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其自身发展、演变史。东京城遗址虽然声名远播,但长期以来,却因埋藏深、地下水位高、位于现市区范围内等客观原因,较少被人知晓。随着新郑门遗址的考古发掘,从中依稀可以看出东京城遗址的发展演变。北宋东京城是在隋唐汴州城和后周东京城基础上改扩建而成,虽历经变迁,但城市位置变化不大。受黄河泛滥影响,形成了如今开封城下“城摞城”“路摞路”的奇观。
“城摞城”奇观世上无双
“北宋东京城遗址是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在隋唐汴州城和后周东京城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北宋都城。”说起北宋东京城遗址的由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三营这样告诉记者。
经考古发掘证实,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八朝古都,在开封这座城市的地下,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摞城”奇观和丰富完整的地下文物资源。
叠压在今开封城之下最深处,也是最早的城池,是战国时期的魏都大梁城。据《竹书纪年》等史书记载,战国时期,雄心勃勃的魏惠王为了避开强秦侵扰,向中原地区发展霸业,于魏惠王六年将国都由安邑迁至开封,兴筑了大梁城。后经魏襄王等人140年的经营,大梁城发展成为“人民车马往来,日夜不休”的名都大邑。秦王政二十二年,秦派大将王贲进攻魏国,由于大梁城池坚固,久攻不下,王贲引鸿沟水灌大梁,大水围城三个月,最终大梁城破,魏亡。大梁城在滔滔黄河水中成为废墟,在此后衰落。
自下而上摞着的第二座城池是唐代的汴州城。北周武帝于建德五年灭掉北齐占领梁州,因城临汴水,为黄河与淮河间的水运要地,梁州改称汴州。这是开封称作汴州的开始。汴州升为州治之后,由秦汉以来一个普通的县城上升为州城,后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的一大军事重镇和“水陆大都会”。这成为开封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着社会的发展,狭小的汴州城已远远不能满足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军事上的需要。唐建中二年,驻守在此地的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对其进行“重筑”。根据文献记载,李勉重筑的汴州城面积较现在的开封城略小。唐汴州城的修建,大大改变了原开封城的城市格局,基本确立了今日开封城的雏形,对后世开封城的发展影响深远。
自下而上摞着的第三座城池就是规模最大、蜚声中外的北宋东京城。唐朝灭亡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时期,这五个朝代有四个建都于开封城,从而使开封在大梁被水淹城毁1000多年之后,再次由州郡升为国都,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和后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三个朝代建都开封时,都城和皇宫基本上是沿袭了唐汴州城。后周柴荣继位之后,经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大力整顿,社会秩序逐渐趋于安定,经济开始复苏,继续以相对狭小的汴州城作为后周国都已是不符合要求,于是柴荣对城池进行扩建。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仍然定都东京,在后周东京城的基础上多次进行大规模的增筑和修葺,城市规模并不逊色于唐代长安城。靖康元年冬,金兵攻陷东京。次年,金兵放火焚毁北宋皇宫。至此,繁盛的东京城遭到最为惨重的破坏,由此衰落下来。
自下而上摞着的第四座城池是金代的汴京城。公元1127年,金改东京为汴京,后来金废帝和金宣宗都曾定都汴京。金废帝曾在汴京大肆营建宫室,史称金故宫或汴故宫。金宣宗时期曾在汴京“再筑子城”。金汴京皇宫是在北宋东京城皇宫的旧基之上加以改造、扩建而来的。金宣宗时期“再筑子城”实际上是对原北宋东京城内城进行扩展。通过金人对汴京城的营建,汴京城较东京城在结构布局上都发生了变化:内城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皇城与宫城正式分离,宫室制度更趋完善。
自下而上摞着的第五座城池是明代的开封城。明洪武元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下开封。明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将其第五子封为周王,领地在开封。翌年,在宋金故宫的基础上营建了规模宏大的周王府。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