁参加瓦岗军,历经战役无数,一生助李世民灭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破东突厥、高句丽,是百世流芳的名将。郭孝恪生性聪颖多谋,跟着徐世勣近朱者赤,很快洗去混混的狭隘格局,通晓行军战术,不断成长。
当年九月,李密率军围攻隋都洛阳城。孰料北邙山之战中,隋权臣王世充孤注一掷,击败李密。瓦岗军众将领本来就因为李密诛杀翟让而十分怨愤,此次失败后,实力强大的军队随即哗散。李密西逃长安,投奔李渊,并派手下魏征招抚旧将。徐世勣决定向西归唐,郭孝恪作为使者至长安献图册。李渊高兴之下,封郭孝恪为阳翟郡公,拜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令与李世勣(徐世勣被赐姓李)策划经略虎牢(今河南荥阳)以东地区,攻下的州县自行委任官吏,遏制王世充等军阀。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