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立春文化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2/4 9:39:2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根据裁剪图案,春胜有春燕、春鸡、春花等多种,欧阳修诗句“不待岭梅传远信,剪刀先放彩花开”“不惊树里禽初变,共喜钗头燕已来”,万俟咏的词句“寒甚正前三五日,风将腊雪侵寅。彩鸡缕燕已惊春”,都描写到春胜。
春帖、春盘
就像春节贴春联,立春贴春帖,这一习俗起源同样甚早,到宋代更盛。帖子原是一种门户装饰,与立春结合后就成了春帖。宋廷用的春帖由罗帛金缕制作,帖上的文字是一种诗体,写毕进献于宫廷,立春日贴在宫中门帐,由此诞生了宋代一种独特的文体“帖子词”。
“帖子词”不是词而是诗,形式是五言或七言,辞藻雅丽,内容多为歌功颂德、祈祝福寿、国泰民安,也有寓含规谏,作者多为翰林学士,苏轼有“立春日,翰林学士供诗帖子”之说。如晏殊的“彩幡双燕祝春宜,献寿迎祥重此时。腊雪未消宫树碧,早莺声在万年枝”;周麟之的“翠水冰融尽,雕栊日上迟。东风报花信,先拂万年枝”。欧阳修的《皇帝阁》则劝皇帝励精图治,亲贤臣远小人:“萌芽资暖律,养育本仁心。顾彼苍生意,安知帝力深”“阳近升君子,阴消退小人。圣君南面治,布教法新春。”以至于仁宗帝“读而爱之”并赞叹说:“举笔不忘规谏,真侍从之臣也。”
我们的节日总是少不了饮食内容,立春时节最典型的饮食文化符号当属“春盘”无疑。此俗也由来已久。在宋代,《宋史》有“立春赐春盘”的记载,《岁时广记》说:“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盘并酒,以赐近臣。”可见赐春盘不是小事。民间同样将生菜、瓜果、春饼等做成春盘,自食或馈送亲友。
有了这个习俗,“春盘”也就到了诗人词家笔下,如蔡襄的“春盘食菜思三九”,曹勋的“自挑雪荠饤春盘”,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不一而足。苏轼有一阕《浣溪沙》写到春盘,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活力,结句更是表达了旷达的人生态度:“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宋诗中的立春
白居易说得好:“光阴与时节,先感是诗人。”所以立春也走进了宋诗。张轼的《立春偶成》生机盎然:“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白玉蟾的《立春》清新扑面:“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陈著的《次韵孙古岩立春》构思新巧:“一声唤起便成春,向日庭台总可人。本与东风旧相识,一回相见一回新。”
潘牥的《人日后一日立春》极富家庭祥和的安乐气息:“人日才过春日至,薄醪生菜旅亭头。慈亲鬓发垂垂白,应看诸孙弄土牛。”刘克庄的《立春二首》(其一)表达的祖孙之乐如在眼前:“丝切登盘菜,花垂插鬓幡。老人总无分,回施与诸孙。”而程公许《除夕立春送侄女归句氏娣家兄弟侄皆会席上》可谓节日里的亲情赞歌:“岁除还有岁更新,华发相看手足亲。千古风流企王谢,两家情味匹朱陈。缠红饮彻椒觞晓,剪彩欢生绮席春。瓜葛绸缪宁易有,况兼乐事与良辰。”
诗言志。王安石的《次韵冲卿除日立春》写道:“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除夕和立春巧逢同一日,诗人既别旧岁又迎新春,从巧合中悟出哲理“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在自谦的同时表达了革新愿望。
面对宋金对峙、故土难收的现实,晁公溯在《立春有感》中叹身世流落,抒爱国情怀:“岁尽无人访汴州,东风应到未央楼。荒垣草没牛羊入,废苑春生雉兔游。万里艰难炊剑首,十年流落梦刀头。一官何事不归去,空戴南冠泣楚囚。”而面对宋元对峙的严峻局面,文天祥的《立春》则气势磅礴、动人心魄:“无限斜阳故国愁,朔风吹马上幽州。天翻地覆三生劫,岁晚江空万里囚。烈士丧元端不惜,达人知命复何忧。只应四十三年死,两度无端见土牛。”
(作者:邓高峰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