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被交通遗忘的古镇—临颍黄连城
被交通遗忘的古镇—临颍黄连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17 11:13:3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友人一起回他乡下老家作客,在黄连城小住三日,怀着对古镇的神秘背景走遍了黄连城的大街小巷,感触她厚重的历史和曾经的繁华。今日,又和文友们再度重游,黄连城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笔者。
 黄连城,顾名思义他是一座城。历史记载始建于三国时期,曹魏所筑,筑有上下二城,下城故址便是现在的夏城村,上城即现在的黄连城村。当年的黄连城,因常年战乱,加上颍河水患,百姓生活苦如黄连,所以人们把上城叫黄连城。相传,于唐朝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及民国,此地临近颍河码头,是水旱交通要道,又因其处在西华、郾城、临颍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各地商贾云集,人口剧增,逐渐形成与西华的逍遥镇和临颍的繁城镇齐名,号称三大名镇。市场繁荣、商铺林立,是远近闻名的客商、货物集散地;并建有气势恢宏的东岳庙和清真寺。通过东岳庙和清真寺的占地之广、规模之大、耗资之巨、规格之高,可以想象得到当年此地是何等的繁华和兴盛。
 来到陈庄乡东南3.5公里处的黄连城村,走进了黄连城村村委会——那是一所坐北朝南的普通院落,占地大概有100平方米,两层普通小楼前有个不大的小院,大概有三十平方米左右,一眼望去他和普通农户没什么两样。几位村委会负责人热情地迎接我们,并听他们讲述着黄连城古往今来的繁荣和衰落。
 黄连城与其他村落有着诸多不同之处:
 一、因为他们的先人是由各地商贾、兵勇游客和逃难百姓集聚而成,所以两千多人口的村庄就有近五十个姓氏,回民约占三分之一,他们各人的生活习惯不同、祖籍不同,与各地均有联系,所以他们的信息格外灵通;
 二、每天早上有集市,三天有一次更会,从未间断,是方圆数公里农特产品、工业品、日用品销售采购的中心地,他们的五香牛肉、辣椒、大蒜等远销省内外;
 三、有东岳庙和清真寺,是各种文化交流的中心。每逢会期、礼拜日、和各种宗教活动,都有无数信徒和教友集聚于此虔诚膜拜,从而加强了人们的沟通和礼尚往来。
 近年来,黄连城村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不断扩大,农业产量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家家有余粮,甚至三年不种地也有吃不完的饭;除了粮食以外还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利用有利条件开发养殖业、工商业,还腾出部分劳力外出务工和学习新技术,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使人民的生活就像倒吃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黄连城”已变成了蜜糖村。
 黄连城,经济是有所发展了,基础设施也有所改善了。但是,以黄连城的历史影响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从一个远近闻名的古镇转变成一个普通村落,好像不合情理?
 原来,自从颍河停航,码头废弃,加上西边修起了107国道,高速路口、铁路车站离此较远,高铁站、飞机场更是与此地无缘。黄连城从一个交通要道变成了一个偏僻乡村,随着商业重心西移,这里的交通和经济、文化渐渐被人们所淡忘。十年前,这里附近大多还是乡村土路,每逢下雨天气来往十分不便,所以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在政府的关怀和各界的支持下,修起了几条水泥路,人说“要致富先修路”。可是与外界连接的道路还是太少太窄,桥梁更是有限,离真正的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村里村外还有很多道路和小巷期待着硬化和扩建。
 黄连城村历年来,虽然受到交通方面的影响,但仍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发展到现在的机井排灌,旱涝保丰收;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过去农忙需要一个多月,现在五天就能完成收种;各层领导重视教育,早已扫除文盲;工业、商业也在向城镇化奔跑,综合水平大大提高,产值产量与日俱增;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在幸福生活的道路上你追我赶、齐头并进。黄连城人永不服输,团结奋进,安居乐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而拼搏着。
 秋雨绵绵,我们参观了黄连城的各处古迹,在三百多年的老槐树下合影。让古树见证这古镇新村的发展与变化。更是希望老槐树能早日看到络绎不绝的文人游客来黄连城观光旅游……
 面对黄连城曾经的辉煌,我心中一直坚信,不甘服输、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黄连城人,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克服困难,把黄连城新农村变成一座新城——用不了多久,一定把曾经的繁华再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青钱万选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