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康城的历史与“隐痛”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5/20 8:57:1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改变开放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己经不满足于三餐一宿的温饱生活,对卷烟的需求也逐渐向高档化发展。在这个时候,高档卷烟的供应时常脱销。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个人生产的烟草,有时因为对收购站的收购定级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收购站压级压价,不愿意卖给国家的烟叶收购站。
这就造成农民手里积压了部分烟草。还有一些农民生产的劣质烟草,国家的收购站不愿意收购,这些劣质烟草也压在农民的手中。但是这一部分烟草终究是要找出路的,所以这些烟农就请人加工,把这些劣质烟草加工成手工卷烟出售。也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催生出了烟草加工这一不合乎国家法规政策的产业。
当时在康城,准确的说是在康城周边的数十个村子里,这些香烟加工己经从手工的木匣卷烟,发展到机器加工了。卷烟也从“白包”烟发展到了仿制名牌香烟。
在这些村子里,己经发展到了产、供、销一条龙式服务。有专门来料加工的,有专门卖辅助材料的,有专门从事运输的,有专门营销的。在这些村子里根本就找不到闲人。可以说是人人有活干,人人能挣钱。加工机械也从刚开始的沈丘机(沈丘轻工机械厂造的卷烟机器,故称沈丘机,发展到了全自动、会接过滤嘴的“十三a”,“十三a”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卷烟机。再往后,就用的是和许昌卷烟厂一模一样的机器,名字叫“毛零八(音)”。再后来据说还有一种卷烟机器,是国内很先进的成熟机器,它的名字口述者回忆不到了。椐说这种机器,速度快、效率高、成品率高,但是这种机器在康城周边存在时间不长即被收缴了。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末,国家把制假售假列入刑法。亦即从刑事法律颁布后,再制假售假将负刑事责任了。康城以及附近的村民也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在驻村工作人员的帮助和劝告下,他们有的把自己的卷烟机扔到了路边,有的把自己的卷烟机主动拉到有关部门上缴,表示今后不再从事任何与卷烟有关联的生意和事务。在当地干部和部分党员的带领下,收缴卷烟机器行动非常顺利的取得了成功。喧闹数年的康城卷烟正式的拉下了帷幕。
在国家明令禁止私营企业参与卷烟生产和经营后,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还想在这上面捞点好处的村民,都在后来国家的坚决取缔行动中受到了惩罚。他们在经济上、政治上、刑事法律上都受到了应该受到的惩罚。这也是现在康城卷烟绝迹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国家取缔私人卷烟后。康城人都是重新谋划致富门路,他们或出外打工,或合资办厂。总之,他们都找到了新的生存之道。近年来康城的新农村建设在顺店镇也是力拔头筹。所以现在在顺店镇以北流传的顺口溜就是“康城人有钱盖新房,罗集人有钱存银行”。
[1][2]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