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功成万里封侯 唯愿生还洛阳
功成万里封侯 唯愿生还洛阳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9/19 11:08:13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甘英出使大秦,远抵波斯湾
    西域被平定后,东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四万里外”,遥远的条支、安息(今伊朗)等国都派遣使者,沿着丝路辗转前来进贡物品。班超的目光也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公元97年,他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想看看丝路的另一端是什么样的。甘英率使团从龟兹出发,越过葱岭,一路西行到了条支。条支在安息西边,临着西海(今波斯湾),三面环水。只要渡过西海,就能抵达大秦,可是甘英没有迈出这一步,他被安息人吓住了。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就在甘英要渡海的时候,安息西界的渔民说了这样一番话:“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jī)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渡海要花两三年时间,甚至可能葬身海底,这对生于内陆的甘英来说,有些不可思议,代价实在太大了。再说,都护班超已年老体衰,万一等不到他回去复命怎么办?纠结一番后,甘英没有冒险,选择了在这里止步,然后折返。
    在今天的人看来,波斯湾的风浪没那么可怕,安息人之所以吓唬甘英,只是因为想阻止东汉与罗马建立联系,以便自己继续垄断丝路贸易,从中牟取暴利。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毕竟当时安息与罗马帝国不断交战,也许在安息渔民看来,有义务提醒东汉使者注意安全。甘英虽然没有到达大秦,却成了史书记载中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这在中西方交流史上有重要意义。他将沿途各国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记录下来,丰富了东汉王朝对中亚各国的认识。
    年老思归故土,愿生还洛阳
    班超老了。在西域的漫漫黄沙中,他耗尽了平生心血,头发白了,牙齿也脱落了。那时的他,就像一位普通的老人,十分思念故土,只想叶落归根。公元100年,班超上书朝廷,表达思乡之情。他说:“蛮夷之俗,畏壮侮老。臣在西域多年,如今老病缠身,常恐哪天突然死去,再也回不到故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希望在我活着的时候,能带幼子班勇一起回去,让他看一看我们的国家。”班超在西域望眼欲穿,却一直没有等到朝廷让他回去的诏书。
    等到第三年,班超的妹妹班昭忍不住了,冒死替哥哥上书。她写道:“当年班超出使西域,立志为国捐躯效命。逢陈睦之变,道路阻隔,班超一人辗转于诸国之间,身经百战,不避死亡,如今已在沙漠中苟活30余年。我们骨肉离散,不复相识,随他出使的36名勇士也都已去世。现在班超年老多病,耳不聪,目不明,扶杖才能走路,即使想为国尽力也做不到了,因此苦苦盼着朝廷召他回来。”班昭很有才情,曾替班固续写《汉书》,也是汉和帝的皇后和嫔妃们的老师。汉和帝看到她写的“妾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诚可哀怜”时,被深深地打动了,立即下诏让班超回来。
    公元103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久在沙漠的他长期被“胸胁疾”困扰,回来后病情加重,于当年九月去世,享年71岁。公元73年是班超人生的转折点。那一年,他投笔从戎,远赴西域,没想到归来时已是30年后。
    繁华的洛阳街头,那个预言他将“封侯万里之外”的算命先生已经不在。对班超来说,只要能活着回来,再看一眼洛阳,就够了。班超墓在今天的孟津县朝阳镇张阳村西北。据《孟津县志》记载,“文革”期间,该墓的东北方曾出土一方北魏墓志,墓志上写“西南方距射声校尉班超墓一百六十四步”,也证实班超墓确在此处。班超去了,没过多久,他经营31年的西域又生变故。谁来再次平定西域?那个续写传奇的人,是他的小儿子班勇。

(作者:张广英 孟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禹州为何多隐士
下一篇: 几度浩劫历沧桑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